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沙和諧:綠了,又富了——庫布其「四輪驅動」創新治沙模式

人沙和谐:绿了,又富了——库布其“四轮驱动”创新治沙模式

人沙和谐:绿了,又富了——库布其“四轮驱动”创新治沙模式

在庫布其沙漠腹地,由凌汛期的黃河水匯聚而成的溼地在日光照射下顯示出絢麗多彩的顏色-新華社-彭源-攝

人沙和谐:绿了,又富了——库布其“四轮驱动”创新治沙模式人沙和谐:绿了,又富了——库布其“四轮驱动”创新治沙模式
人沙和谐:绿了,又富了——库布其“四轮驱动”创新治沙模式

杭錦旗穿沙公路,路旁植被漸密

人沙和谐:绿了,又富了——库布其“四轮驱动”创新治沙模式

內蒙古杭錦旗庫布其沙漠生態科技中心保留的沙丘

政府引導,政策多管齊下

7月的庫布齊,陽光燦爛,生機盎然。路邊一蓬蓬的沙蒿沙柳隨風搖曳,滿目碧翠,可愛的格桑花和花棒豔麗地點綴其間。車行穿沙公路,路邊不時有小野兔探頭探腦。只剩下兩邊偶爾出現或金或綠的沙丘提醒著我們,這裡就是庫布其沙漠。

這樣的治沙成績離不開政府政策性主導的支撐。

上世紀90年代,鄂爾多斯市和相關旗區明確“植被建設是最大的基本建設”,充分發揮國家和地方生態重點工程的主導引領作用,開發推廣各種治沙技術。

人沙和谐:绿了,又富了——库布其“四轮驱动”创新治沙模式
人沙和谐:绿了,又富了——库布其“四轮驱动”创新治沙模式

技術人員示範甘草平移法-新華社-鄒予攝

產業驅動,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多贏

走進億利阿木古龍甘草健康產業園,播種機隆隆開過,機器上坐著的4名工人一棵棵地將手裡的甘草苗“躺”著種在沙壟裡。甘草通過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能把沙子變成土地。和通常豎著種植甘草有所不同,平移種植法讓一棵甘草的改土面積由原先的0.1平方米擴大到了1平方米,效率提高了10倍。3年左右,幾十棵甘草便能將一畝沙漠改造成良田。20多年來,億利集團在沙地裡種甘草5萬多畝。

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說,20多年來,集團投入30多億元,將大片沙漠改造為綠洲,構築起特色農牧業、旅遊、藥材種植加工等為一體的產業體系,為沙漠增綠的同時,實現了企業發展、地方興業。

東達蒙古王集團從1997年起在達拉特旗承包沙地,現已投資20多億元,治沙30萬畝。庫布其沙漠北緣的風水梁一帶曾是漫漫沙海,無一戶人家,如今成了生態小鎮,53平方公里的治理區內草木蔥蘢。

伊泰百萬畝碳匯林工程、源豐生物質熱電項目、天驕沙棘飲料、高原杏仁露等產業項目,響沙灣、銀肯塔拉等沙漠生態旅遊項目……大批企業治沙、開發林沙資源,帶動了庫布其沙區由單純治沙向生態建設與生態經濟發展並舉轉型,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生態產業體系。

人沙和谐:绿了,又富了——库布其“四轮驱动”创新治沙模式

位於庫布其沙漠中的億利集團生態能源光伏電站-新華社-彭源-攝

惠民增收,治沙又致富

沙漠地區空間廣闊,光照充足,光伏產業發展迅速。在億利沙漠生態循環產業園,半月談記者看到,深藍色的太陽能光伏板連綿不斷,板下一群綿羊正在悠然地吃草。光伏電板擋風遮陰,清洗電板沖刷下來的水澆灌牧草,牧草為散養的綿羊和土雞提供飼料,禽畜的糞便能夠改良土壤,反過來又能促進牧草生長。看似“混搭”,卻將種草、養殖、發電、治沙、扶貧等功能巧妙地集聚在了一起。

項目周邊800多戶貧困戶通過國家光伏扶貧資金進行投資,享受相應的發電收益分紅,並通過參與太陽能板清洗、種植牧草等工作,實現精準脫貧。

人沙和谐:绿了,又富了——库布其“四轮驱动”创新治沙模式
人沙和谐:绿了,又富了——库布其“四轮驱动”创新治沙模式

技術人員操控無人機飛播造林 新華社 彭源 攝

科技助力,成效翻倍

隨著一陣轟鳴,利用衛星定位導航輔助的無人機攜帶專利凝水劑包裹的植物種子,採用高頻度、精準計算行株距的空中噴射播種方式,將包衣種子射入土中,高倍數凝水劑攜帶的水分滿足了種子初期生長髮育用水需求。無人機植樹技術重點解決了在廣袤沙漠和沼澤地人難進、樹難種、種樹貴等難題。

在那日沙,半月談記者親見億利集團技術人員演示水衝沙柳種植法:用水管豎著往沙地一衝,一個沙坑就出現了,把一棵長約1米的沙柳苗種進去,繼續澆水然後夯實,只露出10公分左右的苗頭。一棵沙柳就栽好了,用時不足10秒,成活率可達80%~90%。

大數據治沙造林、光伏提水灌溉、迎風坡造林……一系列新技術的開發,讓治沙如虎添翼。

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認為,在庫布其,沙漠不是一個問題,而是被當做一個機遇,當地將人民脫貧和發展經濟相結合,聯合國需要這樣的案例為世界提供更多治沙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