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换届,谁“横”谁上?

乡村换届,谁“横”谁上?

又到村干部换届选举时。近日,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反映关于他们村换届问题的留言,浮现了出来(以下是坊叔粗略抽样整理的几个关于换届问题的留言)。

乡村换届,谁“横”谁上?

乡村换届,谁“横”谁上?

乡村换届,谁“横”谁上?

众所周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最薄弱的领域,这是有历史发展环境和经济发展因素综合导致的。虽然,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极其重视乡村建设,但关于“村霸”、“微腐败”等问题依然频出。那么,在“乡村振兴”计划已经正式启动的新时代里,更具象的讲,新农村的治理,很大程度上是“村霸”和“乡贤”,谁在引领和主导的问题。而换届,正是“源头”!

谁“横”谁上?

在贾平凹的小说《带灯》中,描写过陕南山村干部换届的一个情景,村霸兄弟几人对村民软硬兼施,选自己的,一人发一袋洗衣粉一桶油,不选的就打,支书和主任,兄弟几人轮流当;入党,家里全占。

小说是虚构的,但类似问题却在部分村中存在,尤其是偏远农村。坊叔就曾在宝鸡部分农村做过调查,在一些村庄有着共同的特点:村民选出的村干部由于在政治素质、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不足,往往是几个人台上台下“来回倒”,更有一家出现兄弟几个轮流当村主任的情况。“就像我村,三个大姓,近一二十年来都是轮着坐庄,书记就不用选都知道是谁,发展的党员都是跟自己关系好的。”张家村村民张某说。

乡村换届,谁“横”谁上?

在这种农村治理生态之下,还有一些地方的基层“两委”班子,因为选举制度不健全,不透明,导致基层组织弱化,甚至“两委”班子成员自己就沦为“村霸”。

这种“来回倒”着选举,全家轮流上的情况,让乡村治理陷入恶性循环。当“村霸”占据乡村政务的主导权时,“乡贤”的正向作用就被挤压。

譬如:礼泉县昭陵社区南阳村原党支部书记李尚县挑唆他人阻碍选举问题;富平县王寮镇军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翟昌平纠集刑满释放和社会闲散人员殴打他人问题;南郑县高台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李伯成故意损坏他人财物问题;子长县安定镇安定村党员白虎虎强揽强卖、非法敛财、阻拦施工等问题等......

在陕西通报的这些典型案例中,村干部本身就充当着“村霸”的角色,而正是换届选举这样的“源头”出了问题,才流出了一渠的污水。

乡村换届,谁“横”谁上?

板结:当"强人治村"遇到"村里无贤"

在抽样调查的几个村中,村民并非不知道所选之人“品德有瑕疵”。比如,在岐山某村,村主任张某的“家暴”问题早就“远近闻名”。但是,村民原本倚重的李某,因为在镇上的厂子里上班,没有时间管理村务,几次推辞村民的提请。“老李有知识,有见识,但是人家有正式工作,当不了干部。”村民曹林海叹息说。

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说,“当前,在一些农村治理中存在村干部骨干流失、豪强化、对其约束不力等问题。比如人才流向城市,村干部往往会陷入‘无人可选’的地步,甚至明知道有污点的人,却不得不选。” 他认为,恰恰因为“无人可选”之下的“带病当职”,才正成了“村霸”形成的根源性问题,严重破坏农村政治生态。

事实上,在村主任张某任期内,确实发生过因为暴力征地问题,村民王某的果园一夜之间被砍光,他要上访时,被来历不明的一些壮汉打到几个月不能行走。

乡村换届,谁“横”谁上?

这便陷入了一种“强人治村”的“漩涡”。据专家介绍,这种现象在当前各地农村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甚至在个别地区成为较为常见的农村治理模式。一般来讲,“强人”涵盖当地富人、宗族代表或具有官方色彩的基层组织人员等,这类人群往往拥有相当的社会势力,通常亦是当地“黑白两道”通吃的“头面人物”,因而在社会关系、经济基础与治理能力等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他们有意识地凭借自身社会资本获得竞选上的优势,并最终在权力博弈过程中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从而取得了乡镇政府“代理人”的角色。一旦“强人”把握了乡村治理的“水源”,这种“恶性循环”便有可能“绵延不绝”,要全部更新和清楚,就需要一番力度了。

恰恰在这个“恶性格局”形成的源头上,部分农村换届选举工作中又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宗族宗派势力干扰的问题。在换届选举中具体表现为候选人多是村里大族大姓的代表,选举过程中常常利用家族关系拉拢选票,左右甚至控制族内村民的投票,使预先拟定的人员当选;有的村派别特别明显,各个派别有各个派别的代言人,在一个村常常会出现“三足鼎立”、多派参与的局面,他们互相攻击、明争暗斗,使民意难以集中、选票分散严重,往往一次难以过半数,致使选举一次成功的几率降低。

乡村换届,谁“横”谁上?

