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叱吒的職場,從艾誠身上看職場女性如何逆襲

似乎最近社會總是對美女懷有敵意。“坐檯整容傍大款、綠茶婊被潛規則”都是對面容姣好的女生極度惡意的揣測。在很多人眼裡,女生只要漂亮,就一定會過得非常幸福。

於是女性的職場地位總是被削弱,職場歧視,職場潛規則,讓越來越多的女性在職場中迷失掉了方向。

前段時間熱播的《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等女性大劇,網友細數女主十年交了9個男朋友,得出女主一路攀升,終究是靠男人的結論。可是女主工作的努力,背後的心酸卻被輕易抹去。女人,在社會中面於一個兩難的境地,想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卻也有意無意被家庭捆綁。一個“賢妻良母”的稱號,大大削弱了女性職場的戰鬥力。
男人叱吒的職場,從艾誠身上看職場女性如何逆襲

直到前段時間在看《總裁讀書會》,它是一個各領域商業領袖推薦書本的節目。我在節目中看到了艾誠,優雅端莊的儀態,睿智得體的談吐,沒有雞湯,沒有套路,滿滿都是真誠與乾貨。畢業於肯尼迪政府學院,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的她,是艾問傳媒的創始人、賽富亞洲基金投資合夥人。更被譽為世界經濟論壇“全球傑出青年”,2016年上榜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亞洲影響力人物。

高顏值的學霸,受人矚目的成就,面對這一切,有人懷疑是她的美貌帶給她的成就,可是她自己卻說:“如果你僅僅漂亮,也許別人會給你一次面子,但不會給你一輩子。”一襲深橘色裙子,挽著高高發髻,眉眼中流露出一抹溫柔笑意的艾誠在《總裁讀書會》推薦的書是《一次次從0到1》。細品書名,才想起她的身份,金融財經主持人,投資人。

在這個男人叱吒風雲的財經世界,我很難想象,她是如何以柔為剛,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來。一定也是從0到1的過程。那麼我們從艾誠身上,學習一下女性的職場逆襲之路。

01擺脫“女孩只需穩定”的職場思想30年前,在北國的那個素有“泰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嶽之煙雲、匡廬之飛瀑、雁蕩之巧石、峨嵋之清秀”之稱的黃山,艾誠出生了。她在訪談中深情地回憶自己的家鄉,充滿了眷戀與不捨。她回憶道,自己生長在風景區,那裡的人很淳樸,很善良。可是同樣也會存在保守的思想,親戚朋友總會對艾誠說一句話,女孩子不需要大富大貴,考的好不如嫁的好,女孩子嘛,找一個安穩的工作養家餬口就好。

可是艾誠深深地明白,這個世界很大,她要去看看。她的目標不是僅僅可以安身立命,更需要的是無限的可能性和更加廣闊的視野。於是,艾誠從小就非常刻苦努力,從不敢懈怠學習。當別的孩子還在樓下玩耍,她總是認真自覺地坐在桌前學習。終於,中學的努力學習使艾誠最終以黃山市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了中國傳媒大學。

進入大學後,艾誠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大一從學生記者做起做到校報社總編輯,大二在北京廣播電臺工作,大三進了中央電視臺,大四在美國在線工作。大學的時光總是快樂而短暫,很多女孩會在大學談一段戀愛,或者拉著三五好友逛街買衣服,可艾誠卻奔波在實習的路上。

美國的天氣總是會很熱,可艾誠卻還經常需要去採訪、做節目。她在採訪中說,自己的身上總會曬成好幾個顏色不一樣的色塊,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男人叱吒的職場,從艾誠身上看職場女性如何逆襲


​02敢想敢做,勇於挑戰,不斷創新當艾誠在廣播、電視、報紙、雜誌上都嘗試了個遍後,唯一沒試的是媒體關係,於是她馬不停歇地去應聘聯合國紐約總部做了發言人助理。從聯合國的經驗中,她偶然得到了可以去哈佛讀書的機會。面試哈佛時,她說:“十年後,我一定致力於傳媒的研究、創新創業和政策研究。”

