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醫院——寫在首個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一定聽說過,在深夜特有的幽靜和食堂內的嫋嫋芬芳間,一個個深埋心底的故事被娓娓道來。

你也一定懂得,這個系列的日劇,其實真正打動人心的不是章魚紅腸在鍋裡煎炸舒展開觸角,也不是木魚花在貓飯上手舞足蹈,而是共同的飲食愛好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讓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人互訴衷情。或悲或喜,暗合著食物的酸甜苦辣。

而人生,便盡在其中。

但有一個地方,必定比它擁有更多的人間故事,必定比它聽到更多的祈禱和傾訴,也展現了更真實的人間百態。這,便是深夜的醫院。

在第一個中國醫師節來臨前夕,我們用鏡頭記錄下了麗水市中心醫院的深夜。這裡,沒有影視劇的小清新和小確幸,有的,是一次次直面生與死的較量,以及這個職業背後不為人知的點滴。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晚是一天中最為神秘的時段,尤其是深夜。無論是多麼喧囂的城市,一旦入夜,都多少顯得有點落寞。路邊的廣告牌有氣無力的閃著彩色的光,紅綠燈在機械的交替,彷彿下一秒就要懨懨睡去。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大燈照的如同白晝的急診。

急救室裡沒有奇蹟,

突如其來的病痛會毫不留情地襲擊人類。

光憑愛和勇氣,患者是無法甦醒的。

技術才是醫生的武器,

這是我做醫生後學到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是當面對病人的時候,

每個醫生都期待著奇蹟的發生。

——《緊急救命》

“醫生醫生!在哪裡啊醫生!趕緊!我這裡有人給蛇咬去了!”幾個家屬簇擁著一位腳纏布條的中年男子衝進了急診,他們身邊的空氣都彷彿帶著慌張和焦慮。

蘭頻迅速帶上口罩和手套,開始給患者仔細檢查起來。他是急診蛇傷的專家,入夏以來,幾乎每個晚上都有這樣的病人前來就診。“被蛇咬傷後也不要驚慌。要看清楚蛇的樣子,描述給我們,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選用抗蛇毒血清進行治療。”蘭頻一遍給患者清創,一邊仔細詢問著被咬時的情況,聽到專家的講解,患者和家屬的臉上才漸漸有了一絲安心。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當一名急診科醫生真的很難,因為需要在極短時間內對一片混亂中的急重病人做出準確的診斷、搶救和治療,期間還要不斷向家屬解釋病情。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他們一次次仔細查看患者的檢查結果,一遍遍觀察詢問病情的變化,不願意漏掉任何一個細節;他們為患者一點點清創、一針針縫合,醫學的力量正是來自他們的專業和嚴謹。

急診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如果你不跨出這一步,

就是掉頭離開。

我可以退出,但現狀是,

我愛這片競技場。

——《實習醫生格雷》

深夜十點,三樓的一間佈滿高端設備的X線導管手術室裡,醫院副院長、心內科主任曾春來正牽引著一根細長的導絲在為一名前降支嚴重狹窄的患者做支架植入手術。這天的手術從早上七點半開始,這是第十三臺。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手術室中間、緊貼手術檯擺放著的,是一臺大型X光造影機,這是介入手術必用的一種設備。它就像醫生的眼睛,能夠將患者的病變部位看得一清二楚。

“前幾天我們從早上六點半做到凌晨三點,21個病人。”心內科主任助理胡武明說,“我們是一邊‘吃著’射線,一邊做手術。”一般的血管造影手術用時十幾分鍾,心臟介入治療手術一般需要近一個小時,稍複雜的需要兩個多小時,特別複雜的要四五個小時。

而這個曝光量,相當於連續拍了1000張X光片!因此,每次登上手術檯,他們都要穿著將近30斤重的鉛衣套裝。但為了手術操作方便,醫生的胳膊、手、臉等部位依然裸露在外,所以鉛衣只能防掉大約50%的射線。“如果一個介入醫生擔心輻射問題,那他肯定不會是一個好醫生。”曾春來說,介入手術是非常精密的,要求術者全神貫注,如果畏首畏尾,注意力不集中,很有可能對病人造成傷害。

神經內科主任蔡學禮也是這樣一位“鎧甲勇士”,深夜11點的一個電話,他和腦血管介入團隊迅速趕赴醫院。“患者是急性腦梗死,在從下面縣裡過來的時候,靜脈溶栓時間窗只剩下半小時,我們趕緊開通綠色通道。”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手術在凌晨兩點結束,患者在局麻的情況下,已經可以自己抬起雙腿。“這樣的病例幾乎每週都發生,家屬及時發現,患者及時就醫才能挽救生命,我們隨時都在!”手術後脫下沉沉鉛衣的蔡學禮,後背已經溼透。

