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马拉松猝死!重庆半马悲剧再现,33岁男子第一次跑半马猝死

昨日举行的重庆国际半程马拉松中,一名33岁的男子在离终点2公里处倒地,虽然急救车第一时间将其送完医院,但遗憾的是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有相伴的跑友说到“他平时有经常锻炼但不跑步,这是他第一次跑半程马拉松。”

又一起马拉松猝死!重庆半马悲剧再现,33岁男子第一次跑半马猝死

关于马拉松意外事件,几点老生常谈的注意事项:

1.为什么相比全程马拉松,半程出事的概率反而更高?

参加全马的选手通常跑龄更长,对自身能力更了解,而半马选手的参赛经验相比要缺乏不少,觉得自己尚有体力或为了实现成绩往往选择冲刺完赛;另外一些已经完成过全马的选手,面对半马时难免有轻视,殊不知距离减半并不意味着难度减半,盲目在半程项目上拼速度,受伤概率也会增加。

又一起马拉松猝死!重庆半马悲剧再现,33岁男子第一次跑半马猝死

2.为何在马拉松末段尽量不要冲刺?

此时无论是体能还是肌肉力量都处于比较疲惫的状态,长时间运动下心脏的负荷也达到一个较大值,强行提速容易受伤,也非常容易引发心脏问题。况且长距离赛事,终点前的发力对成绩并无多大影响,对身体带来的压力却是成倍的。与其分秒必争的冲刺,不如赛前制定一个切实的目标,中按预计配速完成比赛。

3.如何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参加马拉松?

首先成为马拉松跑者意味着你有长期且规律的训练,足以在身体和精神上做好应对马拉松这样长距离的准备。马拉松比赛规模庞大,组委会无法强制确保每个人都经过有效体检,走过场式的体检报告只停留在简单的血压、心率,远远无法保证你适合参赛。赛前全方位体检,尤其心血管方面是很有必要的。胸科医院提供的平板测试、彩超等都可以检测心脏是否存在先天疾病缺陷。

4.符合上述要求的马拉松跑者是否参赛一定万无一失了?

猝死者中不乏身体健康且全面体检的人,仍难免意外,因为长跑时身体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同温度湿度和当时的状态都会左右体感,感到不适切记降速至步行,有必要及时求助他人。马拉松成绩基于长时间的系统训练,赛前两周内的训练更多为了调整比赛状态,对提高成绩并不会有帮助,所以避免短期训练。如果无法达到比赛状态,与其硬拼,不如换个更稳妥的心态,慢慢跑或下次再来。相比生命而言,完赛、成绩、名次这些又算的了什么呢?来日方长,退赛不丢人。

5.如何应对马拉松赛中的突发状况?

如果自己感觉身体不适,应立即慢慢放缓速度,寻求赛道旁志愿者或他人的帮助。如果看到他人忽然倒地,切记第一时间求助赛道医疗志愿者,并尽快协助志愿者转移伤员。人的大脑只贮藏了大约10秒的氧气,心脏停止供氧造成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发生意外时抢救越及时越好,每晚1分钟,存活几率便降低7%至10%。

6.如何确保自己可以在马拉松比赛中得到保障?

报名马拉松时,注意组织者在补给、医疗点、医护人员、AED等救助设置上的安排,选择可靠的赛事也是为自己多加一份保护。同时一定要避免霸王跑或使用他人的参赛名额,以最大限度保障自己权益。

7.马拉松赛前应该如何准备?

装备上,多留意比赛当天的气温和湿度,选择合适的衣物,不要在比赛日尝试此前未使用过的装备。心率表也能更好的让你了解当下身体状态。注意比赛细节,比如赛前热身。有条件者赛前一两周即调整到比赛时间,保证睡眠,调整作息,饮食也要有针对性。

又一起马拉松猝死!重庆半马悲剧再现,33岁男子第一次跑半马猝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