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佳作」中學生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中學生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是出自《尚識》的一句詩。這句詩闡述了打好學習根基的重要性。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語文的學習,和其他很多文化一樣,不斷地流傳下來,讓我們充滿語文素養。

語文學習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因此我們需要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可是,我們很多時候,就忘記了語文。對於我們中學生而言,正處在語文學習積累與發展的階段,是提高語文素養的好時期。要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途徑主要有三個:課堂有效學習、課外大量閱讀以及社會生活實踐。

課堂的有效學習能讓我們積累豐富文化知識,提升語文素養。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天下來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用在課堂上,最重要的就是課堂上的學習是否有效。韓愈的《師說》中一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解釋了老師的職能和作用。課堂學習時,面對老師的循循善誘,我們應當按照老師的思路解決疑難問題,不斷的積累知識,豐富技能,養成語文素養。我們常會聽到“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之類的名句,大概是古人對少小時沒有珍惜好時間的嘆惜。因此,我們要好好的利用課堂,善讀善思善練,不斷的積累知識,豐厚知識基礎。做好這些,我們的語文素養就能在課堂的有效學習中步步提升。

提高語文素養需要大量閱讀。因為大量閱讀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豐富文化底蘊,所以我們要多讀詩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是古人告訴我們多讀書的重要。古時候有個叫匡衡的人,熱愛讀書學習,但家裡經濟條件不好,為了生計又不能買蠟燭,於是他為了能讀書,在牆上鑿了一個洞,藉著別人家的光來學習。後來便有了“鑿壁偷光”一詞用來形容熱愛讀書、勤奮學習的人。可當代人卻困於:年輕人不讀經典了,甚至是讀的書也越來越少了,把深刻和思考當作無聊,拒絕權威卻又一無所知。正如龍應臺所說:“你明明可以到深海中游泳,但是你卻願意全身浸泡在沙灘上的泡沫裡。”多些閱讀並不是件壞事,不僅能提高語文素養,而且還能充實自己的閱歷,拒絕閱讀才是一件可怕的事。要想提升語文素養,我們就得大量閱讀有益之書。

社會生活實踐,是檢驗和提升語文素養的關鍵途徑。它有助於我們解決現實社會生活中諸多問題和矛盾,展現我們的語文素養能力。“實踐出真知”,生活實踐就是我們煉造素養的場地。在生活中,不論是親眼看到的或者是從別人口中聽到的,都應加以思考,多留意身邊的事物,不斷地在發現錯誤和糾正錯誤的過程中,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不僅是一個人文化底蘊的體現,更是一個民族素養文化的體現。我們中學生一定要認真地學習積累,從課堂學習,課外閱讀,生活實踐中去鍛鍊自己,我們的語文素養就能不斷地提升。

簡評:文章觀點明確,說理清晰,結構嚴謹,針對性強。主體三段,引證例證,貼近生活,讓人信服。首尾照應,激勵學習,叫人奮進。

供 稿:高一(11)班 彭梓君

指導老師:朱志洲

責 編:鄒敏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