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學生寫作畏難情緒?優秀教師談中年級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

如何克服學生寫作畏難情緒?優秀教師談中年級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

中年級的作文由低年級的一段話,變成了篇章訓練,學生往往會不知如何下筆。這就需要老師教給學生一定的寫作方法,把要寫的內容儘量寫得具體、生動。下面談談我是如何進行中年級作文教學的。

一、從“觀察”入手,把握內容。在進行看圖作文時,必須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把畫中的事物、人物、時間、地點、背景等看清楚。只有觀察得細緻,才能準確地把握畫面的主要內容及其內在聯繫。寫起來才會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如寫一件小物件時,也只有認真觀察,才能寫出它的外形、結構、顏色等等,才能抓住它的特點,才能把它寫活。要做到這些,就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留心身邊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從“日記”入手,積累資料。古時有位畫家,隨手畫幾筆,就能畫出栩栩如生的竹子來,人們誇他是胸有成竹。這是這位畫家經常觀察,反覆臨摹的結果。作文也如畫畫,只有細緻觀察,瞭解透徹客觀事物,積累大量的素材,寫起文章來,才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法。在要求上,應讓學生寫得儘量具體,並確保內容真實,自擬題目。教師應對好的日記給予表揚,藉以調動

其它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

三、從“參與”人手,加深印象。學生只有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親身經歷的事,才會有深刻印象。每次作文前,我總是抓住這一特徵,有目的地開展一些活動。比如在寫《記一次活動》時,我開展了一次貼鼻子游戲。遊戲在陣陣歡笑中結束後,我就讓學生說說活動的過程,等學生比較詳細地、生動地說出來後,再讓學生寫,便水到渠成,學生毫不費力。又如寫我第一次做家務時,我要求學生回家幹幾次家務,體會一下感受最深的是什麼,然後再讓學生寫,這時學生往往都能按一定順序,較具體地把做家務這件事寫清楚。

如何克服學生寫作畏難情緒?優秀教師談中年級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

四、從“模仿”入手,學有榜樣。模仿是創造的第一步,也是學習作文的第一步。就小學生而言,模仿課文、範文,是作文入門的有效途徑。為使學生頭腦中形成文章的概念,指導學生模仿作文,主要是從詞語和表達形式進行,利用範文的語言、詞彙,豐富自己作文的內容。比如寫《記一次有意義的課外活動》時,就讓學生利用課文課間十分鐘,範文老鷹捉小雞、丟手帕等,進行模仿寫作。經過多次訓練,學生逐步掌握住了文章的層次、結構、詳略和一定的寫作技巧。有些學生還能突破例文,寫出有新意的文章。

五、從“說話”入手,加強表達。不管在進行哪項作文練習時,語言表達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應注重學生的說。一般來講,只要學生能說得出來,寫就不成什麼問題。學生說的完整,說的生動,寫的也就較為生動、完整。看似費事:其實很省事,因此應注重學習的語言表達,把說和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六、從“背誦”入手,形成語感。一個人腦子裡如果儲存的語言信息多,說起話來就會滔滔不絕、出口成章,寫起文章也能妙筆生花,而背誦是增加語言信息的有效途徑。背誦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能豐富知識,發展思維,因此,要求學生背誦一定量的課文、範文是很有必要的,對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是很有效的。

只要注意以上幾點,中年級的學生就會克服作文時的畏難情緒,產生寫作興趣,並會形成一定的寫作技巧,把文章寫得有條有理,具體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