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低迷市中的新動向

關注低迷市中的新動向

本報特約評論員 常斌

在經歷了短暫的一週反彈後,市場本週再度回落。上證綜指周內跌破前期低點(2691點),週五最終報收於2668.97點,全周下跌4.52%;同期深圳成指和創業板指分別下跌5.18%和5.12%。量能上,兩市合計成交2655億元,相比上週繼續萎縮,再創今年以來新地量。

自6月以來,市場在宏觀經濟走弱、金融去槓桿導致股市資金面趨緊、中美貿易戰導致外部環境大幅惡化等邏輯施壓下,市場開始趨勢性下跌,並進入實質性熊市。除此外,本週兩個因素進一步加重了市場短期壓力。

一是土耳其貨幣危機隱射中國,衝擊國內投資者市場信心。受美國貿易制裁衝擊,土耳其里拉自上週五大幅暴跌,土耳其危機爆發,迅速波及全球市場,尤其是新興國家證券市場。土耳其危機根源在於經濟結構長期畸形不合理、貨幣超發導致通貨膨脹嚴重。從某個角度看,中國面臨著土耳其類似的問題。

二是海外中資科技股中報業績暴雷。中報披露以來,我國核心科技股中報業績普遍低於市場預期。包括騰訊、百度、網易、微博、京東在內的核心公司在中報業績披露前後均遭到證券市場的大幅拋售,短期跌幅大(普遍達20%)。作為我國最具長期發展前景的企業,短期股價的暴跌走勢難免對國內市場產生信心衝擊。

目前上述問題仍在發酵,導致市場短期內難以明顯走強。不過,向前看時,也應注意到部分因素在開始出現邊際改善。

7月經濟數據全線回落,印證了宏觀經濟走弱趨勢。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0%,預期為6.3%;1-7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5%,預期為6%,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個百分點;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734億元,增長8.8%,預期為9.1%,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核心增長數據均顯著低於市場預期。

相較嚴峻的經濟數據而言,隨著近期貨幣、財政、監管等政策協同發力,金融數據開始有所改善。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04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1.45萬億元,同比多增6278億元,高於預期;7月末M2餘額177.62萬億元,增速為8.5%,明顯高於預期的8.2%。結構上看,7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反映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加大。

中美貿易僵局出現破冰跡象。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消息,應美方邀請我國代表團擬於8月下旬率團訪美,就雙方各自關注的中美經貿問題進行磋商。一度中止的中美貿易談判有望再啟,有望大大緩和雙方當前貿易戰對勢的態勢。此消息發佈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明顯回升。中美貿易戰緩和有望促使國內市場情緒顯著改善。不過,投資者依然要意識到本來中美貿易摩擦的複雜性和長期性,其在短期內是難以得到有效化解的問題。

管理層對市場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為積極引入海外投資資金,證監會本週正式放開符合規定的外國人開立A股證券賬戶;交易所積極加強上市公司停牌管理,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等。在養老目標基金獲批之後,中央國家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入市也有望成行。

同時,隨著股價下跌、估值水平降低,二級市場的中長期投資價值日益凸顯,產業資本增持和上市公司回購明顯增加。截至目前,已超過700家公司發佈回購預案,回購金額上限規模超過600億元,突破A股歷史記錄。

綜上邊際因素的改善有望逐步提振投資者信心,幫助市場在經歷艱難的低位磨底之後迎來新生,但仍難以產生足夠動力推動市場趨勢轉變。料大盤市場短期內仍大概率難以走強,或呈低位震盪格局。

策略上,中線角度建議繼續保持謹慎,嚴控倉位、注重本金安全。短線交易,可繼續關注優質科技股、低估值的金融股(半年報業績披露有望成為短期股價反彈推動力)。操作上,切忌追高,遠離無業績支撐的題材概念股,注意規避下行通道中的個股、流動性嚴重不足的個股、大幅拉高後的消息驅動型個股。

關注低迷市中的新動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