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九院大內科護士長吳海霞:做新時代的護理人

【豫網訊】(豫網-河南門戶 王建凱 黃敏)道德是判斷是非好壞的價值標準,是人的行為準則。道德是調節人們行為的規範,用以協調人際關係,達到至善的人生境界。道德自古泊今目的是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道德是人靈魂的力量,精神的支柱,是事業成功的基礎,是做人的根本。人生在世,一是學做人,二是學做事,這是道德的內在動力,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可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實現個人價值。她——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大內科護士長吳海霞在臨床護理工作近30年裡,擔任病區護士長20年,先後在普外科、心血管內科、呼吸神經內科、呼吸消化內科病區任護士長工作,二十多年的臨床護理管理工作得到了同事及領導的好評,先後被評為優秀護士、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優秀護士長等稱號。

鄭州市九院大內科護士長吳海霞:做新時代的護理人

小護士有大願望

憧憬於燕尾帽的輕盈和一襲白衣的美麗,成就年輕單純的夢。“在走上崗位那一刻,我成為了一名真正的護士,並從一名普普通通護士做起,始終堅持認真學習,踏實工作,嚴格按照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恪盡職守,敬業奉獻,常懷敬畏之心,以強烈的責任感,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從外科的一名小護士快速成長了起來……”

衛校畢業前夕她還是一位非常靦腆羞澀的小姑娘。作為小護士,剛剛分配到醫院工作還沒輪轉完,普外科護士長把她安排在了普外科。“徐護士長是一位臨床經驗非常豐富,技術嫻熟,嚴厲的管理者。生活上,她又非常關心和幫助年輕的護理人員,我們對她是又怕又愛。也就是在普外科,我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鄭州市九院前身為鐵路醫院,當時大部分病人都是鐵路職工,而且看病住院都是免費的,病床常年處於飽和狀態,普外科除了不收治骨科和燒傷病人,其餘外科病人都收治,心臟手術、腦外手術、開胸開腹等手術病人,工作量大,工作節奏快,手術病人術前術後護理操作多,為了跟上老師的工作速度,工作之餘除了看書學習,也加強了操作基本功的練習。下班後更多的時間都在科室幫忙。

重大搶救任務時的難忘記憶

護理工作需要用愛心,耐心,細心和職責心解除病人的病痛,需要在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精細工作的同時保持一顆同情心和敬畏生命之心。

做普通護士的時候,不管是科室還是醫院有重大搶救任務,她幾乎都是特護小組成員。參加了心血管內科一位心臟驟停七次復甦特護小組、外二科特大燒傷特護小組、孟光輝高位截肢特護小組等。鐵路那時有百日安全獎,護理好這些危重病人不光保住了路局和分局的安全獎,保安全更是政治任務,她天天想的是怎麼護理好病人,儘快讓他們恢復健康。看著一個又一個被護理好的鐵路職工重返工作崗位,職業自豪感油然而生。吳海霞:“我想這也是我後面有多次可以離開護理崗位、離開醫院的機會,而沒有離開,仍然選擇堅守這個職業,選擇留在醫院的原因。”

辛勤的付出終有回報,她的護理操作技術越來越熟練,也得到病人及同事的肯定,領導的認可,並被提拔為護士長。

九四年,在武漢同濟醫院參加路局責任制護理培訓學習,同濟醫院嚴謹的臨床教學,對病人責任制的護理理念,讓她對護理工作有了更深一個層次的理解和認識。

2010年,她參加鄭州市衛生系統赴香港醫護高級研修班學習。香港澳門的全人護理理念讓她有了深深的思考,而多年的護理工作也讓她有了更多對生命的思考: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的變化是緩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沒有什麼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樣。我們每天都在走向死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努力前行,讓每一天的生命有價值,擁有健康時點亮自己,照亮別人;遇見疾病時積極面對,珍愛生命。死亡來臨時仍能從容,不留遺憾。

