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圍剿」 P2P平台「老賴」的好日子真不多了

P2P網貸平臺借貸信息未被納入徵信是“老賴”肆無忌憚的重要原因之一。從發達市場的經驗來看,一個成熟的市場化的徵信體系將有效抑制借款人惡意違約的行為

欠了銀行錢不還,會有什麼後果?很多人都知道,個人銀行貸款違約信息將會被收入央行的徵信系統,並影響個人信用。當我們與銀行發生借貸交易時,所有的借貸行為都會被央行徵信系統記載,並如實反映在個人信用報告上。

信用報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說是一個人的“經濟身份證”。因為無論是從銀行貸款,還是辦理信用卡等業務,都需要用到個人徵信報告。徵信報告記錄良好的個人,可以從銀行快速獲得貸款,還能享受到較低的利率。一旦存在不良徵信記錄,個人可能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或者需要支付較高利率。

由於徵信報告為各家銀行共享,也就成為制約“老賴”的利器。但近來,P2P網貸平臺頻頻“爆雷”,大量借款人惡意違約成為導致平臺倒閉的原因之一。有業內專家指出,P2P網貸平臺借貸信息未被納入徵信是這些“老賴”肆無忌憚的重要原因之一。從發達市場的經驗來看,一個成熟的市場化的徵信體系將有效抑制借款人惡意違約的行為。

以部分發達經濟體的徵信體系為例,徵信被分為機構徵信和個人徵信。機構徵信包括了資本市場信用和普通企業信用。

在個人徵信行業中,除了全國性的徵信機構之外,一般還有上百家區域性或專業性機構,或依附於全國性的機構,或者向其提供數據,最終實現全國個人徵信的全覆蓋。此外,個人徵信行業還具有成熟的產業鏈。具有評分系統,可對個人信用統一量化,包括了用戶的付款記錄、信用賬戶數、信用歷史期限、新開賬戶和已用信用產品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國民間徵信短板亟待補上。從已經爆雷的部分P2P項目來看,風控存在很大隱患,甚至有些平臺壓根沒有項目審核和風控能力,無法評估借款人的項目風險,平臺本身也遭遇了連環詐騙,投資者的利益更是無法保障。

P2P網貸平臺徵信缺失問題已引起監管層高度重視。近期,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關於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提到,為嚴厲打擊P2P平臺借款人的惡意逃廢債行為,要求各地根據前期掌握的信息,上報本次風險事件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名單。下一步,整治辦還將協調徵信管理部門將上述逃廢債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和“信用中國”數據庫,對相關逃廢債行為人形成制約。

通知一經出臺,得到了P2P網貸平臺的紛紛響應,多家平臺對外宣佈已上報詳細名單。一家P2P網貸平臺甚至在首頁顯著位置發表聲明,稱相信在政府部門的監管下,平臺借款人的惡意逃廢債行為將被嚴厲打擊,對平臺後期催收工作會有一定幫助,也能淨化行業環境。政府部門出手打擊惡意逃廢債,在當前的行業大環境下,無疑是一項重大利好。

多方“圍剿”,相信“老賴”的好日子不多了。

免責聲明:本人發佈此信息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人立場無關。本人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於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相關信息並未經過本人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果我們無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告之,我們核實後,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