為了這個使命,她開始了瘋狂地工作,最誇張的時候一個月主持了十場大型財經會議。每天睡三四個小時,工作到凌晨兩三點。艾誠也曾對話內心的自己:“艾誠,你在做什麼?”可是她想起了給哈佛的承諾:媒體的創新和媒體政策的研究。這種使命感使她前行更為篤定。女神形容她不太合適,她簡直就是女金剛。但艾誠真正的綻放,是在跳出了這些庸人已經看得眼瞎的體制內工作之後。這期間的努力,委屈,痛苦,困窘,壓力,又有多少人見過呢?

在紐約的時候,艾誠是和所有普通留學生一樣住合租的公寓,小亂到極點的地方。陪伴與見證的,是書架上的書與父親的書法。工作中的一個個機會,一次次採訪,都要自己爭取。第一財經是體制內所有人眼中羨慕的歸屬,但是她卻毅然決然地辭職創業做自己的事情。從在路邊小複印店自己印名片打印資料開始,以一己之力去做從0到1的事情。做採訪,做活動,慢慢建立自己的branding和網絡。

世界上從來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一餐一飯,都要自己去爭取,要想不被打倒,就要跑得更快一些。

03外表,也是女人最亮眼的武器生活的辛苦沒有使艾誠變成一個不修邊幅,抑鬱沉悶的女人。反而簡單自然的她喜歡健身,喜歡旅遊。在採訪中身邊的主持人總是端莊而肅穆,可艾誠總愛身穿一身紅裙。她需要力量和醒目的自信,而小紅裙能夠帶來這些,幫她實現平等的對話。

於是,“小紅裙”成了艾誠的標配“戰衣”,醒目而熱烈,彷彿一團火,又彷彿一朵嬌豔的花,帶給被她採訪的人快樂和力量。她甚至創辦了“小紅裙”協會,邀請很多閨蜜一起探討生活、工作中的問題,微博裡的艾誠,總是樂觀而自信,露出甜蜜的笑容,彷彿生活對這個女孩都是善待,而從沒有挫折。
男人叱吒的職場,從艾誠身上看職場女性如何逆襲

打開網頁,艾誠的搜索內容會看到這些:

她是個三十歲至今還沒有結婚的女人

她笑臉中眼旁已有幾道皺紋

她是個三十歲身材還沒有走形的女人

這樣的女人可否留有當年的一絲清純

30歲的女人總是會伴隨著一些焦慮與不安?民謠歌手趙雷在創作的一首《三十歲的女人》中,訴說他眼中30歲女人的“悲涼”和“無奈”。對女人來說,30歲真是一個敏感的年齡。因為社會說,30歲的女人,如果還未婚,在婚戀市場只會加速貶值;

因為社會說,30歲的女人,應該趕緊結婚生子,過歲月靜好的生活;因為社會說,30歲的女人,何必那麼拼,安心做個好媽媽難道不好嗎?……面對社會強行加註在自己身上的標籤,站在30歲的邊緣,艾誠始終保持追求自我的權利,努力活出了不一樣的人生。

縱觀艾誠的經歷,我們就不難理解她最愛的書為什麼是《一次次從0到1》。無論創業還是人生,都需你勇敢地邁出第一步,一步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地走下去。從沒有條件到創造條件,最後贏得條件。艾誠在一次次嘗試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為所有迷茫彷徨的職場女性做了一個典範。

敢拼,想闖,不服輸,從容優雅自信,這才是每一位有夢想的女孩該有的樣子。女性的地位從封建社會的低下,到如今隨處可見高舉的“女性主義”大旗,時代總是在不斷變化。可無論如何變化,成功人的特質永遠都不會變。如果你真的嚮往遠方,那麼生活的桎梏牢籠,你就可以衝破。

——End——

陪伴最有夢想的你,

成長為實現夢想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