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 山高水長——爲贛州一中一百二十年

桃李芬芳 山高水長

-------為贛州一中一百二十年華誕之際而作

曾祥裕

人生當中最難忘的歲月恐怕是校園生活,尤其是中學時代的一幕幕師生朝夕相處的畫面不時從心海浮現。四十年前,我的中學校園生活是在贛州一中度過的。那時的少男少女,沒有沉重課業負擔,純真活潑,沉浸在奮發進取的氛圍之中。

每一個人生命中只要有校園生活,總忘不了母校。我的母校贛一中是一所具有一百多年辦學歷史的省優秀重點中學。她創建於1898年,始名為“致用中學堂”,先後易名虔南師範學堂、省立第二師範學校、省立第三中學、省立贛縣中學和省立贛州中學,曾經歷了兩次三校合併,即:1927年春由省立四中、省立二師、省立二女師合併為省立贛縣中學,1949年由正氣中學、省贛中、省贛女中合併為江西省立贛州中學。1953年改校名為贛州市第一中學至今。在創辦之初,就曾成為贛南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的搖籃,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更是贛南的最高學校,1953年7月被批准為教育部重點聯繫的全國三十所中學之一,並被列為江西省三所重點中學之一,1995年被評為“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

這裡有一代文豪蘇東坡和一代名士陽孝本徹夜長談的夜話亭,有歷史悠久的陽明院、廉泉、綠漪亭、桂泉院、靜觀堂、文清樓、萃英樓及古榕樹,還有激勵一代代學子的金水橋。

我之所以稱之為金水橋,那是取其意象。橋洞為圓,即為五行之金,與橋底之水,取意為金生水。

水主智,大凡江南水鄉出文人。況且水生木,與文清樓前綠地和綠樹,演繹水木清華之篇章。

學校乃育人之地。

優良的人文環境造就優秀的人才。早年從贛一中走出了一大批傑出人物:最早翻譯《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家郭大力教授、最高軍事法院原院長陳奇涵上將、軍閥混戰時期擔任贛州總工會委員長的鐘友仟烈士、“拔山蓋世,血染湖江”的郭一清烈士、深得清華大學導師梁啟超器重的姚名達烈士、外交部原副部長羅貴波、中山大學原黨委書記黃水生、領銜主編《中國文學史》的遊國恩、北京石油大學原校長張嗣偉、全總前副主席薛昭鋆、還有2005年新當選的張家鋁院士,他是贛南籍的第一個中國科學院院士!

……

在這種人文基礎雄厚的校園中,更有一批治學嚴謹、學高德劭、經驗豐富的校長、老師如省贛中校長周蔚生先生、省立四中校長李景飛先生、張廣鴻校長等創業者,既培育了贛一中的優良校風,更聚集了一批批優秀的教師。正因如此,母校的教學質量在贛南甚至在江西長期處於領先地位。

一代代贛一中學子就是從歷史悠久的人文深厚、英賢畢集的校園中,耳濡目染,遵從師訓,揚帆啟航,走向社會,報效祖國……

近日一個上午,我走近闊別已久的母校贛州一中。走進校門,環顧四周,一切還是這麼親切,夜話亭裝飾一新,陽明書院 透出文風雅韻。我曾住過的海會寺也面貌一新。那熟悉的紅牆教學樓已換成鋼筋水泥樓,不過美其名曰為“文清樓”。 我緩步走在金水橋上,兩側的綠化帶鬱鬱蔥蔥,綠地奼紫嫣紅。

此時,我吟誦《贛州一中賦》,更是激情難抑:“承百年一中之輝煌,展盛世庠序之容顏。茂樹滿園而入境,綠草隨處而怡神。蘭桂吐香而無意,桃李不言而有心。欄橋高矚,思凌雲而心遠;畫亭低吟,步香徑而意舒。居鬧市竟莊重清靜,處商街卻和諧安詳。庭院深邃,閱盡錦繡文章;古榕蔥鬱,見證百年滄桑。亭臺樓榭,春雨夏荷,晨讀晚憩,徜徉其間。朝飲廉泉之水,夕拾秋菊之英,日慕先賢盛事,心生鴻鵠之志。人生若此,夫復何求?......”

我佇足在金水橋上,情不自禁發出感嘆,母校,我來看你啦!你幾回回入我夢中,金水橋是承載我們求學成長之夢的一座橋 ,我們上學時踏上這座橋步入教室,當時橋上的石板被過往的學子腳步打磨得鋥亮,開裂的縫隙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記得有一次那時放暑假,校園恬靜。我們駐校值班,晚風吹來時,習習的涼風從橋下的泮池吹起,同學三五成群憑欄仰望,那浩瀚的星空,星光燦爛;我們放飛理想,幾許詩意油然而生,如今每每憶起當年青春學子昔日激情飛揚的樣子,在同學聚會酒席上,仍然還會渲瀉當年狀金水橋談笑風聲應對的豪情。

1974年夏,我們學業結束後從金水橋出發,走出校園,邁向社會。

我的同班同學中雖然現在各自所處環境不同,社會身份不同,但是心中始終存有中學時代結下的純真的同學情,腦海裡浮現我與劉學增、陳勇、林孚翼、康定圍、邱躍華、金勤、鍾連長、肖序錫、許光健、余文華、李揚堃、符祥元、李躍餘、林學明、林烈材、羅昌源等同學,一起在校辦工廠、在沙地農場勞動,結伴下鄉爬山,嬉戲打鬧的情景!

儘管我們讀書時代乃文革後期,校園安放不下一張平靜書桌,但是那時候的老師更有君子節操,不以家長背景對待學生、不唯利是圖搞課外輔導、不高高在上、盛氣凌人,正是我尊敬的語文老師甘雲龍、鍾宏達、邱德涵、陳德勝,給我鼓勵閱讀了不少文學名著,激發了文學愛好興趣,並提攜我擔任語文課代表;正是鍾宏達、劉兆棟、郭代純老師信任我,提拔我擔任過班長。感謝物理老師沈娥金、政治老師賴金漢、物理老師賴昌淦、數學老師鍾志剛為我們學子打開一扇扇知識窗口!

歲月滄桑,物是人非,曾 教過我們課的老師中有的逝世,如我六連二班班主任陳德勝老師、高二五班班主任郭代純老師,己病逝,但他們循循誘導、嚴謹認真的教學作風,給我們知識啟蒙,使我們終生受益。謹以此文,奉上心香,祝為我們成長辛苦操勞的陳德勝老師、郭代純老師天國安祥!

人生之旅,向前邁進,但是你難忘的是啟蒙老師,你不會忘記那段奮發向上的校園生活。 風景舊曾諳,最憶是母校 。今天我重返母校感慨萬千,值此母親慶祝一百二十年華誕之際,我恭祝母校這塊培育文明的園地, 堅持 “惟誠求實、博學敦行” 的校風,培育出更多優秀人才, “學以致用,振興民族” 。

母校安好,你的未來誠如《贛州一中賦》所言:“日起東方,其光萬丈。桃李芬芳,山高水長。壯哉一中,百年恢弘與天不老;偉哉一中,文運昌盛與國無疆!日起東方,其光萬丈。桃李芬芳,山高水長。壯哉一中,百年恢弘與天不老;偉哉一中,文運昌盛與國無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