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晶振要注意,探頭也有講究,不然會導致晶振不起振!

某工控設備開發廠商的設備中採用單片機控制電路,單片機使用外接的兩腳晶體振盪器產生11.0592MHz的工作時鐘,用戶希望能夠精確測量工作時鐘的頻率。

但用示波器測量頻率一方面測不準,另一方面測量時還會出現晶體停振的情況,對於這種晶體的頻率測量有沒有好的辦法呢?

問題分析:在分析晶體停振原因前,先要了解不同振盪器的區別。

一般來說,晶體振盪器分為無源晶振和有源晶振兩種類型。通常對外界條件比較敏感的都是無源晶振。

無源晶振一般稱為crystal(晶體),如下圖所示,是由石英晶體按照特定角度和尺寸切割而成,其本身相當於一個高Q值得選頻電路,需要藉助外部諧振和反相器提供能量才能起振。

測量晶振要注意,探頭也有講究,不然會導致晶振不起振!

而有源晶振則叫做oscillator(振盪器),其內部除了晶體以外,還包含了起振和驅動電路。

下圖是有源晶振的結構原理,可見其內部包含了諧振和輸出端(Fout)的驅動電路。

測量晶振要注意,探頭也有講究,不然會導致晶振不起振!

有源晶振由於驅動能力強,通常不會在測量中造成停振,會造成停振的通常都是晶體。

出於成本的考慮,很多單片機採用類似下圖的晶體諧振電路,通過晶體和並聯的起振電容振盪出需要的工作頻率。一般示波器標配的無源探頭的寄生電容會在10~15pf左右,這樣在測量時探頭的電容並在諧振迴路上會改變原振盪電路的電容值從而造成晶體停振。

測量晶振要注意,探頭也有講究,不然會導致晶振不起振!

一般無源探頭的寄生電容都比較大,為了減小寄生電容,可以使用有源探頭,有源探頭的寄生電容通常在2pf以下,對於被測電路的影響比較小。

另外,一般示波器都是基於週期測量結果反算頻率,測量誤差比較大,頻率計測量頻率是最精確的,但是又沒有辦法直接連接示波器的有源探頭,所以最好使用內置頻率計功能的示波器。

測試步驟:

1、 選擇寄生電容較小的有源探頭。由於用戶要測試的信號頻率不高,選擇1GHz左右帶寬的有源探頭就足夠用了,很多1GHz有源探頭的寄生電容在1pf左右,不會對晶體的諧振電路產生大的影響。

2、 選擇有內置頻率計功能的示波器。一般示波器做頻率測量時基於週期測量的,不太準確,而一些帶內置頻率計的示波器其頻率測量分辨率可以達到5位,連接外部10MHz的參考時分辨率可以達到7位。為了提高測量精度,可以從其它,比較精準的信號發生器、銣鍾或者頻率計上引一個10MHz的參考信號送到示波器的外參考時鐘輸入端,並設置示波器使用外部參考時鐘。

3、 通過示波器探頭連接被測信號,並在示波器上開啟頻率計數的測量功能。下圖是用一款帶內置頻率計的示波器對晶體振盪器頻率的測量結果,可以看到,這種方法可以提供到ppm級別的測量分辨率(具體精度取決於外參考時鐘的頻率精度),並且避免了由於探頭寄生電容對於被測電路的影響。

測量晶振要注意,探頭也有講究,不然會導致晶振不起振!

問題總結:這裡主要是儘量選用容性小的有源探頭,以減小探頭電容對無源晶振的影響,同時通過內置頻率計的示波器實現精確的頻率測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