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行網際網路一年,我差點死掉

滿打滿算,我從體制內離開,到入行互聯網已經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了,薪資翻了3倍,頭髮也差不多掉光了(哈哈)。

我想把這一年來,對互聯網行業的認知、自身的蛻變和成長都分享給你,希望給迷茫中的你一條明路。

本文共3637字,預計閱讀時間21分鐘。

1

一眼望穿的未來

讓我從建築業到互聯網

2017年5月,我正式打算轉行互聯網,只因為一眼就能望到頭的未來。

2016年畢業後,我進入了一家建築業排名第一的央企,從此面對的就是鋼筋混凝土,當時在一個遠離城市的偏遠小鎮上,唯一的念想就是空了去城裡去看一看。

與很多剛去工地年輕人一樣,剛開始的我滿懷激情和夢想,希望自己未來有一天,成為整個城市的建設者。但是,殘酷的現實是:自己親手建起來的城市,我卻不屬於這座城市。

遠離城市、消息閉塞,周圍有的只是一群大老爺們,一大批為了生活而奔波的農民工。更可怕的是,隨著房建行業的下行,建築企業利潤薄弱,很多時候都是虧本運營。未來隨著中國城市化的推進,不出10年,整個建築業一片繁華的景象必將被取代,到那個時候,人到中年,又應該何去何從呢?

有時候站在房頂上,看著這座繁忙的城市,我常常在想,自己人生意義到底是什麼?

留在這裡,沒人會說你是勇士;離開,也並不會有誰說你是逃兵。

現實和理想的矛盾讓我開始尋找出路,那時候幸而一位土木的學長分享他從土木轉行到互聯網,然後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的歷程。雖不說傳奇經歷,但卻大大鼓舞了當時備受煎熬的我,經過詳細的瞭解之後,我開始了自己的轉行之路。

轉行互聯網一年,我差點死掉

我並不是一個聰明人,從零基礎到轉行成功,我花了3個月時間。關於轉行那一段經歷,你可以看看我這一篇文章:

零基礎轉行互聯網運營,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轉行這段經歷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當你真的投入百分百的經歷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即便不是理想的結果,也不會太差。

在打算轉行的時候,千萬別想萬一失敗怎麼辦,做好長期紮根這個行業準備。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不給自己留退路,找準一個方向all in,你一定能成。

2

成長就是

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不斷進化

在我即將入職的時候,一位學姐給了我這樣一句忠告:

入行不是終點,而是開始。

後來我發現的確如此:互聯網是個需要不斷自我進化,需要終身學習的行業,知識更新迭代的週期太快,作為從業者只有不停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速度。

所以焦慮是和成就感並存的,可能一個玩法或者套路到了明天就失效了,一個產品今天還活著明天就死掉了。

所以如果你轉行互聯網是為了所謂的職場安全感,這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行業。唯一的安全感就是:你掌握一項能力是可以不斷複用的,即便產品死掉,一樣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也就是說:“你必須快速建立自己的職場核心競爭力——人脈資源壁壘、職業技能、底層邏輯”。

就如同我剛開始進入互聯網行業的時候,是在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沒有人帶你,只有一個產品和業務方向。

而我要負責把這款產品推出去,所以需要不斷去諮詢行業的前輩,去學習別人的打法,再逐漸形成自己的方法論。

所幸自己經過一小段時間的摸索和學習,基本把產品的推廣方式摸索清楚了,最終在市場測試的條件下,選擇了性價比最高的內容營銷。

事實也反饋,我們做了這個階段正確的選擇,產品業務在半年多的時間內提升了100多倍,我自己也有幸獲得CEO的信任,幫助公司搭建市場運營部門,建立了相對成熟的業務體系。

在公司,目標和結果永遠是第一位的。而創業公司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增長,所以選擇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才能將個人價值最大化發揮。

關於入行以後的成長,我想分享這幾點:

1、先在站穩腳跟,證明自己的能力

如何站穩腳跟,我這裡有3點建議:

1)瞭解公司的業務及其競爭情況

公司的業務是做什麼的,目前行業競爭情況是怎麼樣的,公司目前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發展階段。

不同行業,不同的競爭情況以及不同的發展階段,公司的發展路徑是不一樣的。

例如:你進入一家新興的電商平臺,但是這個行業已經有很多巨頭,那這家公司就註定了很難做成像京東、淘寶這樣的大平臺,頂多成為某個領域的小而美的產品,做某一個垂直領域,例如:生鮮、00後市場、母嬰等,掙一些他們不掙的錢。

這個時候,初創公司互聯網運營的目的找到種子用戶,進而驗證產品的模式是否能夠走通。

所以這個階段公司不是要把業務量瞬間爆發起來,而是小心驗證,快速迭代,如果證明模式可行後,接下來才是快速擴張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增長階段。

