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投資熱點:藝術品里的那枚「金蛋」是如何誕生的?

2018年投資熱點:藝術品裡的那枚“金蛋”是如何誕生的?

人類創造的藝術,已經存在於世上3萬年了。

當今,藝術品既可以作為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消費,同時也可以作為收藏並期待其升值的投資品。

中國藝術品市場自2002年起開始飛速發展,這與居民的財富增長是密不可分的。隨著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持續升溫,藝術品收藏將成為2018年不能忽視的資產配置熱點之一。

藝術品究竟有什麼用?如何欣賞一件藝術品?藝術品投資為何受到熱捧?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藝術品投資的前生今世。

清代精英不愛田房愛書畫

想知道今天的藝術品投資為何會這麼火,我們先借助清朝精英們的投資邏輯,來做些解讀。

在傳統認識裡,古代的有錢人,包括大官僚,一旦有錢了就要置業,坐擁大量田地與房產,因此,在過去的研究中,通常會認為土地與房屋是有錢人的最主要甚至唯一的資產形式,比今天中國家庭房產佔比還要高。

例如,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學者在研究盛宣懷私人資本的著作中,開篇即提出,“他的資本和一般地主、官僚、商人的資本一樣,在土地、高利貸和商業方面的活動是很顯著的。這種資本可以說是地主的資本,或原始資本”。

但是,資產總價值排在前幾位的清代“富豪”,田地與房屋加起來(即不動產類)佔家庭總財富的比重大多不超過10%;最富的和珅,其不動產比重僅4.6%;家產總值達24萬兩銀子、排名第19位的錢受椿,田地房屋的比重僅0.9%。就全部的178個案例,田房兩項平均佔家庭總資產的比重為43.8%,中位數值為40%。

最為重要的是,當我們依照家庭資產規模把這些案例排序時,我們看到,隨著資產總量的增加,田房不動產的比重顯著地下降。一般而言,隨著家庭財富的增加,理財的組合結構會發生變化,早期以田房為主,積累至一定水平後則轉向金銀、古董、瓷器、寶玉和非實物性質的金融資產。

例如,1782年閩浙總督陳輝祖被抄家,他的家產值47萬兩銀,其中只有4%在田產,金玉銅磁、古董字畫等各類物品佔44%,典當錢莊金融資產佔51%。

這就引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有更多錢之後不買更多田地房產,而是往藝術品和金融方向轉移?

答案還是在於,這些清代官員和商人不單純為了最大化回報而理財,也是為了規避家產風險、抄家風險。

“不露富”是重要原則。

抄家風險是人治社會的現實存在。對於家庭理財來說,追求投資回報當然最重要,但不同的投資安排所蘊含的行政懲治風險也會各異。這就是為什麼藝術投資,尤其是那些體積小、價值高的藝術品,有它們獨特的吸引力。

2018年投資熱點:藝術品裡的那枚“金蛋”是如何誕生的?

藝術品何以成為富人的投資熱點

回到當代,近兩年來隨著房地產投資縮水,中國高淨值人群對藝術品投資的熱度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自2002年開始,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居民財富的增長,中國藝術品市場快速發展。2016年,中國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額318億美元,超越美國,以38%的市場份額坐上了全球第一把交椅。2017年,保利、匡時等一線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拍品價格登峰造極,

從藝術品估值趨勢來看,價格上漲幾乎是不爭的事實。

近20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梅摩現代藝術品指數和當代藝術品指數的20年平均回報率分別為10.71%和9.13%,均高於同期8.33%的標準普爾指數。而且,其波動性均小於標準普爾指數的19.25%。2016年,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量下降21.5%,單品均價卻上升14.36%,2017的拍賣市場總體上延續這種趨勢。

此外,藝術品收藏在大類資產配置中還有的一定的風險對沖功能。

雖然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行情與宏觀經濟環境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從梅摩藝術品指數與同期證券市場的相關性來看,相對比較低。

有業內人士預計,2018年,居民財富增長依然是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核心動力,而藝術品投資也將逐步在高淨值人群資產配置中穩穩佔據一席之地。

2018年投資熱點:藝術品裡的那枚“金蛋”是如何誕生的?

怎樣才能讀懂藝術

許多人會說,去趟美術館吧!你將親眼見證什麼叫作“詞窮”。

你知道嗎?我們想表達“煎餅師傅一邊攤煎餅一邊哼歌”,而懂藝術的人會說成:傳統熱工藝街頭藝術家打破了經典東方餐飲文化與流行音樂即興演作的邊界。

那麼,對著世界名畫,說出一句“好看”真的是太不專業了。怎樣才能看懂藝術,在美術館裡滔滔不絕、不再詞窮呢?

首先,你需要掌握一些不為人知的藝術小技巧,以西方繪畫為例:

● 神奇的構圖透視大法

當我們欣賞一幅畫的時候,總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一下衝到畫面跟前,湊近看然後搖頭晃腦地說:這裡畫的是什麼?為什麼一點都不像?這其實是門外漢的特徵。

事實上,我們應該先退後幾步,看看畫面的構圖,去欣賞藝術家帶給你的整體感覺,你會發現很多不一樣的美。

比如達芬奇畫的《最後的晚餐》:

2018年投資熱點:藝術品裡的那枚“金蛋”是如何誕生的?

你會發現,天花板的透視線與桌邊平行線全部都匯聚於耶穌的頭部。而耶穌的姿勢是三角形,最永恆和固定的形狀,也象徵著永恆不變的信仰。

● 最難駕馭的“黃色”

我們熟悉的梵高,他的畫作中都逃不開兩個顏色,就是“藍”跟“黃”。其實在所有色彩中,最難駕馭的就是“黃色”,特別是“純黃”。而梵高用的純黃,是在美術專業上,叫做高飽和度色彩。

梵高卻敢用這種黃色來表達出自己最熱烈的感情,在色彩心理學裡,鮮豔的顏色更容易對觀看者的情緒造成影響。

2018年投資熱點:藝術品裡的那枚“金蛋”是如何誕生的?

梵高筆下的《向日葵》是他熊熊烈火燒盡一生最好的詮釋。他曾說到:“您可能會知道芍藥是簡寧的,蜀葵屬於郭司特,但向日葵是我的方式。”那些擠在一隻瓶裡的花朵,散發著像烈陽一樣的金光,是多麼驕傲!

2018年投資熱點:藝術品裡的那枚“金蛋”是如何誕生的?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欣賞藝術這種美好體驗,不應該只是單一的零碎知識和技巧識別,他們應該在腦海中有一個完整的體系。

《如何看懂藝術:偉大藝術品背後的故事》這本書的作者還建議我們,要看懂藝術,先回到偉大藝術的誕生地:藝術品不再是牆上孤零零的一幅畫,它也有故事。瞭解偉大藝術品背後的故事,才能真正看懂藝術。

2018年投資熱點:藝術品裡的那枚“金蛋”是如何誕生的?

所以說,在藝術品投資日益風行的當下,如果你喜歡藝術,那麼就不要錯過這一難得的時代機遇。

藝術品投資不僅可以帶給你經濟回報、文化享受,也可以帶給你更好的財產安全。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文由微信訂閱號鵲說財金編輯整理,不構成任何操作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請讀者僅作參考,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涉及其他問題,請立即告知,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