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道竟然是抄襲?原來跟歐洲有關!

2017年11月,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首次訪問亞洲的前夕曾說日本是個“戰士國家”,需要認真對待。特朗普的評論只是普遍看法的一個例子,日本是一個武裝精良的老武士而已?

日本武士道竟然是抄襲?原來跟歐洲有關!

特朗普

直到20世紀“武士道”在日本還沒有被接受

武士仍然是日本文化中最受認可的方面之一,並且經常出現在電影,電視,文學和藝術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事件使這個形象複雜化,因為武士形象的人設,被各方用來解釋日本法西斯的暴行。這一衝突的遺留繼續影響到日本的國際關係,也是作為與中國和解的主要障礙。

日本作為一個軍事國家的描繪通常集中在“武士遺產”,特別是武士道的概念,他們稱為“成為勇士的路”。武士道被普遍視為一種古老的武術道德,先引導武士,後來引導日本現代戰爭的士兵。

雖然統治日本的武士表面上是一個“武士階級”,但在1860年代以前,他們200多年的在國內外沒有重大沖突。在此前的日本還沒有被廣泛接受的武士道德,直到20世紀,“武士道”這個詞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日本武士道竟然是抄襲?原來跟歐洲有關!

武士道

“武士道”對標西方的“騎士精神”

19世紀出現了許多新的民族國家,其中包括二戰時期的三大軸心國:德國,意大利和日本。在1868年將國家置於帝國統治之下的明治維新之後,新政府需要說服日本人民認同他們的新民族國家。和德國和意大利一樣,日本的許多人都在尋找國家的身份,為了尋找一個標榜,許多日本思想家望向了英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統治者。

他們所觀察到的英國正在經歷一場“中世紀”的復興。騎士和騎士精神是流行的文化主題,許多公共和私人建築模仿中世紀城堡的外觀。這些趨勢激發了一些日本思想家在1890年左右在自己的傳統中尋找等值。他們把武士和歐洲的騎士比較起來,把武士道提到日本的俠義和君子的層面上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的勝利。給武士道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改變了它。在戰爭之前,武士道被視為一種相當於西方理想的潛力,戰後日本的情緒變得更加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而武士道也反映了這些情緒。

這個詞現在意味著自我犧牲,愛國主義和對天皇的忠誠。它的發起人現在把歐洲的騎士精神視為“僅僅是女性崇拜”,而不如“男子氣概”的武士理想。這種新的“帝國武士道”迅速成為國家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直到1945年以前,這種思想一直在日本被廣泛用於民用和軍事教育中。

日本武士道竟然是抄襲?原來跟歐洲有關!

甲午中日戰爭

留學日本的中國人初識“武士道”

1895年以後發生的武士道熱潮也恰逢中日關係急劇轉變。在戰後的幾年中,有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前往日本學習,做生意或政治流亡,而那些在二十世紀初到達日本的人,特別是在日本1904至1905年間,日俄戰爭勝利之後,武士道精神風靡日本。

中國學生在日本的學校和軍事院校開始學習了“勇士之路”,就像他們的日本同學一樣,他們被教導說武士道是日本現代化和軍事成就的關鍵。

他們沒有理由懷疑這些論調,因為證據似乎強有力的。相反,有影響力的中國改革者,如梁啟超,尋找自己的武士傳統,這可能有助於中國的崛起。後來擔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介石當時是日本軍事學院的一名軍校學員,武士道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國後也試圖在中國灌輸類似的軍事精神。

日本武士道竟然是抄襲?原來跟歐洲有關!

晚清的中國留日生

二戰後鬆散結束

“帝國武士道”意識形態被用來灌輸1930年代入侵中國的日本軍人,並於1941年襲擊珍珠港。因此,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就可以解釋日本的戰時行徑了。

日本武士道竟然是抄襲?原來跟歐洲有關!

抗戰時期

二戰後,武士道被全面否定為危險的意識形態。然而,到了20世紀70年代,武士道被提出,成為日本復甦和經濟快速增長的文化解釋。這個新的武士道一般強調忠誠,美德,誠實和自我犧牲,同時拒絕公然成為軍國主義分子。

幾十年後的今天,主流的“武士道”與理想化的歐洲騎士精神所激發的早期理論非常相似。右派少數激進分子試圖恢復戰時武士道,推行歷史修正主義,有時甚至是非常極端,但現在這些民族主義者仍然是政治上的少數派。

日本武士道竟然是抄襲?原來跟歐洲有關!

日本戰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