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五年,感覺自己人生到頭了」

前幾天微博收到一封讀者私信。

他說,畢業五年,感覺自己的人生到頭了。好像到了瓶頸期,不管怎麼努力,都是原地踏步。

昨晚在公號後臺,也有讀者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人生瓶頸,也就是你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再前進,使盡全力都只能讓自己保持在一個現階段,沒辦法進入更高的層次。

今晚,就和你認真而科學地聊聊這回事。都是乾貨,請認真閱讀。

想要突破人生瓶頸,你需要這四點管理能力。

1管理期待值的能力

人的一些困惑,來自於做事最終沒有滿足自己的期待。

先除去你是否盡心努力,我們失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期待值,要麼太高,要麼太低,要麼出乎意料。

期待值有兩個方面,對自己,對他人。

期待值過高,就會盲目高看自己,讓你不由自主給自己設定太高的目標,但往往能力無法達到,覺得達到瓶頸期,夠到了天花板。

期待值過低,又會盲目自卑,不曉得從自我的實際情況出發,首先認定自己的能力不夠,會在心理上形成得過且過的意識。

於他人的交往過程中,期待值也會給自己設限,但不僅僅是高低的水準問題。

比如這個人曾經很渣,玩弄感情,但某天突然良心發現,找了一個好姑娘安心過日子,別人會說,他浪子回頭金不換。

但如果一個好男人,大家對他的評價一直都很高,但突然某天他出軌了,那麼別人就會大失所望,會毫不留情面地指責。

你喜歡一個人,會喜歡他的全部,覺得他哪兒那兒都好,但你若討厭一個人,就會討厭他的全部,覺得他哪兒哪兒都不好。

這些認知,就是和你心中的期待值有關。

在職場同樣如此,如果你剛進公司就能完成一項重要的工作,那麼別人對你大加讚賞,升職加薪都很快。

但若是你有一次沒有很好地完成工作,那麼流言蜚語也會隨之而來,甚至會影響自己的職場道路,這就是別人對你的期待值沒有被滿足。

學會管理期待值,不僅是讓自己對外界的預想不要太過於超過正常範圍,也要學會留一手,給別人看待自己時,留有期待和空間。

凡事想得太過太滿,都不是一件好事。

2管理慾望的能力

快樂=慾望-現實

當你心中有了一定的慾望,並再用現實進行實現,兩者相抵之後的所得,就是你的快樂值。

慾望的基數越大,現實阻力的基數越小,那麼最終得到的快樂值就越高。

但是,這只是一個理論上的其中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是,你的慾望一次次得到滿足後,對人對事的期待值就會不由自主提高,那麼慾望的門檻也會越來越高。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曾經非常喜歡吃火鍋,只要一想到它就覺得迫不及待,盼了許久終於吃到火鍋,大快朵頤,十分痛快。

然後你決定每天都吃火鍋,甚至一天三頓地吃,最後會是什麼結果?

沒錯,吃膩了,最後可能聽到火鍋二字就想吐。

管理慾望的能力,是管理慾望的值域問題。

再舉一個例子,假如你的前任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哪兒那兒都好,你也喜歡看韓劇,喜歡各種外表光鮮靚麗的明星,那麼你自然也不會看得上身邊那些普通人。

哪怕真的有一個人特別愛你,但你也總會不由自主拿著前任和明星來比,覺得現在的人還不夠優秀。

得到過好的,就想要更好的,得到了更好的,就想要最好的。

但慾望會告訴你,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中的最好。這就非常容易讓人陷入不知足的困惑當中。

到最後,慾望就會成癮,猶如饕餮,胃口極大。

學會管理慾望,就是懂得自控,再好吃的食物也不能每天吃,再優秀的人也不要認定他必須完美,當那些好的人事離你而去後,也不必拿著他們和現在的人事相比。

如果真的所有事情都盡善盡美,不會知足,反而會得寸進尺,想要更完美。

最終就會陷入“追求完美但卻最終無法得到”的怪圈。

“畢業五年,感覺自己人生到頭了”

3管理主觀時間的能力

許多人對時間的認知,是扭曲的。

你可能也會有這樣的一種體會:

