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制若娛丨如何維護舞台背後的音樂生態?《潮音戰紀》給你答案

文 │乒乓媛

8月10日晚,新一期《大制若娛》分享會在骨朵官方交流群進行。該期分享嘉賓是光啟傳媒總經理、《潮音戰紀》總導演馬力。在本期活動中,馬力向千餘位業內人士分享了騰訊視頻出品,企鵝影視、哇唧唧哇、光啟傳媒聯合制作《潮音戰紀》背後的諸多故事,以及如何以新的方式做好音樂網綜等內容,乾貨滿滿。骨朵在此也將馬力的分享內容稍作整理,與大家分享。

《大制若娛》是由骨朵傳媒打造的一款針對網絡影視行業從業者的線上分享交流欄目。依託骨朵強大的媒體資源支持,《大制若娛》每週會邀請一位網絡影視領域的大咖來做線上獨家觀點的分享,並與志同道合的群友們進行互動交流。從投資把控、影視製作、幕後創作、宣發營銷、藝人經紀、數據分析等多維角度解讀網絡影視行業,並與志同道合的群友們進行互動交流。

“為藝人打造從無到有的舞臺”

在音樂綜藝爆發的2018年,前有以主打“偶像”養成的《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後有專注歌手創作的《明日之子》,還有包容小眾嘻哈文化的《中國新說唱》,作為一檔原創音樂綜藝,《潮音戰紀》舉步維艱,但憑藉著原創、新銳和“多元風格碰撞”,節目在音樂網綜中殺出了一條潮音之路。在節目誕生的背後,是大量工作人員耗費的時間和精力。

馬力表示,為了與其他音樂綜藝區分開來,節目從前期定位上,就是明確而與眾不同的。“《潮音戰紀》這個項目,實際上是為那些已經出道、但還沒有那麼成熟的藝人而設定的,通過節目內容幫助他們,給受眾建立分層的情感,所以

它屬於音樂產業金字塔當中的腰部節目。”

大制若娱丨如何维护舞台背后的音乐生态?《潮音战纪》给你答案

平臺的訴求指令清晰,但要做到其實並不容易。從去年11月開始,馬力帶領製作團隊針對定位進行研發工作,“我們之前就研究了2016年騰訊視頻製作的一檔節目《作戰吧偶像》,瞭解了這個項目當時的市場反饋情況,以及是否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喜好。同時也研究了日韓、歐美以及國內各個平臺製作的不同類型的音樂內容產品。”

經過漫長的走訪選角,節目組最終篩選出來10位各具特色的已出道藝人,組成了節目陣容。這10位選手都渴望著舞臺和機會來表現自己,而觀眾們也渴望在節目中看到一個與以往不同的藝人。

為達成選手和觀眾的需求,節目在音樂和真人秀的比例中有所取捨和設定。“這個節目就是通過真人秀的手段,給大家看到音樂或舞臺從無到有的過程,音樂人也好,偶像也好,都可以通過這個過程去建立對最終作品的認知和情感。”建立了這些情感之後,不管是選手還是觀眾,對呈現的舞臺,情感的濃度和忠誠度都會更強。

大制若娱丨如何维护舞台背后的音乐生态?《潮音战纪》给你答案

“新銳”的節目模式

“音樂+真人秀”的綜藝要想玩出新花樣,在節目規則、評判標準和主題內容等方面都需要有新的模式。“節目必須要有基於當下市場以及這個平臺受眾的屬性,有清晰的設計和表達。”在馬力看來,“新銳”二字是節目保障創新的基本原則。

首先,體現在節目規則上,馬力表示,為了保證原創設計,節目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個人solo舞臺。“現有的歌手型藝人其實很渴望個人的表演舞臺。”而這一環節為那些不太受關注的新出道藝人,提供了展示自我、表達音樂理想的機會。同時也在節目中吸引其他選手的關注,有助於下一環節的搭檔選擇。

第二環節選擇搭檔,是一個配對、磨合、試錯、重組的過程。“前兩名選手有優先的重組權,第二名選手有一次拒絕權。通過這樣的規則的設立,可以讓選手去試不同的搭檔,也可以讓他去捍衛自己的搭檔。”這個過程當中,選手需要走進彼此的音樂世界,互相瞭解磨合,甚至會產生一些摩擦,

這都在節目組的預料中。

第三環節是組成了固定的搭檔。“這個固定搭檔一直會維繫整個節目半季的時長,二人合為一體的時候,如何衝刺最高的舞臺目標,成為這一階段最重要的看點。”