而這一夜的導管室,註定是不平靜的。

“患者突發嘔血約1000ml!趕緊準備手術!”夜裡12點接到電話的介入中心副主任趙中偉馬不停蹄的趕回醫院。職業生涯中他根本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在深夜來到這裡了。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患者肝臟嚴重變形,是一例複雜的肝硬化門脈高壓上消化道大出血。這臺手術從凌晨一點開始,持續了整整三個小時。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做完手術的趙中偉不自覺的按了按腰,“今天,哦,應該說昨天了,早上八點做到晚上八點,現在又一臺急診,腰不行啦!這是我們這些介入醫生最常見的毛病了,習慣了習慣了。”是啊,就像常常被忽略的家人一樣,他們更無暇顧及這些自身的健康問題。

鉛衣再重,重不過患者的生命;輻射再大,大不過醫生的責任。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那麼,深夜的外科大樓裡,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九點四十一分,剛從手術室回病房創傷骨科醫師葉方沒有準備回家,而是一間間病房開始巡查。“在患者手術前一天和手術後一天,我都要看看病人,前一天是檢查是否適合手術,手術後一天是觀察情況是否良好。看過了才能放心啊!”

外科疾病的患者常常會抱怨,我怎麼總是見不到醫生啊?會不會不管我啊?值夜班時醫生是不是在睡大覺啊?你的醫生,除了完成常規的手術之外,還要寫病歷、兼顧分管的每一個病患。“我現在一個月差不多要做50臺手術。”葉方說,很多時候真的是頂著星星出門,又帶著星星迴家。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萬籟俱寂,醫生們還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

而此時的手術室又是怎樣的呢?

很多人會奇怪,手術不是白天都做完了嗎?“醫院門診量大,需要開刀的病人多,不少家屬也希望能儘快開刀,所以即便是允許擇期的手術,白天也基本排滿,安排到晚上做是普遍現象。”手術室副護士長葉劍芳說,每天超過100臺手術是常事,所以晚上常常有10多個手術間同時開放,有的手術間從清早8點持續開到了次日早晨。“遇到重大事故之類的,更是難度高的‘大手術’。所以,夜間手術和白天手術需要同樣的嚴謹。”

無影燈下,根本沒有黑夜,他們的白天比別人更漫長......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十一點,耳鼻喉科醫師林子升就是為了一名魚骨卡喉的患者重新跑回了手術室,等把那塊3cm的魚頭骨安全取出,“已經進入第二天了,哈哈,上班真早!”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手術室裡,麻醉醫生這個職業常常被外行認為就是“打一針,睡一覺”,夜裡一定沒啥事。麻醉的定義:是為手術創造安全、無痛、穩定的機體狀態。你琢磨每個字的含義,就感覺責任重大。他們為手術做著準備,安慰著患者,擺好體位,開放靜脈,氣管插管,給藥,監測各項生命指標……監護儀發出的嘀嘀聲尤為清晰,這是生命的節奏。實時監控手術期間病人的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等重要指標,以及手術期間輸血輸液都是由麻醉醫生負責。同時,他們還有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在術後讓病人平穩甦醒。他們要在剛甦醒卻生命體徵尚不穩定的病人身旁測試各種指標,一邊仔細觀察術後患者情況,一邊為他們送去精神安慰,一名麻醉科醫師說:“尤其在一些大手術之後,我們都會告訴患者:你很棒,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門口的臺子上擺放著幾份食堂送來的“誤餐飯”,一定還有醫務人員忙的晚飯還沒來得及吃。為了患者,為了趕時間,推遲,甚至放棄吃飯在這裡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雖然手術一臺接著一臺,專注的眼神沒有變。泌尿外科醫師李傑的這個病人有點特殊:腦梗偏癱,右輸尿管中段結石、右腎重度積水積膿、膿毒血癥、感染性休克......“我們考慮先碎開結石後,再用取石網籃一點一點完全清除,這個要很小心,所以做完大概很晚了。”和葉方一樣,李傑手術完後,也還要回病房查看完當天的手術病人、跟家屬交代術中情況和術後注意事項,才算是把這一天的工作整理完畢。“其實啊,我們也是泌尿疾病高危人群,總想著一口氣做完,去上個廁所吧又要脫衣、穿衣、消毒,乾脆不喝了唄!”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婦產科主任周麗紅本來這天安排了7臺大手術,緊湊順利結束需十幾個小時。但臨時收治了一名異常出血反覆長達9年的重度貧血精神病患者,“我們考慮子宮內膜癌前病變,因為精神分裂症尚未完全控制,婦科的疾病又刻不容緩,所以安排她第一臺做。”周主任團隊的毛雪梅醫師介紹,中心醫院的婦產科每天都有十幾臺婦科手術,連續的接臺手術是醫生的家常便飯,都是從早到晚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長時間、高強度的手術,對醫生的體力和精神都是極大的考驗,特別是一群女醫生。”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主刀醫生一旦拿起刀子,雙腿是絕對不能亂動的,只能動手、動眼睛和動腦子。站久了,容易得靜脈曲張。於是我們看到,在接臺間隙,周主任她們趕緊調整下彈力襪,這不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防止靜脈曲張。麻利的穿好襪子,重新洗手、消毒,最後一臺是個嚴重粘連的子宮肌瘤。“有五個月懷孕的肚子這麼大呢!做的是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估計還得要起碼兩小時。”毛醫師看看鐘,此刻,已經是深夜十點。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而手術室的門口,一直有人進來。這意味著,又有一群人將開始不眠之夜。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既有新生命誕生的喜悅,

