頤和園:興廢的背後

頤和園:興廢的背後

▲十七孔橋

喜歡去頤和園看看。

究竟來了多少次,多得似乎早已經記不清,每一次拿著年卡進入這個昔日的皇家名苑,思緒頓時被拉回過去。對著這麼一個歷史滄桑的所在,撫今追昔,以至於心情都很難輕鬆得下來,繞著偌大的園子走下來,不光是對腳力的一次極大考驗,就是對於內心而言,也要承載著不輕的歷史負荷,就這麼來來回回,反反覆覆,不知不覺,對頤和園早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但緊接著就是一個問題,面對這麼一個歷史感如是濃厚的存在,又該以何種心情與態度去靠近它?驚歎、痛惜都是必然的,但之後便是淡然,然後抱之以欣賞,這種態度上的巨大轉變,不特在於人本身的成長,所帶來內心與歷史觀的成熟,更在於對頤和園來說,美好也要懷納它的殘缺,那麼至於現在它的不復當年,那又有什麼關係?

作為清代的皇家園林,香山、玉泉山、萬壽山和清漪園(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靜宜園、靜明園所代表“三山五園”,連同承德(熱河)的避暑山莊,是很可以連在一起,好好研究一番的。作為清代的重要物質遺產,這些園林不僅是清代歷史的重要見證,也是中國園林建築及清代園居理政文化的有力代表,它們的營造者,康熙、雍正和乾隆,也都是關乎清代歷史盛衰的代表性人物。

當然,頤和園(清漪園)是乾隆的傑作,甚至整個三山五園最後規模的形成都離不開這位皇帝的指指點點與塗塗抹抹。康熙一生大開大合,由內而外將整個江山幾乎重新打理了一遍,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位大帝,又是學識最好的一位皇帝,“千古一帝”倒也貼切,儘管任上也出了幾次臭名昭著的文字獄,他所開創的園居理政模式歷經雍正以至乾隆,包括後期的幾位皇帝,都沿襲了下來。

康熙自1684年南巡歸來在北京西北郊啟建暢春園,成為清代第一座“避喧聽政”的皇家園林,這種園居兼理政的“休假式辦公”著實影響了以後整個清朝皇的運作模式,對康熙而言,應當說的的確確需要這麼一個園子。何以見得呢?14歲除掉朝廷中一個幾乎可以一手遮天的龐然大物鰲拜,19歲決議撤藩,一打就是8年,其間幾乎動搖國本,巨大的艱難壓得人喘不過氣來,32歲收復臺灣,之後收西北、抵抗沙俄,還有治理黃河,開博學鴻詞科,每一件事幾乎都是大手筆,當然背後卻是巨大的心力挑戰,把這些事做完,對任何一個人來說,精力、體力、心力上的透支都是難以計量的,那麼遠離紫禁城高牆瓦舍密不透風的窒息,找一個山明水秀的所在頤養身心實在必要的很,而園林在設計建築上也追求樸素自然的風格,園牆為虎皮石砌築,堆山則為土阜平岡,不用珍貴湖石,瓦頂建築多為小式捲棚,不施彩繪,所謂“垣高不及丈,苑內綠色低迷,紅英爛漫。土阜平坨,不尚奇峰怪石也。軒楹雅素,不事藻繪雕工也”,這種追求淡雅的造園風格也影響了在其之後落成的避暑山莊和圓明園(乾隆擴建之前)等皇家宮苑。康熙極其喜歡這座園子,除了親筆書寫《御製暢春園記》一文,更首開園居理政創舉,除了要舉行重大慶典外,平時都在暢春園內聽政,據詳細統計,康熙皇帝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二月二十二日,首次駐蹕暢春園,至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病逝於園內寢宮,凡三十六年,每年都要去暢春園居住和處理朝政。三十六年間累計居住暢春園257次3800余天,年均駐園7次107天。最短者為29天,最長者為202天。

