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於P2P的認知,足夠清晰透徹嗎?

上圖為整個P2P行業的投資人數,在2014年之時,全行業的投資人加起來都不到20萬,然而,僅僅4年後,這個數字就翻了近20倍,達到了400萬人。

我們可以簡短分析下為何P2P行業的增長速度如此之快:

其一,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喚醒了大眾的理財意識;

其二,互聯網的發展極大地拓寬了平臺引流渠道,此外資本一擲千金入局P2P領域;

其三,門檻低,操作便利。

這其中,超低的准入門檻是P2P投資用戶迅速暴漲的最重要原因,然而有句話說的好,有利必有弊,過低的准入門檻,的的確確有利於P2P體量的快速增長,然而過快膨脹的體量,使得整個行業都選擇性的忽略了一件事:投資人教育。

無論是平臺還是投資者,亦或者監管,都潛意識的忽視了投資人教育。

對於平臺來說,投資人教育顯然是給新增用戶多了一個步驟,從互聯網的角度來看,在用戶新增的渠道上每多一個步驟,新增的效果就會下降一個檔次,所以平臺樂於忽視。

對於投資人來說,過低的門檻與清晰明瞭的收益,使得大家潛意識將P2P對標餘額寶類的貨基,極大程度的低估了投資風險。

對於監管來說,解決平臺違法亂紀才是當務之急,所以在以往的備案政策中,對於投資人教育筆墨甚少。

市場的三大參與主體對投資人教育的系統性認知不足,終於在今天嚐到了苦果,流動性危機。

(成交量一夜回到解放前)

6月唐小僧、聯璧等金融詐騙機構宣佈暴雷後,引起了投資人的集體性恐慌撤資,這場撤資最終導致了逾200餘家平臺暴雷,其中不乏一些業務相對合規的平臺。

我們做個假設,倘若投資人群體對於P2P的認知較為理性,對於平臺的認知也較為深入,那麼這一場恐慌性的集體撤資還有可能發生嗎?或者說,這場集體性撤資的後果,會波及到資產端正常,業務合規的平臺嗎?

我想是不會的,在投資人對於P2P有系統性的認知,對於平臺有深入的瞭解的基礎上,詐騙機構將沒有生存空間。

如今很多朋友都在說要遠離P2P,可我的觀點是,P2P做一個平均收益率在9%左右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在這個5年期國債5%,餘額寶年化3%,銀行定期僅2.3%的年代,它無疑是一款相當不錯的理財產品,也是一把抵禦通縮與通脹的工具。

當然,在投資之前,系統性的瞭解P2P,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

所以這將是一系列的連載文章,每期我都會講解一下P2P的一個知識點,想要對P2P有個一個系統性的瞭解,可以關注一下我的公眾號。

什麼是P2P?

P2P(Person to Person),即個體對個體的意思,通俗的來講,就是投資人通過平臺將資金出借給借款人,並收取一定的利息回報。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有借過錢給親朋好友過的經歷嗎,這其實也是一種P2P,假設你和小A是好朋友,那麼你和A就共同處在「好朋友」這一關係網絡中,現在A向你借錢,如果你答應了,那麼這就是在「好朋友」網絡上的一次P2P投資行為。

現在,把這個網絡放大,放到我們的互聯網上來,你是否對於P2P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知了呢?

放大網絡有一個好處,就是參與主體更多,然而,這個時候一個問題來了。

網絡上的個體間,該如何達成信任呢?

要知道在好朋友網絡中,你之所以答應借錢給小A,是基於你們是朋友這一條現實,這是一種信用背書,那麼在互不相識的互聯網,有可能你在出藉資金後,對方否認借了你的錢,並拒不還款。

所以,在互聯網這個網絡上,個體與個體間,還需要一箇中間人,來進行信用背書。

舉個大家都熟悉得例子,我們在淘寶網上購物,在沒有支付寶的前提下,到底是應該先付款,還是先發貨呢?要知道在互相陌生的情況下,對方都有毀約的可能,這種情況下,誰先付款或者發貨,誰就有可能蒙受損失。

淘寶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1.用戶將錢打給支付寶

2.支付寶告知賣家發貨

3.買家確認收貨

4.支付寶將錢打給賣家

我們看到,在這個交易流程中,支付寶在其中承擔了一箇中間人的角色,這種過程,我們稱之為中心化。

中心化模式到了我們P2P領域,就是如下的流程:

張三發起借款申請

平臺審核張三信用狀況

審核通過,發佈借款標的

李四出借資金

平臺將資金劃撥至張三賬戶

張三還款至平臺

平臺將資金劃撥至李四賬戶

這種中心化的模式幫助了個體與個體間解決了相互見得信任危機,然而這也帶了一個弊端,資金集中。

在這一套中心化的交易流程中,平臺對於資金的可操作性過高,容易出現平臺設立資金池乃至捲款跑路等惡性事件,因此監管介入後,對於P2P平臺做了一個定性,信息中介,並要求接入銀行存管。

P2P行業由於前期監管的缺失,從業門檻較低等原因,業內參與者有金融巨頭,也有草根明星,這種參差不齊的從業者水平存在著巨大的道德風險隱患,因此P2P平臺並不能在交易流程中成為一箇中心節點。

在接入銀行存管後,我們再來看看交易流程:

張三發起借款申請

平臺審核張三信用狀況

審核通過,發佈借款標的

李四出借資金,資金進入銀行賬戶

銀行將資金劃撥至張三賬戶

張三還款至銀行賬戶

銀行將資金劃撥至李四賬戶

在這樣的一套交易流程中,資金這個東西,基本上就沒平臺什麼事了,這也極大的杜絕了平臺攜款跑路等道德風險隱患,以上,是目前主流的P2P平臺運營模式。

總結一下,P2P,就是個體與個體間的通過互聯網的網絡借貸行為,平臺在其中更多的是承載著信息中介的地位,如果你發現一家P2P平臺的交易流程過於中心化,那麼我們就務必要小心對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