在教室上課的時候,尤其是不喜歡的那堂課,四十五分鐘實在是難熬,怎麼都等不到下課,根本坐不住。

每天按部就班工作,也覺得時間過得太慢,還有一句順口溜:過了週三,時間躥一躥,到了週五,再忍一下午。週末終於來了。

學習工作時感覺時間過得如此慢,但如果你看個喜歡的劇,出去和朋友聚會旅行,那時間過得嘩嘩的,一個小時一眨眼就過去了。

但時間的長度沒有變,變得是你主觀時間的認知,也就是參照物。

如果你的參照物是在一定時間內不變和可預測時,那麼主觀時間認知就會覺得時間變得特別慢,怎麼都過不去。

如果你的參照物是在一定時間是不斷髮生變化時,那麼主觀時間認知就會覺得時間變得特別快,一眨眼就過去了。

工作學習,你知道上的是什麼課,做的是什麼工作,接下來要上什麼課,還要完成什麼工作,這些都是已知和計劃中的,那麼就會感覺沒勁透了,時間難捱。

聊天旅行,任何時候都是新鮮的有趣的,於人交談不知道他下句話有什麼,去旅行不知道下一秒會看到什麼風景,那麼就會感覺特別有趣,時間迅疾。

想要正確做到主觀時間認知,首要要做的就是專注,提升你的注意力。

因為無論你做什麼事情,你的參照物不可能改變,你不能放下工作馬上去體驗新鮮的旅行,既然外界環境無法改變,就要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眼下的工作學習中。

你可能也注意到了,當你專注聽講或工作時,真的埋頭專心時,雖然參照物沒有變化,但因為你的專注,時間照樣也過得很快。

學會管理主觀時間,最根本的不要左顧右盼,上課就好好上課,工作就好好工作,不要上課的時候想著下課,工作的時候想著週末。

想讓自己更有效率,就是不讓那些不必要的因素消耗你的主觀認知,學會專注你正在做的事情。

對時間的認知扭曲,實際上是對眼下做的事情不夠專注的結果。

4管理應急機制的能力

人的大腦有多重應急機制。

當我們遇到某件事時,人的大腦會立即根據以往的經驗和思維來處理這件事,是下意識的反應。

但應急機制,有兩個“謊言”。

其一,許多人的應急反應,不一定都是理性反應,反而是衝動行為,所謂以往的經驗,更多的依賴於一時的逞強好勝。

其二,應急機制的下意識反應,實際上是無意識,在面對一些事時,無意識地做出反應,事後卻往往後悔。

拿吵架舉個例子,你和一個人唇槍舌戰,劍拔弩張,脫口而出許多傷人的話,腦子裡快速反應中各種應對措施,以此來壓倒對方。

等到吵架結束,自己才回過味來,腦子裡開始閃現更好的應對之策,甚至是更精妙的話。

你會懊惱:為什麼當時沒用這句話回罵?為什麼他說出那句話時我就傻了?明明可以懟回去的。

在我們的應急機制裡,大腦做出的第一反應,往往都是及時,但不夠全面和得體的。

應急機制,依賴經驗,也依賴思維。

豐富的經驗,會給應急機制的調動帶來更多的參考資料,大腦會在事情發生時,第一時間調取資料庫,尋找同義詞,然後告訴你該怎麼去做。

思維的敏捷,也是能夠快速調動應急機制的策略,但思維中要更加依賴感性思維,就如同吵架,髒話連篇只能讓事態惡化,但據理力爭卻讓你佔據上風。

經驗增加和思維模式,都需要你在做事時能“做一想三。”

處理任何一個突發狀況,去想三個問題:

1,這事我做得對不對?

2,這事是不是有更好的處理方式?

3,這事如果我做錯會帶來什麼後果?

留有餘地去處理突發狀況,調動內心更加有針對性的應急機制,會讓自己更加遊刃有餘。

正確設定期待值,自控慾望範圍,合理認知時間,遇事應急迅速並處理妥當。

這樣,你才能突破人生天花板,前往更高的層次。

——End——

陪伴最有夢想的你,

成長為實現夢想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