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建立複雜主動脈瘤綜合治療體系

本報訊 (實習記者 朱波 記者 王晶)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在國內率先開展主動脈瘤診治工作,多年來對死亡率極高、手術難度大的複雜主動脈瘤進行了大量研究,採用多種世界先進技術方法,突破了複雜主動脈瘤的“技術禁區”,多科協作成功建立複雜主動脈瘤綜合治療策略體系,使治癒率不斷提高。該項目榮獲2017年度華夏醫學科技獎二等獎、2017年度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和北京協和醫院2017年度醫療成果獎三等獎。

主動脈瘤已成為老齡化社會的常見疾病。隨自然病程進展,動脈瘤可逐漸擴張並最終破裂,一旦破裂致大出血則搶救困難,圍術期死亡率近50%,故符合手術指徵的主動脈瘤患者應積極治療。目前主動脈瘤的診治難點在於複雜主動脈瘤的處理,包括瘤頸解剖條件複雜的主動脈瘤、免疫源性主動脈瘤、感染性主動脈瘤、破裂主動脈瘤等類型,它們具有病因複雜、合併症多、手術難度高、創傷大、併發症多等特點。

作為我國最早開展主動脈瘤外科治療的單位之一,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針對複雜主動脈瘤的疾病特點,深入研究並不斷優化治療策略,發揮協和多學科協作優勢,聯合麻醉科、手術室、重症醫學科、風溼免疫科、感染內科、胸外科等科室,建立了複雜主動脈瘤的綜合治療體系,包括複雜解剖條件主動脈瘤多技術腔內治療體系、破裂主動脈瘤診治體系、免疫源性主動脈瘤的綜合治療方案、主動脈瘤手術風險管理體系等,累計完成複雜動脈瘤手術治療500餘例,大大提高了複雜主動脈瘤的治癒率。

據項目負責人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劉昌偉教授介紹,20%以上的主動脈瘤患者存在近/遠端瘤頸扭曲、動脈瘤累及內臟動脈、髂動脈等複雜的解剖條件,這類患者是傳統腔內治療的“技術禁區”,傳統開刀手術解剖困難,創傷較大。協和醫院血管外科在國內率先綜合應用開窗技術、煙囪技術、分支技術等世界先進技術方法,精準化處理解剖條件複雜及累及重要分支血管的主動脈瘤,同時,在國內最早開展經皮穿刺主動脈瘤腔內修復技術,避免傳統腔內手術切開動脈帶來的傷口癒合困難、淋巴漏等併發症,建立了多技術綜合腔內微創治療體系,使總體手術併發症發生率明顯降低,術後平均住院日下降6.3天。

項目組在國內率先提出破裂主動脈瘤的診斷、術中處理、術後併發症防治的綜合處理流程;開展破裂腹主動脈瘤的腔內修復技術;率先開展免疫源性主動脈瘤的外科綜合治療,建立腔內治療聯合藥物治療的綜合治療體系,總結了目前國際上單組數據量最大的白塞氏病合併主動脈瘤單中心臨床數據,累計70餘例。國內首創“主動脈瘤手術風險評估分級管理流程”,依據手術難度和特點,制定手術風險評估分級管理流程,規範術前管理,控制手術風險,提高了治療效果。

項目研究成果在國內20餘家三甲醫院推廣應用,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12期,累計發表13篇SCI論文和23篇核心期刊論文,主要成果發表於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Annals Vascular Surgery等專業知名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