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魅力-萬國(1)

IWC萬國表創立於1868年,製表已有150年曆史。也有地方叫夏佛豪塞,當地有鐘錶的歷史可遠溯至15世紀初,足足比IWC早了459年。

但得到IWC建廠製表後,時間的精確度,才開始被人們牢牢掌握在手中。另有國際捕鯨委員會,簡稱IWC。

IWC的創辦人是美國波士頓工程師佛羅倫汀·瓊斯(Florentine A. Jones),他在萊茵河畔的廠房中創立了瑞士最早期的機械製表工廠,實現了他的新穎構想━以機械取代部份人工製造出更精確的零件。

而後由一流的表師裝配成品質超凡的表。

首隻懷錶1868,IWC推出第一隻懷錶,從那時起,IWC就在瑞士鐘錶業界取得許多方面的特殊地位,同時也在世界鐘錶製造業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IWC萬國表在世界各地代理商的努力下,近三年來業績成長達百分之五百,成果相當驚人,使得總廠更加卯足全力,全力拓展亞太區的市場。

1998年4月份巴塞爾發表的新錶款更先一步在3月份即在亞洲地區首先亮相,以電傳視訊方式發表,可見IWC對亞太地區的重視。

瑞士沙夫豪森萬國表的創始人是一位富有開拓精神的美國人。從1868年開始,這間瑞士製表廠便一直引領製表工藝的發展,不斷為極其複雜精密的製表業創立新標準。萬國表素有“高檔鐘錶工程師”之稱,專門製造男裝腕錶。經典的款式加上巧妙的設計,典雅而精緻,操作極其簡便――這就是聞名遐邇的萬國表。

其擁有毋庸置疑的專業製表技術,是生產計時鐘表的鼻祖:聞名於世、配備萬年曆的「達文西腕錶系列」是源出於此的計時腕錶先驅之一。

當然還有首枚「超卓複雜型腕錶系列」、超級防磁的「工程師腕錶系列」、無懼2000 米水深壓力和唯一配備機械水深測量儀的潛水錶、專業的IWC 萬國表代表作「飛行員腕錶系列」,以及同樣無可比擬、於1868 年IWC 萬國表創立時已經面世的懷錶。

錶盤上銘刻著“瑞士沙夫豪森萬國表”,但這間世界聞名的製表廠卻選擇在萊茵河畔一個田園小鎮建廠,許多人對此感到不解。

由於廠址遠離瑞士著名的製表中心,再加上萬國表公司(International Watch Company)並不像瑞士公司的名稱,使人們對其來歷充滿好奇。

來自波士頓的美國青年佛羅倫汀‧阿里奧斯托‧瓊斯(Florentine Ariosto Jones),是一位富有開拓精神、遠大抱負以及敏銳商業觸角的製表大師。

在乘船橫渡大西洋時,他腦海裡已有一套完善計劃。他利用現代化的美國生產機器,製造極為精確的懷錶機芯,並在當時處於低薪經濟時代的瑞士掀起了一場鐘錶革命。

瓊斯於1868年在瑞士沙夫豪森創業,成立萬國表公司,使當地成為創新精密製表業的搖籃。在距離萊茵瀑布不遠的地方,這間新建的製表廠利用水力進行現代化生產。

創始人瓊斯的開拓精神、激情抱負,奠定了萬國錶廠的文化根基。對萬國表的工程師而言,鐘錶本身比精確時間更令人著迷,他們喜歡大膽創新的理念,努力鑽研精確度和創新設計。

因此,140年來,萬國表為鐘錶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專業製表技術領域,沙夫豪森的創新工藝,令腕錶愛好者讚不絕口。萬國表獨創的腕錶包括超卓複雜型腕錶系列、達文西腕錶系列和葡萄牙腕錶系列。

飛行員腕錶系列、工程師腕錶系列和海洋計時腕錶系列,則屬於傳統型腕錶。各系列腕錶採用運動型/實用型的設計,配上不鏽鋼或鈦金屬錶殼,最適合愛好運動的人士日常佩戴。

奢侈品魅力-萬國(1)

奢侈品魅力-萬國(1)

奢侈品魅力-萬國(1)

IWC的腕錶工程師對創新發明、技術革新和鐘錶業的重大發展抱有極大熱情,成為萬國表前進的動力。1885年,這間瑞士東部唯一的製表廠研製出第一款帶數字顯示的懷錶,在全球引起轟動。

1889年,各地製表廠展開激烈競爭,力爭製造出第一隻佩戴在手上的腕錶,在此期間,萬國表脫穎而出,成為全球製造腕錶系列的佼佼者。

“建基於沙夫豪森,放眼全球”是萬國表恪守的信條,萬國表雖地處遠離製表中心的小鎮,仍穩固佔據領導地位。為滿足特殊需求而專門製造特殊鐘錶。

一直是瑞士沙夫豪森團隊最樂意接受的挑戰,如為皇家空軍制造的防磁飛行員腕錶馬克十一,成為業界的傳奇,而為海軍、鐵路公司及潛水員研發的特殊時計,則為萬國表贏得 “創新思維發明家”的美譽。

