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35年植根農村教育——記湖南省衡南縣冠市中學廖小毛老師

1983年夏,廖小毛懷著對未來的憧憬、教育的熱愛在衡南縣寶蓋中學參加了教育工作,1995年調入衡南縣冠市中學。一直任教數學兼班主任。

35個春秋,無論嚴冬酷夏,為了心中的那份愛,肩上的那份責任,他堅守三尺講臺,與學生同行,和課本為伴,用心用情教育每一個學生。

如今,桃李滿天下。自己也多次獲市、縣記大功獎,2002年被評為市優秀教師。

(原創)35年植根農村教育——記湖南省衡南縣冠市中學廖小毛老師

他沒幹什麼“大事”,就愛管學生“小事”

課間,廖小毛老師如往常一樣走進教室,就看到這樣一幕:學生謝雄眼圈紅紅地趴在課桌上,委屈地望著窗外,小聲抽泣著。另一邊王洵抄著手、歪著頭,氣哼哼地坐在座位上,時不時還嘟囔兩句“弄壞我的魔方,就打你。”不用說,兩個小傢伙又鬧矛盾了。廖老師走到謝雄身邊詢問,委屈的他立刻撲到廖老師的懷裡大哭起來。

廖老師輕拍著謝雄,等他平靜下來才問事情的經過。抽抽搭搭的謝雄指著王洵說:“他打我。”廖老師沒輕易下結論,繼續問:“王洵不是隨便打人的孩子,咱們想想發生了什麼?”謝雄這才說出了真正原因。在廖老師的鼓勵下,雙方真誠地道歉,兩個好朋友都破涕為笑了。

剛安撫好兩個男孩子,那邊有女孩子胡蕾又要問廖老師題目了,師生擠在一張桌子上津津有味地討論、交流著……

廖老師身上沒有什麼“大事”,但每件關於學生的“小事”他都記在心裡。

“一雙眼睛看不住幾十個學生,而一顆愛心卻可以拴住幾十顆心。”教師只有愛學生,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1983年廖老師曾經教過一位名叫李響的男孩,這名學生是全校有名的“淘氣包”,上課接話茬,故意擾亂課堂紀律,只要他在班上,老師和同學就難以上課,其他老師都束手無策,避而遠之,而廖老師沒有放棄他。

為此,廖老師經常在課間找機會和他聊幾句,對他進行適當地鼓勵。先不談學習,先讓他對老師產生一種親切感。比如“今天體育課上你跑得真快”“你的投籃技術越來越好”“今天真精神”“今天搞衛生你幹得真帶勁”之類的話。

等他對老師不牴觸了,主動和老師說話、幫老師拿東西時,廖老師再找他交心談心,肯定孩子的長處、閃光點,幫他改正缺點,逐步要求他上課該怎麼做。這孩子也很聽話,說到做到。

在校外,廖老師經常會見到李響同學的家長,廖老師並不向家長告狀,也不抱怨,而是真誠地誇誇孩子,哪怕只是點滴小事。這樣,逐漸取得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在廖老師和家長的關心、感召下,孩子漸漸變了。上課不吵鬧,下課不胡鬧,學習也有了很大進步,現在也有了不錯的發展。

高爾基曾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劉新是廖老師教過的一名女生,父母離異後,父親又成立了新的家庭,並且有了弟弟、妹妹,家裡生活也非常困難。她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也沒有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她整天蓬頭垢面,衣服髒兮兮的,學習沒有上進心,因此成績很差。同學們都不喜歡她,不願意和他交往,還有個別同學經常嘲笑她、欺負她。

廖老師瞭解上述情況後主動走近她,課上多給她表現的機會,發現優點及時表揚,幫她樹立自信。作業不會做,做不完,廖老師就每天放學後陪她一起完成。除了學習上幫她查漏補缺,廖老師還在生活上照顧她,督促她洗頭、洗衣服,陪她上醫院,把外甥女的衣服送給她穿。其實,她是個漂亮、勤快的小姑娘,愛勞動是她最大的優點,每當看到她幫助同學值日時,廖老師就及時誇她幾句。

在廖老師長期的關心和照顧下,慢慢地她變了,變得愛乾淨了,懂事了,也愛學習了。同學們也喜歡她,愛和她交往了。從此,班裡又多了一個自信好學的小姑娘。

多年來,正是教師的使命感,促使廖老師沒有放棄過一個學生,對班上學習困難、無人看管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愛。

讓優等生幫助困難生,結成“一幫一”對子

(原創)35年植根農村教育——記湖南省衡南縣冠市中學廖小毛老師

廖老師為了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每天堅持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向課堂45分鐘要成績,充分發揮優等生的作用,讓他們與困難生結成“一幫一”對子。

在授課中,有一部分學生接受得快,理解得透徹,做練習時,讓掌握好的學生去輔導差的學生,一是鍛鍊這些優等生的表達能力,讓其掌握的知識更牢固;二是學生之間交流起來會更容易,更便於理解。

為了很好地激勵大家,廖老師會一週進行一次小組比拼,一個學期下來,效果真的很好。這樣一對一輔導,不但可以讓主動去輔導別人的同學獲得成就感,成績更上一層樓。如“國家千人計劃”引進人才、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雷久侯,衡南縣中考狀元、武漢大學高才生廖文健等同學曾經都是廖老師很好的幫手。而且被輔導的同學也會有一種羨慕的心理:他能當我的小老師,我也要成為別人的小老師。這樣無形之中就會促使這些學生上課認真聽課,認真做題,甚至提高做題的速度和質量,主動要求去教別人。如現在就讀衡南一中的李偉、龍榮等同學都是“一幫一”的受益者。

看到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了,成績日漸提高,廖老師的內心很是欣慰與滿足。

放棄休息時間,幫教學生解疑答惑

長期紮根農村教育的廖老師,非常瞭解農村家庭的實際。學校周邊的村莊,在家的村民都有農活,他們早出晚歸,沒時間也沒精力照顧孩子,更別說輔導孩子作業了。大部分學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只留下孩子和爺爺奶奶生活。他們長期缺乏父愛母愛,再加上爺爺奶奶的嬌慣,學習狀況更是不容樂觀。

面對這些孩子,廖老師陷入了沉思:他們長期這樣下去怎麼行?怎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廖老師看在眼裡急在心中,最後廖老師決定利用休息時間為他們無償輔導功課,耐心地給他們講解知識、答疑解惑、輔導作業,這樣既能幫助孩子們提高成績,又能減輕家長的負擔。學生、家長都很感激,得到社會的好評。雖然累些,但廖老師覺得活得很充實,很有價值。

心繫學生,用愛陪伴學生成長。清晨陪學生晨練,晚上查寢對學生噓寒問暖,課上課下誨人不倦。廖老師每天都這樣忙碌著……【添加頭條號:五維視覺,分享更多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