當然,為了聽政之便,皇帝就要把附近的園子賞賜給兒子們居住,大臣們也要就近置業,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康熙四十八年在暢春園的北邊,修建了“鏤雲開月”景區,並賞賜給皇四子胤禛。雍正即位,在此基礎上大力擴建,形成圓明園四十景區,並正式命名為圓明園,作《御製圓明園記》。乾隆時,又在圓明園東邊極力擴建,同時在西邊修建了清漪園,乾隆十五年(1750年),隨著清漪園建成,清代在北京西郊所建的香山、玉泉山、萬壽山和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圓明園、清漪園等龐大的“三山五園”皇家園林區基本形成,成為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皇家園林,不僅是中國園林營造藝術上集大成的一筆,也同時震驚了世界。

幾乎可以說,康熙是用自己的政治生命,一次次與大臣們據理力爭,在自己的黃金時間打造了一個屬於自己風格的全新王朝,那麼當這一切政治抱負隨著一個個來之不易的成功全部展現在自己面前,大清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安定繁榮,他也的確累了,該好好歇息了,於是有了六次南巡,於是他要建園子,把過去幾十年的巨大心血付出通過一個自然、樸素、淡雅的園子來一次認真的調養將息,以至於他在熱河興建的避暑山莊,正宮午門牌匾上的幾個大字都寫得十分的安詳大氣,那是一個勝利者的從容姿態。當然,興建避暑山莊不單單是休養取樂的,康熙每年去木蘭圍場舉行秋獮大典,避暑山莊既是一座行宮,又是一個聯絡蒙古等邊疆諸王首領的場所,他通過帶領王公大臣和官兵在木蘭每年舉行為期二十天的秋獵,保持勇猛、健壯的體格的同時,無疑也是一次無形中有著威懾意義的軍事演習,同時與那些邊疆少數民族的首領們在熱河行宮會見,常來常往,避免他們長途進京就能有聯誼的地方,並給他們提供寺廟等宗教場所,這就是避暑山莊外圍的那些寺廟了。通過秋獮大典這“硬”的一手與行宮聯誼“軟”的一手,康熙便實現了軍事意義與政治目的的完美統一,不能不說這是極其漂亮的一手。

雍正皇帝繼位,13年時間,著實沒有過上什麼好日子,但國家卻在他的手上實實在在地殷實起來。他一手打理著從父親康熙手裡接過的艱難攤子,細加謀劃,追繳庫銀,然後一系列精耕細作式的舉措不斷讓這個國家一點點從深淵中爬起來,今天看來,從他手裡推行來的“耗羨歸公”“養廉銀”“丁歸田糧”“熔礦治水”“開放海禁”“滿漢共榮”等一系列新政,雖然和他父親除鰲拜、撤三藩、收臺灣、平西北、抗沙俄、治黃河等大手筆不可容日而言,但不能不說,一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的父親三次御駕親征,六下江南,連同每年帶著王公大臣、各級官兵等萬餘人浩浩蕩蕩在木蘭圍場進行一場規模宏大的秋獮大典,打下的獵物之多甚是可觀,相比起來,他在這上面做的文章實在要狹小的多,作為一位孤獨的皇帝,他比不上他父親宏大的思維視野,及用人行政上的人力之便,他把自己困在圓明園,除了每天不停地批摺子,閱奏章,處理國家大事,凡軍政民務,無不親力親為,唯一的閒情就是營造圓明園,把一個理想中的人類幻境演變成了真實的園林藝術,通過園林的精心營造及園居,從而消解內心的孤獨和壓抑,緩解疲勞,當他最後死去,不僅留給了這個國家和後任繼承者巨大的家底,也留下了中國瑰麗的園林建築藝術寶藏。

不得不說,乾隆本身的確有著稟賦異常的一面,處理政務來,淡定從容,似乎天生是個做皇帝的料子,加上他的祖父、父親留給他的基業和家底,做起了中國歷史上福氣最好的皇帝,不僅在邊疆屢屢征戰,更大肆修築園林,圓明園擴建工程和清漪園修建工程,加上其他園林,終於在他手上形成了規模空前的“三山五園”格局,大清走向了空前的繁榮。

