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東西的方式,是如何被這兩個中國人改變的?

談中國的零售變革,有兩位大佬繞不開。

一位是喊出新零售的馬雲,另一位則是提出智慧零售的張近東。

馬雲的表達慾望很強,拉開舞臺就是馬派相聲,在南京的張近東,則是個相對低調的掌舵人,不怒自威。

杭州、南京相隔幾百裡,兩位大佬提出的概念不同,但他們對零售未來走勢的判斷上,取得了意見的統一。

只是兩人走向未來的辦法,各有不同。張近東早年在和國美大戰的時候就已經打下了蘇寧門店的基礎,今天更是已經擴張到了全國5000店,遍佈於中國的大江南北,蘇寧不用下沉也早就在各線城市站穩了腳跟,這是先天優勢。見過張近東的人都會被他的領導氣質折服,他身上帶著一種久經沙場的老練和沉穩。即使,當年蘇寧擴張門店在一段時間內遭遇爭議,但是張近東依然強力推進。

今天看來,風物長宜放眼量,不假。

01、新舊結合 冠軍組合

馬雲是擺明了要做招牌的人,企業要做招牌,人也要做招牌。阿里巴巴的線上業務膨脹速度之快老生常談,但是在線下,阿里系卻是慢人一步,阿里奮起直追的辦法就是買買買。

2016年11月20日深夜,阿里一鼓作氣,出資224億港元買下了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成為高鑫零售第二大股東,這是攪動零售行業的重磅炸彈。

高鑫零售這個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其旗下的品牌無人不知,即大潤發和歐尚。

來看一下數據,高鑫零售是中國最為龐大的線下零售帝國,大型商超分佈在全國的29個省份,目前全國共有454家大型商超,其中包括376家大潤發門店和78家歐尚門店,總建築面積達1229.14萬平方米,年收入超過1000億元,從2011年到2017年每年的利潤增長都在12%以上,是傳統零售的王者。

你買東西的方式,是如何被這兩個中國人改變的?

1996年馬雲到北京推銷他的中國黃頁,結果卻被對方有些不耐煩地拒絕了:“這個事情你應該先約,你要是不約呢,我很難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

這是馬雲那一年遇到的常態。22年過去,今天只有他拒絕別人的份兒。

阿里的首要目標是擴大馬雲的新零售影響力。阿里巴巴張勇將收購高鑫稱為 “冠軍組合”,這話說得有水平,先誇了高鑫,再誇自己。

阿里信心滿滿,高鑫怎麼想?

作為高鑫集團最有執行力的人物,大潤發集團的董事長黃明端身經百戰,在中國的商業歷史上,黃明端留下了自己的一頁。60多歲的他常以一種嚴肅、端正的態度示人。

人生的頭四十年,家境貧寒的黃明端的主要成就是從一個窮小子變成了臺灣最大的格子布製造工廠廠長。黃明端有個外號“陸戰之王”,他身上帶著一種上個時代中國成功商人的蠻霸之氣。亞洲金融風暴時,製造企業紛紛遇冷,心情很差的黃明端被妻子拉走萬客隆超市,正受困於紡織市場一落千丈陰沉的黃明端眼前一亮:或許大賣場就是機會。

這是那個年代的商場大佬的特點,勇於乾坤一擲,一手勝出就是一片新天地。坊間有言,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02、新的零售和傳統零售

黃明端被任命為大潤發總經理。黃明端整天揹著個破蛇皮口袋穿梭在臺北的各個大賣場,他要對對手的情況瞭然於胸。

磨破了6雙鞋子之後,黃明端開始幹,幹到2003年,大潤發已經成為臺灣地區最有實力的大賣場,在這一年,黃明端決心進軍中國大陸,他當場立下了令狀:第一要在10年之內開100家門店,第二,超越沃爾瑪和家樂福成為中國市場的第一名。

開局不順的是,這一年海峽兩岸的關係是史上的冰點時刻之一,大潤發這個步子邁不邁的動誰也不知道。更讓人質疑的是,黃明端從無零售經驗。

不過在這一年,神舟五號飛船也上天了。

2009年,大潤發超越沃爾瑪,2011年,大潤發門店超過100家。

2010年之後電商飛速發展,外國商超在衝擊下紛紛關閉門店,或者乾脆撤離中國,大潤發仍然保持了盈利。

大潤發的人都知道,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黃明端,不管對手是誰,這個六十多歲的老傢伙總有辦法。

黃明端急眼的時候會發脾氣,拍桌子,他甚至不用智能手機,因為他會摔手機,手下人形容:他如果翻臉發脾氣,會很可怕,所有的東西都從辦公室飛出來。

但是黃明端遇到的問題摔手機解決不了:電商在零售領域橫衝直撞,除了兩條腿走路的蘇寧,一直線上飛的阿里、京東,也開始學習複製蘇寧的路子。

面對強敵,大潤發的未來之路,如何走?

傳統零售企業開始選擇站隊,高鑫零售想起來做電商時,已經太晚。況且,傳統零售商涉足電商從來不是好玩的事兒,靠燒錢就步步高走的時代早已經過去。

現在是2018年,不是00年代。

馬雲形容傳統零售商對電商的態度通常是的:“看不見、看不懂、看不起、來不及”。黃明端明顯是個異類,他看得見,看得懂,看得起,努力想趕得及。

大潤發要麼變,要麼死,這是黃明端和阿里一拍即合的最大動因。

你買東西的方式,是如何被這兩個中國人改變的?