大制若娱丨如何维护舞台背后的音乐生态?《潮音战纪》给你答案

其次,體現在評判標準上,每個環節的觀察角度都是不同的。第一階段的觀察角度是人氣。“每個選手都有自己的受眾特點,這會產生很大的落差。”但馬力也強調,粉絲數量並不是節目選角的標準,“節目並不是消費粉絲,而是為選手提供舞臺。”第二階段的觀察角度是鑑音團。鑑音團成員一部分是消費能力、審美鑑賞能力和互動力較高的音樂受眾;另一部分是專業的媒體人、樂評人以及播放平臺的編輯,這為賽制提供了專業的參考指標。第三階段的觀察角度是現場鑑音團和觀眾,馬力解釋說:“最後的決賽,我們的標準是,一定要聽過看過這個舞臺的人,才具備決定權。”

最後,體現在內容設計上,節目的主題是多樣豐富的,“我們希望大家能看到,這些命題和內容之後的反饋和思考,基於對命題的理解思考,整理出的舞臺表達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偶像性命題“直擊少女心”,令宮閣不知所措,對Samuel、周震南,閆桉、文俊輝來說,卻得心應手。也有廣受好評的音樂類命題“音源改編”。

大制若娱丨如何维护舞台背后的音乐生态?《潮音战纪》给你答案

為了擺脫音樂類綜藝的雷同性,《潮音戰紀》選擇原創和新銳,相對已經擁有成熟模式的音樂綜藝,節目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前期調研、選角,節目效果也有待觀眾和市場檢驗,正是這份對創新的執著,讓《潮音戰紀》在2018音樂網綜中站穩腳跟。

個性碰撞,用才華和創意定義潮音

正如《潮音戰紀》的slogan所表達的——“用才華定義潮流”,節目一直追求的就是跨界碰撞和創新重建。

在曲目上,節目選擇更加前衛的音樂。得益於平臺給予的重組創作空間,節目並沒有束縛於經驗主義,而是將新銳音樂人、偶像、藝人對舞臺的表達訴求作為節目表現重點。馬力並不擔心會出現“曲高和寡”的情況,“網絡媒體的受眾對於具有流行文化審美引領的新鮮內容,都有強烈的捕捉欲和好奇心。”所以,《中國有嘻哈》可以讓小眾的狂歡引起社會反響,《明日之子》中毛不易的一首《消愁》可以激起大眾的共鳴。

在選手和組隊上,節目聚焦不同風格的碰撞和磨合。選手差異性很明顯,他們需要走出彼此的安全區,進入到另一個個體的音樂世界,進行潮音的磨合和創作。大多數選手覺得這種體驗非常新鮮,壓力之下可以激發他們創作慾望和靈感。“一系列奇妙的化學反應和組合出現了——Jony J遇到了宮閣,周震南遇到了Samuel,伍嘉成遇到了周興哲。”

大制若娱丨如何维护舞台背后的音乐生态?《潮音战纪》给你答案

但走出安全區,肯定會有很多狀況出現。組合難以達成共識、組隊輪空、選手退賽、創作過程當中的孤獨苦楚不被理解等情況都有發生。馬力表示,個性碰撞,是節目中設計最成功也最讓人享受的核心模式點:“10個人在創作過程當中的碰撞,在宿舍、工作室和舞臺,這三個場所發生的火花,構成了我們將近一半的內容。”

幾位選手各有所長,也各有不足,“音樂人和偶像,不管是地下的還是線上的,他的界限沒有那麼明晰。而誰比誰強,跟地域沒有關係,是根據他的團隊和他受到的訓練決定的。更何況,音樂和舞臺表達上,除了受基礎教育影響外,還有一定的天分。”

雖然選手錄製過程有些痛苦,但這正是真人秀真實和生動的表達,所以團隊從容應對非常重要。馬力還笑稱:“我們自己內部戲稱說,做《潮音戰紀》的真人秀的過程,你以為的你以為不是你以為的你以為。”

大制若娱丨如何维护舞台背后的音乐生态?《潮音战纪》给你答案

分享的最後,馬力說《潮音戰紀》的舞臺是鼓勵大家去突破,去創新的。無論是節目組對整體節目格調的設定,還是嘉賓在節目中的表現都是一次次創新性的嘗試。“大家看到的兩兩搭檔組合,不停地磨合替換,這些都是鼓勵你去嘗試創新,嘗試突破,走出原來既有認知的安全區域。”

大制若娱丨如何维护舞台背后的音乐生态?《潮音战纪》给你答案大制若娱丨如何维护舞台背后的音乐生态?《潮音战纪》给你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