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過草原「天眼」觀測研究太陽活動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明安圖鎮東南30公里處,有一圈馬蹄狀的環形山丘,其間面積廣闊的草原上,坐落著國家天文臺明安圖觀測基地。

中國通過草原“天眼”觀測研究太陽活動

基地裡,100面白色的拋物面天線在碧綠的草地上有序排列。憑高遠眺,一個具有3條旋臂的螺旋狀天線陣躍然“草”上。中國通過草原“天眼”觀測研究太陽活動

這個佔地10平方公里的天線陣就是草原“天眼”——明安圖射電頻譜日像儀。這些天線中心對準太陽,源源不斷地接收太陽射電輻射,而後經儀器分析解讀,呈現出直觀影像。

明安圖是清代傑出的蒙古族天文學家,為了紀念他,第28242號小行星被命名為明安圖星。如今,在明安圖的家鄉,以他名字命名的基地和日像儀正在進一步探索未知的奧秘。

中國通過草原“天眼”觀測研究太陽活動

觀測太陽活動的目的在於研究、預報太陽活動。“太陽的劇烈爆發活動可引發災害性空間天氣事件,能對衛星通信、導航、在軌衛星甚至電網運行等高技術系統和設備造成損害。”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太陽與日球分會主席、中科院太陽活動重點實驗室主任顏毅華說。 中國通過草原“天眼”觀測研究太陽活動​​

由於地球大氣對來自太陽的射電輻射近似透明,因此地基射電望遠鏡是研究太陽活動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國際上此前已開展的太陽射電觀測成效有限,在單一頻率、少數幾個頻點上,要麼只能成像觀測,要麼只能顯示時變曲線;在較寬頻率範圍內,則只能顯示動態頻譜。

太陽爆發活動在很寬的頻帶發生,科學家不僅要知道其發生的時間,更要知道具體位置。 中國通過草原“天眼”觀測研究太陽活動

草原“天眼”設計之初就具備這樣的功能,其在釐米分米波段上首次實現了類似“CT成像”的功能,即在所有參數上同時對日面進行多層次觀測,對空間環境監測、太陽活動預報均有重要作用。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空間科學實驗室研究員休·赫德森認為,中國射電日像儀將大為拓展太陽射電探測能力。俄羅斯科學院教授切爾諾夫認為,中國高分辨率的頻譜觀測為微波段太陽射電精細結構研究打開了新的一頁。

2013年以來,草原“天眼”已進行了一系列太陽射電觀測,提升了中國對空間天氣的研究和預報能力,以此儘量避免太陽劇烈活動對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顏毅華說,未來幾年,明安圖米波十米波射電日像儀、行星際閃爍望遠鏡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子午二期工程”的監測設備將落戶該基地,成為中國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的重要項目,屆時該基地的太陽射電觀測國際領先水平將進一步鞏固。

“我們會持續對太陽進行觀測和研究,努力探索太陽活動規律,為庇護地球家園貢獻力量。”顏毅華說。(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