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風暴一波波來襲,中小企業該如何發展?

環保風暴一波波來襲,中小企業該如何發展?

環保重壓下,在被關停整頓風波影響的大半年裡,工廠停產、停業,工人失業。中央“禁止環保一刀切”的背後,地方政府“上行下效”,有多少值得引發深思和值得關注的問題?以這種情形發展下去,中國的實體經濟又談何發展?

1、強制停產、整頓都可以,強拆是為何

長葛一家衛浴廠的生產設備在45秒內被強行拆除,老闆娘坐地失聲痛哭。在此之前,長葛已有超過700家企業被關停整頓。此種暴力強拆現象,在廢品回收行業也是愈演愈烈,屢禁不止。

環保風暴一波波來襲,中小企業該如何發展?

問題尚未解決,期限還未到來,為何強拆設備毀人民生存之根本?即使環保不過關不讓繼續開廠,這些設備也是可以進行售賣回一些血,但你們選擇了進行強拆,是否太不近人情和有“拿雞毛當令箭”之嫌?

2、主要矛頭指向弱小企業、有失公允

有人以中小企業整治和恢復的費用遠超過其創造的GDP為由,對此類企業全盤否定,認為這樣的企業是經濟發展的“負能量”,是有害的毒瘤,因此就應該取締關停。

據國家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有4000萬家,佔企業總數的99%,貢獻了中國60%的GDP,50%的稅收和80%的城鎮就業。同樣,在全世界,中小企業都是一國經濟的主體力量,是最受重視的群體。

環保風暴一波波來襲,中小企業該如何發展?

這些人單從環保的角度片面地思考問題,要知道整治環境的終極目標還是民生與經濟,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要保證關停後失業人員有活路,經濟穩定性不受影響,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再者,中國的汙染遠不是小企業的或者說是哪一類企業的問題,應該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目前中國完全有能力在做好環保的同時不犧牲個體的利益。

3、地方懶政不作為,事情辦得烏煙瘴氣

許多中小企業態度也很明確,認同環保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也願意積極配合政府環保部門去整改。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不知道怎麼改,怎麼做才算達標,不知道哪種設備合格,政府部門也沒有給出明確的指導方案,說關停立馬關停,完全不給喘息的機會。在實際的環保整治行動中,一些地方執法人員多有欠妥之處,懶政、不作為現象不在個例。

環保風暴一波波來襲,中小企業該如何發展?

有一個做傢俱企業三十多年的老闆說:“國家治理環境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我們做企業的會全力支持配合。我們也想要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當時我問執法人員是我的設備不合格嗎?還是哪裡有問題呢?執法人員答:我說不合格就不合格,能給你找出一百個不合格的理由。”隨後企業被關停。這種回答無異於揮向百姓的屠刀,不由分說地關停許多個靠這家小企業生存的家庭,冷酷而無情。

有企業主哀號:我們真的害怕“三光”政策:光罰款、光捉人、光貼封條!我們內心是想整改的,但是不知規範細節,沒人引導,最主要的是沒有機會改了。

4、唯上不唯下,一刀切問題嚴重

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執法人員被中央環保部約談之後,為了自保不敢講真話、實話,不能從實際出發,擔心責任追究而走向極端塞責,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按照上級要求"一刀切":工廠貼封條、斷電,也不管企業規範不規範,先關停再說。難道這就是執行了黨的環保政策了嗎?這嚴重悖離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環保風暴一波波來襲,中小企業該如何發展?

有民企老闆哀嘆:環保嚴查,本是應該,但運動式、一刀切式的環保風暴已經漸漸變味,一場聲勢浩大的“保衛藍天行動”變成了無數民企的哀號。

環保問題絕不會一抓一關就靈,認識到發展的問題只能依靠繼續發展來解決,而不是選擇關門不發展。這才是正確的發展觀、督查觀。

5、歷史遺留問題嚴重、積重難返

據報道:“這次全年“轟炸式”督查事出有因。2013年,環保部受國務院委託,與全國31個省級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若達不到“大氣國十條”要求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各省將面臨問責。“大氣國十條”走到第一階段最後一年,考核迫在眉睫,但達標差距不小。”

環保風暴一波波來襲,中小企業該如何發展?

對此,有老鐵表示,4年前的計劃,集中在最後一年執行,這不和孩子們假期最後幾天才開始寫作業是一樣的嘛?簡直兒戲。

就算經濟發展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那也不能放縱、放任。大多數時候“犧牲環境論”只是有些地方懶政、不作為的辯詞。

6、單方面整頓,不繫統、不治本

解決企業環保問題不能只用關停取締的辦法,這是一種簡單、粗暴的冷暴執法;關停後,汙染的問題沒了,但民眾的生存問題來了,按下葫蘆浮起瓢,並沒有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說到底還是體制問題,政府沒有統籌性考慮問題,各部門只幹自己的事、只執自己的法,導致環保部做了前期的查處工作,卻沒人做善後工作。這就導致環保工作很難做,有人調侃,環保部並不傻逼,只是處在傻逼的尷尬位置上。

確實,環保部現在所幹的就是為政府一味追求GDP而留下的爛攤子擦屁股,還不受待見,這都是體制造成的。

7、環保政策朝令夕改,不連貫沒體系

有紡織人表示:政策要有連續性才行,今天一個政策,等你投資整改了;明天又一個政策,上次的整改又不行了!一個部門一個樣,這讓我們很為難!

一位憋屈的鑄造企業主說:2016年11月份,環保局聲稱燃煤鍋爐必須安裝過濾裝置,確保煙囪冒出來的是白色煙霧,而且要先交5萬元罰款,再辦理環評報告。當我們緊張地在一個月內花費20多萬元辦理了環境評估和燃煤鍋爐的改裝,環保部門說法卻變了,稱要限量生產。

到2017年2月份,國家召開大會,要求全部工業用電企業必須停產,有任何證件和報告也不行,一經查處拘留罰款,只好忍著。大會過後大家連夜趕工,因為耽誤的時間太長了。

然而就在4月1日以後,成立雄安新區,周邊所有小亂汙的企業全部拆除(不管你有沒有報告),居民必須全部更換天然氣爐子。時隔5個月,國家政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毫不知情只能被動接受。

環保風暴以來,在各地去產能和環保整改“捷報”頻傳的同時,大批實體企業限產、關停!由此引發的失業潮正在逐漸席捲每個城市!

環保整改,取締“小散亂汙”,淘汰落後產能,大批工人將面臨失業;工礦業不景氣,又遇物價不斷上漲,人工成本高,可以生產的中小民營企業養人難,市場多變,很多有單不敢接,致使再就業難上加難。

如今面對嚴苛的環保要求,不知道有多少實體企業面對停產、封查危機!

環保風暴一波波來襲,中小企業該如何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