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水的數字資產與蟄伏的區塊鏈,相互拖累還是彼此成全?

七夕佳節又到了,慘淡的行情下,不知道各位大人們的錢包還鼓著嗎?

要是感覺生活充滿絕望,也不要太傷心,起碼你的感覺還是準確的。(皮這一下應該不會捱打吧。)

今天想跟大家討論下數字資產與區塊鏈的“相愛相殺”。

前世今生

縮水的數字資產與蟄伏的區塊鏈,相互拖累還是彼此成全?

對於數字資產參與者們來說,近日的行情可以稱得上是草木皆兵了,但凡是有一點點的風吹草動,就會牽動無數脆弱又敏感的心臟。

數字資產縮水,連帶著區塊鏈上的各類項目也如驚弓之鳥,項目方們只能徘徊在遠遠的高空之上不敢落腳。

區塊鏈與數字資產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游魚與水,如果水乾了,魚就成了涸澤之魚;如果魚死了,水也就成了一灘死水。

很顯然,區塊鏈就是那灘水。

眾所周知,世上首個數字資產是誕生於2009年的比特幣,比特幣誕生後,區塊鏈技術也作為它的底層技術一同問世。

作為數字資產的始祖,比特幣已經經歷了上百次的低谷,但每一次都可以王者歸來。即便是在如今這樣慘淡的市場下,它仍然能夠屹立不倒,這大概就是共識的魅力。

為什麼說是共識的魅力?

比特幣之所以值錢,是因為玩家們都達成了共識:相信它值錢。這也就是所謂的三人成眾。

為什麼會有這種共識?

人們對於值錢的東西往往有這幾種期望:稀有、特別、沒有原生主人,比如黃金、古董、已故名人的真跡,甚至遺物。

而比特幣正好也符合這些特性,它的總量只有2100萬枚,稀有;它是世上第一款加密貨幣,特別;而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也標誌著這2100枚幣沒有原生主人。

區塊鏈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它賦予了比特幣所有被人認可的特質,也是它為比特幣支撐起了自己的價值王國。比特幣遭到瘋狂追捧之際,幣價一度達到兩萬多美元。

十年之間,各類加密貨幣瘋狂滋生,幣價也歷經沉浮、起起落落,到現在,加密貨幣似乎正在迎接寒冬的到來,但區塊鏈的世界,似乎才剛剛開始。

相互拖累

縮水的數字資產與蟄伏的區塊鏈,相互拖累還是彼此成全?

我們先來看看水和魚是如何互相傷害的。

首先,區塊鏈技術給予了數字資產特殊價值的同時,也限制了它的應用場景。

算力挖礦耗資費力,權益分配富豪優勢明顯,區塊鏈技術交易緩慢,加密貨幣應用場景單一,都成了數字資產不可忽略的短板。

其次,比特幣價值的暴漲令數字資產行業很快就異軍突起,各類貨幣拔地而起,形形色色的加密貨幣中,有真的加密的,有做空氣的,還有搞傳銷的。

對於圈外人士而言,對於加密貨幣更多的印象是“新型傳銷。”

區塊鏈技術誕生之初,因其去中心化的特質而受到技術工作者們的追捧,但過多的傳銷空氣幣卻使得區塊鏈罵名在外。

而最近一段時間內,數字資產的漫漫熊市似乎一望無邊,各類山寨幣紛紛跌破下線的同時,大山以太坊也開始雪崩。

8月13日晚,ETH的最高點還是321.8美元,至8月14日凌晨,就已經跌至285.13美元。到上午10點鐘,又跌至今年來的最低點251USDT。

幣價暴跌必然導致的結果是韭菜們哀鴻遍野、項目方戰戰兢兢、投資方冷眼旁觀。

蕭條的市場下,募資必然變得困難,而一旦資金短缺,主鏈項目的發展就會受制;幣價令人絕望,新項目遲遲無法上線,公鏈的信用基石就會逐漸被侵蝕。

那麼,如果公鏈的信用基石當真坍塌後又會出現什麼現狀?

我想可以預見的是:

大量用戶拋幣,幣價再跌。

項目不敢上線,公鏈更加薄弱,幣價再跌。

投資方開始回本,市值縮水,幣價再跌。

從此反反覆覆,惡性循環,直至韭菜們鮮血流盡、投資方血本無歸、公鏈樹倒猢猻散。

聽起來有些危言聳聽,但惡性循環這個事,從來都不是玩笑。

彼此成全

縮水的數字資產與蟄伏的區塊鏈,相互拖累還是彼此成全?

而從另一個方面看來。

正因為數字資產的到來,才使得區塊鏈技術走進世界,可以說沒有數字資產就沒有區塊鏈;同時,區塊鏈技術的加密特性也賦予了數字資產價值,使數字資產從電子遊戲變成“加密貨幣。”

在8月10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誕生之前,各國相應的政策早已陸續出臺,各行各業也開始奮力與區塊鏈這個話題拉上關係。

但區塊鏈應用落地的形勢並不樂觀,至少,它在數字資產之外的其他領域的應用還並未成熟,雖然行業的追隨者們都相信,區塊鏈終有一天會連接上實體應用,但信念歸信念經,未來還是要走著向前的。

就目前而言,區塊鏈應用中最成熟的仍然是數字資產,經濟形勢也還是區塊鏈應用落地的最好階梯。

另一方面,數字資產的發展永遠無法離開區塊鏈,就像電子貨幣無法離開互聯網。

數字資產做為一個新的資產體系,很難說這種存在於區塊鏈技術上的虛擬貨幣是否真有一天會歸零。

但區塊鏈技術要想入世,就必然不能僅僅侷限於數字資產的應用,任何一個行業出現蜂窩效應的時候,就意味著該是大浪淘沙時了。

現在看來,區塊鏈和數字資產正處於彼此拖累的時期,但如果你有一雙洞穿眼前事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區塊鏈行業要發展,就無法脫離數字資產,至少現在不能;而數字資產要存活下來,也必然要依附於區塊鏈。

如果說數字資產是包裹著黃金的流沙,那麼區塊鏈就是流沙中的真金。要想淘出金沙,就必然要經歷漫長的淘沙過程,但在金子露土之前,流沙也是珍貴的。

這麼看來,至少在區塊鏈真正連接實體經濟或應用之前,他們還是要彼此成全的。

轉念一想,如今這個行情,對於專注於做技術、發展行業項目的人來說,也未嘗不是一個好機會。

行情蕭條,正是摒棄浮華,專心建設的好時期,等到區塊鏈真正連接實體應用,成為新一代網絡模式之後,你就是把數字資產當做紀念品來存著,也是樁坐等升值的美事。

雖然魚離水不能活,但水能養的卻不止是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