雙方確認合作之後,阿里尊重黃明端的大潤發之魂地位,老黃依然駕駛著他的大船乘風破浪。

這是新零售的表徵之一,它不是對傳統零售的革命,更像是長征中的戰友們,攙扶著,向前走。

今年3月,天貓率先在上海大潤發楊浦店打造了全國首個智能母嬰區,這是來自新東家的新零售賦能,也是大潤發整體開始迅速轉型的表現。

在之後的日子裡,天貓加快了佈局和落地,到6月中旬,大潤發已經有100家門店完成了天貓零售升級改造。

天貓的強勢介入,給大潤發送來了其返老還童的駐顏神藥。阿里巴巴張勇說:“我堅信,阿里巴巴的互聯網基因、大數據的資源、技術加上高鑫的零售基因、門店管理基因、高效率基因,兩者結合能締造一個新零售樣板”。

03、智慧零售 深水炸彈

想打造樣板這個事兒,黃明端可比張勇更急。

6月21日晚,蘇寧丟了一個深水炸彈,和大潤發開啟戰略合作,雙方將會圍繞中國大陸地區所有的大潤發家電3c專區進行深入合作。

這事兒,黃明端心裡明鏡一樣。在南京的張近東自然也是早就默許,雙方的大佬並沒有任何公開場合的會面。但是起碼有一點,兩人是相通的,那就是都有乾坤一擲的魄力。

要知道,蘇寧還是一艘小舢板時,就敢和南京的八大國營賣場決一死戰,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膽量。

你買東西的方式,是如何被這兩個中國人改變的?

但是和黃明端不同的是,張近東對於市場的形勢捕捉更為敏銳,1999年,蘇寧遠遠沒有今天的實力,但是張近東喊出了3年1500店的發展目標,從南京走向全國。

此舉開創了家電連鎖發展模式,成為傳統零售行業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2009年,蘇寧試運營蘇寧易購第一年。那一年,張近東開會的頻率比前一年提高了三倍。外界紛紛質疑,線下業務做得好還要玩電商,蘇寧是要左右手互搏?

沒過多久,蘇寧用和京東的價格大戰徹底讓世人認定,中國的電商三國殺局面已經形成。

張近東邁的步子,穩準狠,每一步都走得堅定,也曾經艱難。

據坊間傳聞,張近東曾經有意向收購高鑫零售,直接拿下大潤發。

今年2月份,高鑫零售大股東潤泰集團的總裁尹衍樑曾對媒體透露:“高鑫零售旗下的大潤發姑娘要出嫁,追求者有3家!”今天看來,姑娘對家大業大的蘇寧也很有興趣。

對於大潤發今天的局面,張近東心中有數,如果當年不下決心做電商,或許自己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6月27日上午,蘇寧和大潤發召開了全國動員會,雙方的骨幹力量會面,黃明端表示:“1個多月就要升級近300家店,這是行業奇蹟!這不是普通的聯營,而是雙方共同的事業和緊密的融合。”

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則當場部署“將開放智慧零售資源,818要實現業績翻番,與大潤發共創奇蹟!“

僅僅3天后,雙方的合作細節一一敲定,包括雙方供應鏈、系統打通、大數據服務等,目標就是818前近300家店的開設。

決定的事情就立刻實現。執行力,是個好東西。

你買東西的方式,是如何被這兩個中國人改變的?

對於大潤發而言,阿里已經讓他們看到了改變。而家電3c領域的王者就是蘇寧,找最有話語權的朋友合作,或許是大潤發一貫的套路。

據多家權威機構最新數據顯示,蘇寧再次穩坐家電領域全渠道第一的寶座,老對手京東望塵莫及。在3C領域,蘇寧的增長速度也是飛快,在一些重要節點,份額摸到全行業魁首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蘇寧擁有5000多家互聯網門店,在線下也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經驗。這和阿里又是完全不一樣的商業邏輯。這和大潤發又有共同之處。

蘇寧有的是家電3C領域強大的供應鏈能力,雙線融合也是三大巨頭的獨一份。這正是大潤發急需解決的地方。

04、潮水的方向

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也從來就沒有刨去利益的聯盟,大潤發要的一定能夠拿得到,蘇寧想要什麼呢?

2018年3月,分管大快消業務的蘇寧零售集團副總裁卞農提出,未來3年要在小店、母嬰領域做到中國第一,生鮮做到極致,全面開啟“智慧快消”革命。

你買東西的方式,是如何被這兩個中國人改變的?

巨頭也有套路,比如,我做不好或者沒時間做的事情,那就合縱連橫。開放的姿態,最為重要。

家電起家的蘇寧,想要做大快消事業,最簡單便捷的辦法就是找到一個行業最強。選擇傳統零售最強悍的大潤發是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

大潤發擁有著漫長的傳統零售歷史和先進經驗。大潤發是行業內少數的和供應商關係很好的傳統零售企業,他們甚至會為了最低價的水果而選擇買下來整座山。大潤發在快消領域的優勢,短時間內不可替代。

這正是蘇寧需要的。如果一切順利,那麼蘇寧會在大潤發千億級別大大快消供應鏈加持下,有更多的商業想象。

行業巨頭之間的一舉一動往往會影響整個行業的變化。但是從另一方面講,阿里、蘇寧、大潤發三家之間的合縱連橫,則是讓線上的商貿更快地往線下集中,雙線融合的趨勢進一步加強。

不管是阿里的新零售還是蘇寧的智慧零售,最為重要的都是要線上線下齊飛,要讓人、貨、場重構,效率更高。說到底,消費者的體驗提升和消費效率提升才是最為重要的一點。

你買東西的方式,是如何被這兩個中國人改變的?

零售業從來不單單是資本的遊戲。潮起潮落,總有些人立於潮頭,那是怎樣的一種存在?精明如馬雲,強韌如張近東,他們無不明白,比上頭條更重要的,是如何打敗自己這個敵人,看向更遠的遠方。

畢竟,不是每個這一程相遇的對手,都能活到下一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