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的守望者》——可能我們真的不了解孩子啊!

《麥田裡的守望者》原作名《The Catcher in the Rye》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塞林格將故事的起止侷限於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紐約遊蕩的三天時間內,並借鑑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憤怒與焦慮是此書的兩大主題,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廣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紐約時報》的書評寫道:在美國,閱讀《麥田裡的守望者》就像畢業要獲得導師的首肯一樣重要。其後,《麥田裡的守望者》直接影響了這一類小說的創作。

《麥田裡的守望者》——可能我們真的不瞭解孩子啊!

你可曾試想過,如果有一天,你被學校開除了,你會如何繼續自己的生活?是就此墮落,一蹶不振還是抱著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的想法,重整旗鼓?然而異國的霍爾頓給了我們他的答案。

霍爾頓,一個在眾人眼裡離經叛道的人物,作為學生,卻喝酒,抽菸,滿嘴粗話,甚至是逃學,與一個學生的形象格格不入,更像是叛逆者的代表。終於有一天,他被學校開除。就此,他開始了自己的探索,探索真正意義上的純潔與真理。然而,在紐約城遊蕩了兩晝夜,事實又將他拉回虛偽的成人世界。這兩晝夜的經歷,給了霍爾頓答案,他的探索戛然而止,最後,他再為自己做了一次選擇,他讓自己去了精神病院。而關於的他的消息也就此而止,任人們去想象他之後的經歷。

《麥田裡的守望者》——可能我們真的不瞭解孩子啊!

書中的霍爾頓或許是個結結實實的反面人物,好叛逆、酗酒、撒謊。種種劣跡似乎讓人們所不恥。然而,他卻是那個世界裡最純真的人物。他是徹徹底底的善良,以至於徹徹底底的脆弱,以至於不能融入這個邪惡而又充滿虛偽的成人世界。

“我將來要當麥田裡的守望者,有那麼的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玩……我呢,就在那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做個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是主人公霍爾頓的一段話。正如他所說,他唯一的理想便是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看護那些天真無邪的兒童。他想做的只是守望。他所想守護的,是孩童們所擁有的純真,是孩子們對自己最初理想的堅持,是孩子們對他們心中美好世界的渴望。他試圖憑藉一己之力,保護孩子們不掉入懸崖之中,因為懸崖之下是一個與理想截然不同的世界。那裡充滿虛偽,謊言,自私……那裡有的,只是汙穢。一旦陷入只會越陷越深並被一點點改變,最終失去那個本真的自我。為此,他必須付出自己的一切,死守住這最後一道防線。他所期望的,是希望尋找到那個黑暗世界裡殘存的純潔和真理,他希望他的朋友,老師,親人都能和他一樣,守護住自己的純真。儘管結果並未如他所願,可他依舊在等候,他望著那懸崖,祈望能有一個人脫離那個世界,加入他的團隊,一同守望。他的守望,是對他所面對的那個黑暗的成人世界的不滿,是對自己內心深處的純真的恆久守護。

《麥田裡的守望者》——可能我們真的不瞭解孩子啊!

現在,試問自己,你夠“叛逆”嗎?似乎談不上。一切的蠢蠢欲動早已被父母,被學校扼殺在萌生之際,以至於讓我們已經忘了什麼是叛逆了。現今的生活早已有人替我們安排好了,一切像流水線般前進著,下一步該怎麼走不需我們自己考慮,旁人自會告訴你答案。這樣的生活,只會將自己變成毫無思想的行屍走肉,在現實裡一步步墮落,最終墜入那懸崖之下,被社會所隱藏的黑暗所吞滅。

我們,該叛逆了!我們該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決定,用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己的精彩!我們也有我們該守護的東西!年歲的步步高昇將我們一步一步推向社會的各個角落,推向那個尚未接觸的成人世界。那個世界裡,我們或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但我們決不能迷失自我,迷失天真,善良,自然,公益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部分,這是我們該守護的。我們也有自己所祈盼的!我們期盼有一天自己的純真不改,而能幫助人們從那懸崖的底下爬上來,重獲他們曾經的純真;我們期盼我們所守護的孩子們不曾靠近懸崖一步,始終擁有著讓人所羨慕的美好童真,並最終有一天接替我們的崗位。

《麥田裡的守望者》——可能我們真的不瞭解孩子啊!

我們將是叛逆的一代,我們的血液裡激盪著我們所與眾不同的叛逆。我們知道自己的前進方向,我們的人生由自己來規劃,我們有我們的信仰——守護住自己的本真。我們將堅持著守望,守望自己的理想,守望這個時代的純真,守望人性最初的美好!我們將用我們自己的方式讓生命完美地綻放在這個時代的上空,用生命的力量敲擊出這個時代的最強音,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構築起這個時代的豐碑!因為,我們將是這個時代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可能我們真的不瞭解孩子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