也有無法挽救生命的悲痛。

我們每天就在這二者的夾縫之中戰鬥著。

——《產科醫鴻鳥》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白板上寫著滿滿的病人名單,電話總是響個不停,大門一次次地打開,伴隨著急匆匆的腳步,一個個病人被推進這間滿是儀器的大房間......過床、監測生命體徵、仔細研究既往病史,查體、血氣分析、心電圖,血流動力學監測……儀器上每一次數字的跳躍,都牽動著醫務人員的心。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時間分秒過去,轉眼已是晚上十點,值班室裡不知道誰叫的外賣早已涼透,卻沒人有時間去嘗上一兩口。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人們常說,ICU是工作在“離死神最近”的地方。患者常有煩躁情緒,還可能無意識地拔掉身上插的尿管、引流管、輸液管等,分分鐘就能出現病情的重大反覆。“當你全力地投入一場和死亡的較量中後,他仍然走了,你的心也空了。那種累,不僅僅是體力消耗殆盡,還有心靈的疲憊。”一名ICU的醫師說,病人來了又去,而我們日復一日,必須堅守這一道生命的關口。

醫者的偉大,除了救死扶傷,也在於直面一次次失望後,依然對這份事業抱有初心和熱忱。

NICU則是一個更為特殊的地方,它的名字叫“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18:00--洗手更衣,看看保溫箱裡的小傢伙們這個哭聲怎樣、那個吃奶好不好,那個禁食的寶寶肚子還脹不脹、引流液有多少,上呼吸機的寶寶呼吸參數能不能下調……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20:10--來不及坐下吃口晚飯,兩個下面縣裡送來的高黃疸孩子又要辦住院了,各項談話簽字完畢,開出醫囑,手術室來電,前置胎盤32周的產婦需要剖宮產,趕緊去外科樓。

21:27--離開手術室,帶著早產患兒跟家屬回到NICU,交代家屬去辦住院手續,開始病房處置時間,加液體、加奶、減奶量、開退燒藥、痰阻的孩子吸痰、腹脹哭鬧的孩子洗腸排氣、上呼吸機的孩子複查血氣……

接著,是寫病歷、寫談話、記病程,聽完前後夜班護士交接班......

看著手機裡自己孩子的照片,才想起,她也是一位普通的媽媽。本該溫馨陪伴的時間,全部奉獻給了這些陌生的寶寶。她說,辦理出院是最開心的時刻,每次家屬接過健康痊癒的新生兒時散發出的開心笑容,都給了自己無窮的動力。

“新病人來了!”護士姐姐喊道,看看時間,03:16,“嗯,新的一天開始了!”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醫院——寫在首箇中國醫師節

深夜的醫院,它更像是一個存在於平行空間的世界,彷彿與這以外的人毫無相關。當你沉睡時,它發生著你所不知道的故事,匯聚了你想象不到的所有疼痛、無奈、愛、堅守和希望。

只有行動

才能改變世界。

——《豪斯醫生》

有記者曾經問過科比,你為何能獲得成功?科比反問,你見過凌晨4點的洛杉磯嗎?我想,大概每一個醫生,都見過凌晨4點的天空。

深夜醫院,沒有心靈的雞湯,只有紮紮實實的努力和竭盡全力的付出。他們總是把最好的團聚和健康帶給百姓,而留給自己的卻是奮鬥在門診、病房和手術室的無數個時時刻刻。走近了,你才會懂得在這個職業所承載的不易與艱辛。

有一句話,最近很流行:這個世界變好,不是因為救世主,而是因為追光者。

還有一句話,也被轉發了無數次: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在我們身邊,正因為有這樣一群為了職業忽略了家庭、親朋的人,才讓我們城市的呼吸無論晝夜都能順暢運行,才讓經受痛苦的人們看見了那一點點暖暖的希望,才讓無數個漆黑的夜晚被勇敢的星星照亮。

真正喜歡做一件事的人,從來都不會向命運輕易妥協,他們更習慣於沉默不語,迎難而上,勇敢前行。因為他們心中有著一份大愛,因為他們一直清楚地明白:

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心懷夢想,何懼遠方!

文|徐奕

圖|陳泳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