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金融人物|於國慶:規模不大利潤很高,他是低調耕耘的銀行家

湘江金融人物|於國慶:規模不大利潤很高,他是低調耕耘的銀行家

(文/財經主筆 邱曉) “湖南人算是南方的山東人,同樣比較豪爽和義氣。湖南人的霸蠻精神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一種說到做到。”

2018年5月中旬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在長沙五一路華美歐大廈頂樓的行長辦公室裡,華夏銀行長沙分行行長於國慶的笑臉上透著山東人特有的真誠。2012年從山東空降湖南擔任長沙分行行長,於國慶在這裡已經呆了整整六年。

在湖南的股份制銀行中,成立八年的華夏銀行長沙分行的機構擴張速度“有點慢”。除了長沙地區的網點佈局外,華夏銀行在湖南地市只設立了郴州、株洲、常德分行。不過,在於國慶看來,華夏銀行的慢佈局也有好的一面。

“發展快了有快的毛病,發展慢一點也有慢的好處。”特別是在當前金融強監管的形勢下,質量比規模顯得更加重要。雖然網點不多,但在2017年華夏銀行全國系統的綜合績效排名中,華夏銀行長沙分行名列第六位。多年來,該行的人均利潤指標在湖南銀行同業中名列前茅。這一指標的居高說明銀行管理經營得好。雖然規模不大,但卻很賺錢。

湘江金融人物|於國慶:規模不大利潤很高,他是低調耕耘的銀行家

銀行機構擴張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湖南本土金融人才的不足。於國慶說,金融人才是“往上聚集”,而在地市區域往往已找不到好的金融人才。“現在即使到大銀行去挖人才,也難挖到合適的人才了。”

究其原因,則是近年以來國內金融行業擴張太快。非銀行金融機構和民間金融機構大量發展,導致金融人才的供給無法跟上整個金融行業的發展。

正是出於對金融人才的渴求,於國慶特別關注和勉勵員工參與各類金融實操培訓。據華夏銀行長沙分行員工說,每年該行花在員工培訓教育方面的費用人均超過1萬元。

2018年4月,湖南首期併購交易師執業認證培訓在湘江基金小鎮啟動。於國慶行長看到後,還親自將招生鏈接推送到分行工作群裡,動員該行員工積極報名。

談到銀行管理,於國慶則是一個不喜歡講大道理,善於精細化管理的行長。這些年他在華夏銀行長沙分行的工作歸納為三條。一是管理要有秩序化。比如,今天干什麼,每週幹什麼;二是經營實現專業化;三是工作的具體化。“什麼事情做細了,最好精確到小數點。具體化的能力決定了我們工作的深度。”於國慶說。

在華夏銀行長沙分行員工的眼中,於行長的工作主導思想是“客戶滿意,員工自豪”。由於核心考核指標都和人均利潤掛鉤,如何在人員緊張的背景下提升業績,讓銀行員工們坦言“鴨梨山大”,但績效提升帶來的員工幸福感也很明顯。

受資管新規影響,今年一季度以來,各家銀行存款增速持續放緩甚至幾近停滯。在湖南銀行同業中,一些擁有幾十家網點的銀行的存款增速下滑明顯。

相反,不到10家網點的華夏銀行長沙分行存款增速卻超過15億元。公司存款和個人存款增長齊頭並進,這些都源於早兩年華夏銀行零售業務佈局的“未雨綢繆”,加大了線下商戶渠道的投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