除了時常流連各大園林,題詩作詞,和他祖父一樣,他也六下江南,但比起康熙的視察黃河河工、體念民情,他在這些正辦上,顯然要遜色的多,雖然自詡“南巡之事,莫大於河工”,但江南遊樂的目的大為增加,康熙六次南巡輕車簡從,“所有巡狩行宮,不施彩繪,每處所費,不過一二萬金。較之河工歲費三百餘萬,尚不及百分之一”,乾隆則前呼後擁,帶著大批后妃、王公親貴、文武官員相隨,沿途修行宮,搭綵棚,舳艫相接,旌旗蔽空,僅搬運帳篷、衣物、器具,就需動用人力牲畜千萬,不僅沿途地方官要進獻山珍海味,還要從全國各地調運許多食物,連飲水都是從北京、濟南、鎮江等地遠道運去的泉水。

在避暑山莊,他把自己的軍功之盛鐫刻在這個他祖父曾經經營的地方,給這個祥和的山莊帶來不安的氣息,當然,安放在這裡的,還有他下令編纂的《四庫全書》。他這一生,過得的確很富足了,物質的,精神的,該要的都得到了,一生的好大喜功鑄就的大清空前繁盛局面,讓他過足了皇帝癮,“十全老人”在這個高壽皇帝身上也有著不一樣的韻味。

懦弱寬厚的嘉慶皇帝一生都活在父親的陰影裡,論才能,論雄心偉略,都無法和父親相比,乾隆征戰、修園林,耗費的銀子無以復計,晚年政治上的腐敗,又令國力糟蹋到什麼地步,又是一筆難以算清的賬,到了嘉慶這裡,內憂外患開始逐步醞釀,顯然光是誅殺一個大貪官和珅,並不能讓他從憂患當中喘過氣來,對於國事上的駕馭吃力,最終莫名地死在了避暑山莊,這個曾經帶著祥和的地方,經過乾隆的殺伐戾氣衝撞,此時已經很難說是一個吉宅。

到了道光繼位,父親不明不白地死在了避暑山莊,從此讓這個山莊失去了當朝者的光顧,冷冷清清,事實上,紫禁城也冷冷清清,鴉片戰爭讓這個國家從此失去了歡慶熱鬧,舉國上下,一片死寂。到了咸豐,局面更是失控,長毛、捻亂,夾雜著列強外侵,整個國家千瘡百孔,四處炮火連天,眼看紫禁城眼就要不保,咸豐只好以木蘭秋獮為名,往熱河避難,然而還要打著“以巡幸之備,作親征之舉”的幌子,以維護皇帝的顏面。顯然,作為大清朝史無前例的“逃跑皇帝”,咸豐內心十分複雜,本就幹不了皇帝這苦差事的他,乾脆也不顧了,只在山莊裡整日尋歡酗酒,最終也死在了山莊,而他的三十萬壽才剛剛過去沒幾天。

“辛酉政變”一役,27歲的慈禧站了出來,開始了“垂簾聽政”的生涯,大清從此落入了這個女人的鼓掌,短暫的“同治中興”過後,便是無盡的深淵,貪婪、戀權、霸道成為慈禧毀掉這個國家的性格寫照。她在北京修了一個頤和園,耗費的鉅額銀兩是以這個國家的生存命脈為代價,從此頤和園成為了中國的權力中心,而避暑山莊這個曾經明亮的所在,早已在咸豐死後,伴隨眾人浩浩湯湯走向北京,新生政權一道詔令,“所有熱河一切工程,著即停止”,從此遠離了人們的視野。

康熙的暢春園、避暑山莊,雍正的圓明園,以及乾隆的整個園林體系,都毀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後來慈禧的頤和園,然而這個王朝已經走到了盡頭,留給這個國家的,是傾圮的廢墟和吶喊的炮火。

今天,“三山五園”早已不復當年,如今的頤和園也四處可以發現大量的廢墟,曾經的氣象規模早已隨著歷史的煙塵化為烏有,與其一齊逝去的,還有東方園林營造藝術的瑰麗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