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這是一個告白

前段時間聽說衚衕裡的信鴿被賤賣,因為大大小小的衚衕都被鋼筋混凝土所霸佔,信鴿也沒了屬於自己的鴿籠,鴿哨兒也好久沒在北京的上空飄揚,好多信鴿因為沒地方養,也沒地方寄存,只能拿出去賤賣被燉肉吃。聽起來是非常的殘忍,但老北京胡同這樣的哀傷每天都在上演著。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照片選自張潔作品《鐘鼓樓》

真的特別想讓衚衕的一些生活被記錄下來,能夠喚醒那時候老北京最淳樸的回憶。而一直從事這項事情的人叫張潔,奔六張兒了,一個沒有在衚衕生活過,但是對衚衕深有感情的人。正是因為工作以後從事的是攝影行業,這也讓他有機會開始更多的拍攝衚衕的照片。為的是保留那衚衕裡一份珍貴的記憶。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而張潔跟衚衕的第一次完美邂逅來自於1976年的那個夏天,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張潔需要轉學到中絛小學,那年的7月,正在放暑假的他準備去新學校看看,碰巧路過現在鼓樓橋的濱河公園,這是張潔第一次自己一人,走進二環。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照片選自張潔作品《鐘鼓樓》

整條衚衕,大樹參天,即使在盛夏,也沒有覺得有多熱,枝頭上的鳥兒在鳴啼著,顯得整條衚衕很是靜謐,但卻不冷清,

偶爾有一戶人家的煙囪冒出一縷白煙,顯得是那麼的有人氣,給人的感覺很有人情味兒。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照片選自張潔作品《鐘鼓樓》

而他在上小學的五年時間裡,衚衕裡的生活印象讓他尤為深刻,這也為他以後關注衚衕文化奠定了情感基礎。

每當他放學後去住在國旺衚衕的同學家,阿姨都會熱情的說:吃了沒?麻利兒的坐這兒吧。那種熱情裝不出來的,完全是由內散發出來,體現出了那個年代衚衕人們的善良,

衚衕裡的每個孩子都當做自己孩子一樣,關愛與呵護著,人與人的感情永遠都是那麼的純真。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照片選自張潔作品《鐘鼓樓》

衚衕裡也有著生活中的瑣事,有些細細品味卻也是很有趣,張潔在衚衕裡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是排隊上廁所,這裡可以說是“小八卦”的集結地。每次路過廁所的時候,女廁所門前都會排一排,中間還穿插著幾個北京老爺們兒,那可能就是幫著自家老媽或媳婦兒排隊的,就算進了廁所,蹲在坑兒邊也不忘跟人侃大山,無拘無束,性情豪放。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照片選自張潔作品《鐘鼓樓》

到了1992年,應該說張潔從單純的迷戀衚衕到開始了發掘衚衕文化,當時正在中國經濟報工作的他,選擇了一個選題《衚衕·經營》,他開始頻繁的串衚衕,遇到個衚衕裡走出的人就開始跟他聊,慢慢的,他愛上了這種感覺,走街串巷,坐在小馬紮上跟他們聊天……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1995年報紙複印件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照片選自張潔作品《鐘鼓樓》

其實保護衚衕文化說的輕巧,但做起來卻是難的很,一開始的拍攝是痛苦而艱難的。居住在這兒的人們組成早已不像他在中學時代那樣單一。

這裡有土生土長的北京本地人,也有外來闖蕩的外地人,還有喜歡衚衕文化的老外,他們都給衚衕帶來了新的文化元素,但也形成了浮躁的文化環境,由於人們對於攝影、被拍攝認識不同,接受程度也肯定不同,一時讓他難以把握,特別是專業的攝影器材很難讓居民接受。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照片選自張潔作品《鐘鼓樓》

張潔說:“為了減少人們的誤解,也不想幹擾居民的生活,我選擇了小相機拍攝,並主動與居民侃大山、抽菸。漸漸地,我成了這裡的熟人,和許多人成為了朋友,可以坐在一起喝兩盅…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張潔和朋友在一起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張潔和朋友在一起

尋找記憶的過程卻也是五味雜陳,鏡頭裡廢墟前人來人往,時過境遷。話語間,南腔北調,房價物價,掙錢賠錢。少了京城老少爺們兒,大娘大嬸間“吃了嗎您吶”的親切問候。鐘鼓樓默默地注視和聆聽這裡的消失和喧鬧,偶爾的鴿哨聲和板兒車的鈴鐺聲告訴我這裡還是我的家,這裡已不是我的家。”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作為一名紀實攝影師,更注重衚衕的人文,他覺得,當下不能追憶情懷,我們應該接受改變,因為時代在變,衚衕是時代的特徵,但有些東西是不能變的,那就是衚衕的人文文化。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當年張潔最有名的一個選題是關於鐘鼓樓的那些事兒, 北京的鐘鼓樓,是元、明、清三代都城的報時中心,至今已有700多年曆史。其周邊的衚衕、院落是北京古都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的“亞洲之星”中,這一地區被評為“消失前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照片選自張潔作品《鐘鼓樓》

對於鐘鼓樓地區,他有著特殊的情感。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5年的中學時光就是在這兒度過的。有時候會常常回憶起那段歲月——鄰里間的嬉笑怒罵,衚衕裡的灰瓦樹杈。在北京生活50多年了,一些非常熟悉的場景、事物在不斷地變化。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照片選自張潔作品《鐘鼓樓》

這一幕幕都發生在眼前,既然作為一個攝影人,記錄它們就是一種義務也是一種責任。

因為北京的衚衕,自元明以來,一個磚一片瓦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衚衕不僅僅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場所,更是一種京城文化發展的表象,衚衕記錄了歷史的變遷,歲月的風貌,而且衚衕的文化氣息充斥在每個角落裡,一條街,一個院都能稱得上是民俗博物館,所以保護衚衕文化就是保護我們的民俗。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最後張潔深情的說:“作為一個生長在北京的人,而且還是一名生活在北京的攝影人,記錄下鐘鼓樓周邊的拆與改,留下老北京的一點兒念想,算是自己對這片土地的長情告白吧。”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北京胡同:別等到消失了才知道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