換科不換心更不換情

2002年底,因為工作需要,她從工作了十幾年的外科調到心血管內科擔任病區護士長和嶽梅枝主任共同管理科室,合作非常愉快。2003年底,非典剛剛過去,因為需要她又調到呼吸神經內科和陳志民主任搭檔。在工作中,她嚴格要求自己率先垂範、做到言傳身教,規範操作,為年輕護士樹立良好的榜樣。

帶領年輕護理人員日復一日的查房,查對醫囑、督導醫囑執行情況、詢問每一位住院患者及其家屬的感受,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及時彙報處理。積極參與危重患者的搶救工作,做到身先士卒。可以說有多少個平靜安寧的日子,就有多少個不為人知的委屈和擔當。

世界上最珍貴的是生命,最脆弱的也是生命,那時候為了保證病區安全,事無具細,掌握每個患者的病情,瞭解每個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動態,特別是高齡慢性病患者,可以說是備受身心折磨,病人漫長的疾病恢復期,不光是身體的痛苦,更帶來情緒的變化,焦慮、急躁、擔憂等情緒變化。

有一次,責任護士剛剛安排完一位新患者,同病房的另一位患者走到護士站突然朝她臉上吐唾沫,她當時非常生氣,但理智告訴她必須保持冷靜,這位患者不光高齡而且也是疾病終末期,經不得一點刺激,安撫好這位患者。她也委屈地流出了淚水,科室護士紛紛為她鳴不平,但是她要求每位護理人員要一如既往的護理好這位患者,要多巡視,多幫助,她也照常關心他,全當沒有發生任何事一樣,第二天患者的老伴、子女紛紛找她道歉。她清楚她是一名護士,她更知道她的職責所在:“我們是患者心中的‘白衣天使’,應該始終堅持換位思考,站在患者的立場上,用真誠的微笑感動他們,用溫柔的話語來安慰他們,用專業的護理來照護他們,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恢復健康,幫助他們迴歸家庭,迴歸社會”。

作為一名護士長,她知道只有掌握了更好的醫療護理技術,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才能贏得患者信任。她利用業餘時間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積累新經驗。把學習到的新技術廣泛應用於臨床,利用自己掌握的醫學知識,儘量減輕患者痛苦。把自己所學知識儘可能的傳授給年輕的護理人員,她說:“加強科室護士培訓工作,做好護理人才的培養,現在醫院的護理水平必然影響醫院將來的護理質量,現在我們怎麼護理我們的患者,十年二十年後我們的護理人員就可能怎麼照顧我們,做好傳幫帶我們責無旁貸”。

2014年,她擔任大內科護士長,分管病區中有5個為無陪護老年病區。在任務重,工作量大的崗位,她積極組織科內教學、培訓工作,制定大內科護理工作計劃並落實,每月有計劃地根據科室護理質量的薄弱環節進行督導檢查,每天深入病區查房,督導、指導工作,危重患者護理查房,處理複雜的疑難問題,深入病房徵求患者意見,積極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深入開展。督導品管圈活動在科內推行,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也進一步提升了品質管理,改進了護理質量。在2017年創建老年友善醫院工作時,她積極配合護理部制定老年照護計劃單等十多個量表,修訂老年照護操作流程。積極深入病區推進老年友善醫院創建活動的培訓,指導完善相關創建工作,不斷提升老年護理服務內涵,為老年患者創造安全、友善、適宜的就醫環境,吳海霞:“為營造尊老友善的就醫體驗做出了自己的一點貢獻。”

鍛鍊培養年輕護理骨幹,用專業知識踐行護理人員的神聖職責。在臨床護理工作近30年裡,她擔任病區護士長20年,先後在普外科、心血管內科、呼吸神經內科、呼吸消化內科病區任護士長工作,在二十多年的臨床護理管理工作中,她與科主任協同病區醫療安全管理,無投訴糾紛及不良反應發生。多年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同事及領導的認可,她先後被評為優秀護士、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優秀護士長等稱號。而對自己的付出與努力,她說:“一個人能力有大小,在平凡的崗位上,我會一如既往始終懷著感恩的心,繼續踐行南丁格爾精神,努力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