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近代史綱要重要知識點總結(上)

上週給大家介紹了利用追劇來複習考研政治中的近代史綱要知識點(點此鏈接瞭解 )

今天就來分模塊總結一下中國近代史綱要中需要強化記憶的一些重要知識點。

考研政治:近代史綱要重要知識點總結(上)

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史

1、創建過程: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①中心工作是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②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2、重要會議

(1)遵義會議(1935)

內容:①解決博古等人軍事上和組織上錯誤;②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意義: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中共“七大”(1945,延安)

3、武裝鬥爭

(1)北伐戰爭。

(2)抗日戰爭: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近代以來中國第一次反對帝國主義鬥爭的勝利。

(3)解放戰爭: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結束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4、軍隊建設

(1)北伐戰爭中,葉挺獨立團為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

(2)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共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3)1928年4月井岡山會師,組建紅四軍。

(4)抗戰開始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

(5)解放戰爭至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

5、重大戰事

(1)五次反“圍剿”:前四次反“圍剿”取得勝利,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2)紅軍長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進行戰略轉移。

(3)平型關大捷: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

(4)百團大戰(彭德懷):是抗日戰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

(5)1947年,粉碎了對陝北解放區重點進攻。

(6)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

(7)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反動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

(8)渡江戰役:解放南京,標誌著反動統治在大陸的結束。

6、國共合作

(1)第一次合作:

目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

(2)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①目的:團結一切愛國力量,爭取抗戰的勝利。

②過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誌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9月,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③作用:成為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保障。

啟示:國共兩黨合則有利於民族的興旺和崛起,分則給中華民族帶來戰爭和災難。

近代中國人民的探索

1、洋務運動(地主階級洋務派,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①代表人物:奕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

②目的: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統治。

③口號:自強、求富。

④洋務活動:創辦軍事工業;創辦民用工業;籌建海軍;興辦新式學堂。

⑤破產: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⑥失敗原因:沒有觸動封建制度的根基。

⑦評價: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闢了道路。

2、維新變法(資產階級維新派)

①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

②主張:學習西方,進行變法,以挽救民族危機。

③過程: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序幕)、成立強學會(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標誌)、百日維新、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④失敗原因:脫離群眾和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⑤意義與啟示: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具有愛國和進步作用。

3、辛亥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①代表人物:孫中山等。

②主張:民族、民權、民生,試圖以革命手段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③革命活動:成立興中會;建立中國同盟會,武昌起義;建立中華民國。

② 失敗標誌: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③ 意義啟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它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當時中國是行不通的。

4、新文化運動(進步知識分子,思想大解放運動)

①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②主張:提出了“民主”和“科學”的口號。

③開始標誌: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後改名為《新青年》)。

④內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對,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

⑤意義:是我國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人民的反抗

1、人民群眾的鬥爭

①洪秀全領導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國運動。

②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

③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組織抗日義勇軍抗擊日軍入侵(楊靖宇)。

2、愛國官兵的英勇鬥爭

①禁菸運動: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

②鴉片戰爭:關天培在虎門,英勇犧牲。

③左宗棠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

④甲午中日戰爭:黃海戰役中,鄧世昌英勇戰鬥,與艦同沉。

⑤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

⑥1937年七七事變,盧溝橋守軍(趙登禹、佟麟閣等)英勇抗擊日軍進攻。

⑦平型關戰役中八路軍英勇抗擊日軍。

⑧中國軍隊在臺兒莊與日軍激戰。

⑨1940年8月起,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發動百團大戰。

3、學生運動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列強侵華罪行

1、兩次洗劫北京

①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洗劫並焚燒圓明園。

②八國聯軍侵華期間,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2、鎮壓中國人民革命

② 成立“洋槍隊”(華爾),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②組成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運動。

③抗戰勝利後,美國扶蔣。

3、製造大屠殺

抗日戰爭期間,1937年日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

4、製造事變:1931年九·一八事變(瀋陽);1937年七七事變(北京盧溝橋)。

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

1、割地

①英國通過《南京條約》割佔香港島。

②俄國割佔領土最多,共割去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去臺灣、澎湖列島等。

2、賠款

①《南京條約》賠款2100萬元。

②《馬關條約》賠款2億兩白銀。

③《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

3、攫取中國的特權

①《南京條約》:規定了協定關稅權。

②《馬關條約》:日本首先取得開設工廠的特權。

③《辛丑條約》:賠款最多;體現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五次侵華戰爭

1、鴉片戰爭:1840--1842,近代史開端 ,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進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 ,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 ,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

5、日本侵華戰爭(抗日戰爭):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東北淪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中國全面抗戰開始。

國共第二次合作

關於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戰爭這一節的內容裡,可以考察的客觀題知識點又多又雜,而且包含著很多令人“標誌”,比如:

1、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九一八事變

2、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全國性抗戰的新時期:盧溝橋事變爆發

3、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到來的標誌:一.二九運動

4、什麼是時局轉換的樞紐,標誌十年內戰局面由此結束,國內和平基本實現: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5、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的標誌:

一個是國民黨中央通訊社正式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一個是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

6、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的標誌:26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八七會議

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轉入低潮,中國共產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徹底清算了大革命後期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毛澤東在會議上著重闡述了黨必須依靠農民和掌握槍桿子的思想,強調黨“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八七會議開始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折。

遵義會議

王明等人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對中國革命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危害,使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遭到失敗,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長征。長征初期,中共中央領導人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這樣,當中央紅軍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並在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黔北重鎮遵義召開了擴大會議。遵義會議集中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而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中國工農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衝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並且斷然否定以“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指導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會議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領導集體。以這次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近代重要人物

1、林則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編成《四洲志》。

2、魏源:編成《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3、嚴復:寫了《救亡決論》一文;翻譯了《天演論》。

4、洪秀全:頒佈了《天朝田畝制度》,是最能體現太平天國社會理想和這次農民起義特色的綱領性文件。

5、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比較系統的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6、馮桂芬:對洋務派興辦洋務事業的指導思想最先做出比較完整的表述。

7、李鴻章、奕訴、曾國藩、左宗棠 洋務派代表,推行洋務運動。

8、康有為:寫了《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

梁啟超:寫了《變法通議》

譚嗣同:寫了《仁學》。

9、章炳麟:歌頌革命為“啟迪明智,除舊佈新”的良藥,強調中國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10、孫中山:首先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建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領導辛亥革命。

11、鄒容:寫了《革命軍》。

12、陳天華:寫了《警世鐘》《猛回頭》

13、陳獨秀、王明

大革命時期,陳獨秀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提出“二次革命論”;王明:“左”傾教條主義代表,提出“畢其功於一役”,即“一次革命論”。

14、李大釗:中國的第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15、毛澤東 (此處為重點中的重點,建議參考考試大綱來回反覆研讀)

16、張學良:1936年發動西安事變。

17、陳雲:在中共八大提出“三個主體,三個補充”思想。

18、周恩來: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6年,提出“向科學進軍”的口號;1963年,周恩來將我們黨的一系列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思想、政策和主張歸納為“一綱四目”。

19、劉少奇:提出毛澤東思想並寫入黨章。

20、鄧小平:形成鄧小平理論;1978年發表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1992年,發表南方談話。

21、江澤民形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22、胡錦濤進一步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

考研政治:近代史綱要重要知識點總結(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