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鄭成功爲何陸戰戰績不理想?答案竟在火器選擇上

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何陸戰戰績不理想?答案竟在火器選擇上

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水戰能力超一流,多次重創過清朝水師,在臺灣還擊敗過荷蘭人,鄭家武裝還擊敗過清朝和荷蘭人的聯合進攻。和威風八面的水戰相比,鄭成功的陸戰戰績就顯得不理想,他有被馬得功摸進主基地,搶走200多萬兩白銀的黑歷史,在攻打南京時也有十幾萬大軍搞不定3000綠營守軍的不幸戰績。武器決定戰術,戰術決定了戰果,鄭成功陸戰戰果不理想其實和火器選擇有關係。

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何陸戰戰績不理想?答案竟在火器選擇上

從16世紀下半葉開始,鳥銃火繩槍就成了明軍南方部隊的主要武器。作為最頂級大海商的兒子,鄭成功對這種武器並不陌生。畢竟是當年的倭寇王直把火繩槍出口到了日本,讓日本大名軍隊中普及了火繩槍,倭寇也是東亞最早普及鳥銃火繩槍的武裝。在17世紀初,鄭芝龍和鍾彬、劉香等人爭奪海上霸權時手裡的鳥銃也不會少。鄭成功童年時代在日本度過也沒少見拿著火繩槍的日本武士,鄭家的僱傭軍也有日本武士和東南亞土著。但鄭成功就是不喜歡鳥銃。他認為“鳥銃力弱,難御大眾”,因此在自家隊伍裡大量使用虎蹲炮和弓箭作為遠程攻擊武器。

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何陸戰戰績不理想?答案竟在火器選擇上

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何陸戰戰績不理想?答案竟在火器選擇上

虎蹲炮在當時有“比鳥銃,一可當百”的評價,這句話是戚繼光說的,鄭成功也深以為然。由於虎蹲炮一次可以發射上百枚彈丸,在和敵人的鳥銃手對射時,虎蹲炮並不吃虧。由於重量輕,虎蹲炮也能被鄭成功的部隊攜帶充當隨軍火炮。虎蹲炮加弓箭的戰術組合在收復臺灣之戰中對陣荷蘭殖民者並不吃虧,因為後者的人數相對於鄭家武裝處於絕對劣勢,鄭家武裝可以從容地佈置陣地,這掩蓋了虎蹲炮的缺點。虎蹲炮因為重量輕(只有33斤重),身管較短,這造成了它射程近,準確率不高的缺點(因為一次可以發射上百個彈丸,所以鄭成功也不在乎)。由於虎蹲炮炮架簡單,射擊時還要在後面緊急挖坑才能射擊高處目標,虎蹲炮在面臨有較高城牆掩護的敵人時,難以對掩體後的敵人進行有效射擊,所以鄭家武裝在面對南京城這樣的堅城時虎蹲炮就毫無用武之地。

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何陸戰戰績不理想?答案竟在火器選擇上

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何陸戰戰績不理想?答案竟在火器選擇上

戚繼光雖然看中虎蹲炮,但絕不排斥鳥銃,戚繼光認為“諸器之中,鳥銃第一”,認為南方作戰時“大炮、火箭、鳥銃,皆為利器。餘則只可施於舟師,守城頗同,而非陸戰所宜也”。清軍入關後,得到了明朝留下的大量火器和匠人,他們的選擇和戚繼光一樣,認為鳥銃是軍國第一利器,把鳥銃和弓箭、大炮並列。1648年八旗軍就專門設置了鳥槍兵,在清軍南方部隊中鳥銃手佔到了一半。清軍認為鳥銃是山林、城鎮、水上作戰的利器,淘汰了明末其他單兵火器,實現了火器的標準化。

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何陸戰戰績不理想?答案竟在火器選擇上

在作戰時,清軍採取連環射擊的方式,讓鳥銃手和肉搏兵種配合,並和己方的優勢騎兵相配合,進攻節奏上快於鄭家武裝。鄭家武裝攜帶虎蹲炮作戰,還要先挖坑才能調整射角,在突襲戰和攻堅戰速度相對較慢。武器的選擇決定了戰術先進與否,鄭成功的復古戰術落後於時代,陸戰戰績不理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