其二,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比较落后、村民文化普遍不高的边远地区,贿选现象也容易发生,一些候选人为了能够成功当选,对村民施以钱物,左右村民选举意愿,民主投票很容易就变成了“关系票”“家族票”“金钱票”。相反一些集体经济困难、党组织涣散的村,村民民主意识淡薄、法律意识不强、不关心集体事务,村民往往不去参加投票;或者是人云亦云,跟着感觉走,最终导致选举结果不能广泛代表民意,选不出真正的优秀人才。

其三,选举程序不规范的问题。由于文化程度及政治观念的限制,选举人员对选举没有充分的准备、酝酿,出现突发事件就会缺乏应对措施,往往导致选举失败;部分村干部主观意识强,对国家选举政策、程序视而不见,不愿意引导群众正确参与选举活动,甚至有意减化程序,违规操作;有的乡(镇)干部与某候选人关系较好,在操作过程中因人设定方法步骤,导致选举的不公开、不公正,往往会引发群众的不满。

乡村换届,谁“横”谁上?

这种格局形成后,就像一块田地的土壤越来越板结,种再好的庄稼,都难打粮食。再好的惠农政策,执行不下去;再多的资金,真正到不了村民手中。

那么,如何破解?

中西医结合:规范换届选举+乡村"土壤养护"

消解“强人治村”负面效应,把好换届选举的这一关固然重要。对于“断其源”,方塘智库学术委员蒋伟涛则认为,“务实的做法是规范村委会选举程序,制定完备的村委会选举细则。比如选举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在竞选阶段实行竞争性施政演讲,让为民办实事的内容承诺给村民,投票阶段实行严格的秘密写票间等等。更好的把那些为民办实事的村民选举出来。”蒋伟涛说。当然,治理“土壤板结”,从源头上更换水质只是其中之一,接下来的施肥、松土是同样重要的一套“耕作”。

对此,某区委书记也莫不慨叹的谈了“三治”的体会,即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首先要推进村民自治建设。坚持自治为基,把农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以组织的形式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其次,要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规范民主管理制度,依法开展各项专项治理活动,将乡村民主法治建设向纵深推进。再次,是推进乡村德治建设。注重先进道德文化引导,用先进的文化润泽和引领村民道德建设。用积极向上的行为和舆论力量推进家风建设。

乡村换届,谁“横”谁上?

而说到从“强人治村”到“能人治村”的扭转,坊叔以为,诚如“三治”提出的“德治”之说,除了西医疗法的“法治建设”,中医疗法的“乡贤文化”、“民风”塑造也相当重要。当良好的“家风”挤压了宗族势力的滋长空间,“乡贤”的力量拔除了“村霸”的温床,所有关系都在“正向”上升时,换届选举的经脉或可全身打通。

王家砭村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傍漆水河而建,村里陆续出台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农民诗社,建成了村史馆、艺术楼,建立了文明风尚道德提示牌,好人好事光荣榜、道德大讲堂等。如今,包茂高速和210国道穿村而过,过往货车和客商川流不息。货车侧翻、人员受伤的事情在这里常有发生,出手帮人也就成了王家砭村村民的“家常便饭”,助人为乐的事迹在这里时有发生。安康旬阳县更是汲取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说论亮”道德评议活动,通过“群众说”,召开道德评议会,通过“乡贤论”,找准问题的症结,通过乡贤精英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理劝教,明辨是非曲直,解决实际问题。

乡村换届,谁“横”谁上?

而对于这样的“中医疗法”,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徐田说,“乡村文化建设是一篇大文章,需要不断释放农民群众在移风易俗中的主体性,实现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在乡村振兴中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方面可发挥乡规民约、族规家训等的良好约束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引导农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使亿万农民群众由内心生发出热爱家乡、心系乡土的热忱,不断转化为正能量。”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农村要想发展必须要有领头人,而农村村干部就是农村发展的带头人。更重要的是,“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这一伟大事业,关键在于农村。尤其是处在追赶超越加速度的陕西,把农村的“乡贤”换上去,把“村霸”压下去,把“宗族黑恶势力”扫干净,把“乡风文明建设”落实处,农村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打下“乡村振兴”的好粮食。(来源: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208坊)

乡村换届,谁“横”谁上?

乡村换届,谁“横”谁上?

乡村换届,谁“横”谁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