在這個階段,公司是野蠻成長的,核心目標是快速的用戶增長和業務增長,所以增長就是這個階段的最主要任務。其他的所有事務,都是為了增長而服務的。

所以,我們這個階段在做彙報的時候,不求PPT有多好看、數據多麼完整,而是好用、核心數據完整,你更多的時間需要放在更核心的事情上。

至於公司到了一個非常成熟穩定的階段了,這個時候,把用戶價值最大化、品牌價值最大化就成了重要的事情。

2)小步快走,快速驗證和反饋

初入一個行業的時候,除了公司已經給到的培訓,我們始終要養成一種“自我迭代”思維。

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多去思考一些公司業務邏輯相關的內容。然後找到自己崗位的核心指標,剛去公司的時候就是將這個核心指標做好。

然後在自己工作的職責內,小步快走,找到最有效的出成果的方式。

3)法無禁止即可為

第一次聽說這句話是從暖石的CEO張君那裡,意思就是說:

凡是沒有規定不可以做的,都可以去做。

這點我的感受很深刻,剛開始我進入公司的時候,本來是負責廣告投放,但在測試過程中發現產品目前還並沒有具備投放條件。所以在工作之餘測試內容營銷,經過測試之後發現:這條路竟然很容易就走通了,於是擴張團隊來把內容營銷這件事情持續做了下去。

說這句的意思就是告訴大家:不要被自己的崗位所限定,當你認為某個事情或者業務值得做的時候。先去進行小範圍的測試,然後反饋給上級,如果這件事情值得持續做,那麼你很有可能就會這個業務的負責人。

2、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在任何一家公司,一個人的能力永遠是比不上一個團隊的。你可以全面發展自己能力,但一定有一個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舉個例子:

關鍵明老師入行以來,一直從事文案工作,從月薪300的文案小白,到後來進入奧美,離開奧美出書、自己創業,一直都沉浸在文案領域。

雖然關老師在新媒體、社群運營方面都是高手,但是人們認知他是基於文案大師這個IP。

在工作之中更是如此,即使是CEO也不是全能的,很多能夠成為CEO的人,不是因為他的各方面能力很強,而是戰略眼光、管理能力突出。所以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每個互聯網從業者必須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例如在運營領域:

分為新媒體運營(新媒體又可以進而細分為微博、知乎、微信、抖音頭條等)、產品運營(優化和迭代產品)、用戶運營(用戶活躍、留存、付費、口碑等)等等多個方向,很少有人精通多個方向的,因為運營這個圈子涉及的領域太廣了。

那麼在剛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就不應該見一個運營崗位就去試試,而是從一個垂直的領域做起,成為管理層之後再考慮橫向技能的拓展。

3、把死磕的精神發揮到底

我們剛開始準備做知乎的時候,其實大家是沒有底的。

但我有一個優點,特別適合互聯網:這就是死磕精神。

不會沒有關係,其實很多東西非常簡單,只是需要我們做進一步的拆解就可以做到。

例如做知乎運營:

首先是把知乎的推薦機制扒出來,瞭解知乎平臺的底層內容推薦機制、規則和懲罰,這對於我們在平臺做推廣也有非常大的幫助。

當這套規則拆解出來之後,然後就是選擇對應領域的話題機及其熱門回答進行拆解、複製。

就是通過這樣一個機制,我們做的內容多次登上知乎熱榜,單篇內容在全網閱讀量百萬+的比比皆是,也給公司業務發展帶來了長足的推進。

所有停留在淺表的勤奮只能叫作重複,對底層邏輯的分析和拆解、複用應該是每一個運營人必須具備的能力。

3

因為熱愛

所以工作成為生活

我還在工地的時候,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在轉行兩年之後達到年薪25萬。現在看來,轉行一年差不多就實現了。

不過並非所有事情都是好的,例如現在開始掉頭髮、焦慮,一個行業,高薪必定意味著高壓。這也是為什麼這篇文章的標題會叫:轉行互聯網一年,我差點死了。

首先是工作和生活,幾乎已經不可分離。

轉行互聯網一年,我差點死掉

在公司加班拍攝的

轉行互聯網一年,我差點死掉

深夜的地鐵

在我轉行之前,我一直很羨慕那種在工作之外有自己生活的狀態。但真正進入互聯網領域之後,我發現生活和工作幾乎不可分離了。

工作日會把精力主要放在工作上面,回家後學習充電,做一些有利於自己職業成長的事情。

週末則是會進行輸出,堅持做好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不過偶爾也會忙裡偷閒,和女朋友出去吃飯逛街,享受一下週末的愜意。

轉行互聯網一年,我差點死掉

和女朋友週末出去逛街

但是大多數時間,還是在忙於工作、學習和提升自己。正如我前面所說的,互聯網是個相對公平的行業,但也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行業。

所以我也一直堅信這句話:

也許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階層固化、馬太效應,但亦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互聯網給了普通人最大化的試錯機會和最小的試錯成本,找對了方向,並且堅持下去,我們終究會成為那3%。

人一定可以通過學習改變命運。

創業公司運營經理|知名問答平臺簽約作者

公眾號-小強職場說,關注後回覆“面試作品”,可獲得我面試互聯網公司的面試作品一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