創造世界紀錄似乎已成為萬國錶廠承傳的內在動力。

超卓複雜型腕錶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機械腕錶之一,共有659個微型組件。

這款腕錶的設計精妙複雜,能夠製造的鐘表製造商屈指可數,而且生產數量有限,每年的產量不會超過50只,因此只有極之少數收藏家才有機會擁有。

萬國表製造的萬年曆腕錶十分精巧,除更換附送的世紀顯示片外,無需再進行其它調整。這款腕錶幾乎通曉所有閏年。

只有2100年、2200年和2300年開首的年份是例外,因為根據格里高利曆(Gregorian Calendar)計算,這些年份不屬於閏年,因此鐘錶大師需要為此稍以調整。

萬國表製造的陀飛輪以鈦金屬打造,由近100個組件組成,總重量僅為0.296克,刷新了輕薄設計工程的紀錄。海洋2000自動型潛水腕錶,具有2000抗氣壓功能。

葡萄牙萬年曆腕錶的錶盤獨具特色,將南北半球的月相盈虧顯示無誤。

瑞士沙夫豪森萬國表不僅是傳統精密製表工藝的專家,而且還率先使用高科技材料。萬國表是第一家將鈦金屬用於製表業的製表廠,並將由此所開發的技術應用內部生產的錶殼。

成立至今,萬國表在製表工藝培訓方面從不懈怠,以確保其製表工藝代代相傳。瑞士沙夫豪森廠的400名員工以及遍佈於全球的100名員工堅信,精密製表業的傳統文化能夠獲得鐘錶行家的欣賞。

“Probus Scafusia”代表著瑞士沙夫豪森萬國表的非凡技術與精湛工藝,鐘錶的悠久傳統將繼續發揚光大,世代流傳。

奢侈品魅力-萬國(1)

奢侈品魅力-萬國(1)

奢侈品魅力-萬國(1)

自1868年起,IWC所生產的每一隻表都登錄在手錶出廠登錄簿中,百餘年來,這些登錄簿已集成數大冊,這種登錄簿是世界僅有的記錄簿。

舊本以花體字記錄合約編號、錶殼後的編號、所使用的材質、該表的重量、製表師傅的姓名、完成日期、以及鐘錶商或購表人的姓名等資料。

俄國沙皇斐迪南一世、教宗皮耶斯九世、英國首相邱吉爾....等都曾擁有過一隻以上的IWC懷錶。

同時自1868年以來,IWC廠所生產的重要備用零件都存放在高高的廚櫃裡,所以IWC的製表師甚至能夠徹底大修最古老的表芯以確保往後許多年該老表仍能精準計時。

就因為如此,IWC的表足堪做為未來數代的傳家寶。

自1868年創立以來,IWC也是唯一製表師的手藝沒有淪為工業化革命犧牲品的製表廠。IWC從不追求大量生產,甚而直至今日,都忠實的秉持著固有的理念━IWC 做少量但品質卓絕的表。

因此,每一隻由IWC所製成的表,連最細微的地方都處理得非常完美,在良好的照顧下可以使用數十年,而且廣為收藏家們所爭相收藏。

1880年約翰尼斯·勞辛巴赫·弗格接管公司,並傳承了IWC精確、可靠、永固的製表文化,歷經四代的傳統守業,逐漸成為歐洲乃至世界手錶製造業的經典範本,並贏得了皇族、政治家、教皇和領袖菁英們的至愛。

到本世紀初,更被夏佛豪塞授予最高工藝信譽的認證榮耀,象徵了IWC至高無上的品質承諾。

瑞士沙夫豪森萬國表的創始人是一位富有開拓精神的美國人。從1868年開始,這間瑞士製表廠便一直引領製表工藝的發展,不斷為極其複雜精密的製表業創立新標準。

萬國表素有“高檔鐘錶工程師”之稱,專門製造男裝腕錶。經典的款式加上巧妙的設計,典雅而精緻,操作極其簡便――這就是聞名遐邇的萬國表。

其擁有毋庸置疑的專業製表技術,是生產計時鐘表的鼻祖:聞名於世、配備萬年曆的「達文西腕錶系列」是源出於此的計時腕錶先驅之一。

當然還有首枚「超卓複雜型腕錶系列」、超級防磁的「工程師腕錶系列」、無懼2000 米水深壓力和唯一配備機械水深測量儀的潛水錶、專業的IWC 萬國表代表作「飛行員腕錶系列」,以及同樣無可比擬、於1868 年IWC 萬國表創立時已經面世的懷錶。

錶盤上銘刻著“瑞士沙夫豪森萬國表”,但這間世界聞名的製表廠卻選擇在萊茵河畔一個田園小鎮建廠,許多人對此感到不解。

由於廠址遠離瑞士著名的製表中心,再加上萬國表公司(International Watch Company)並不像瑞士公司的名稱,使人們對其來歷充滿好奇。

來自波士頓的美國青年佛羅倫汀‧阿里奧斯托‧瓊斯(Florentine Ariosto Jones),是一位富有開拓精神、遠大抱負以及敏銳商業觸角的製表大師。

在乘船橫渡大西洋時,他腦海裡已有一套完善計劃。他利用現代化的美國生產機器,製造極為精確的懷錶機芯,並在當時處於低薪經濟時代的瑞士掀起了一場鐘錶革命。

瓊斯於1868年在瑞士沙夫豪森創業,成立萬國表公司,使當地成為創新精密製表業的搖籃。在距離萊茵瀑布不遠的地方,這間新建的製表廠利用水力進行現代化生產。

奢侈品魅力-萬國(1)

奢侈品魅力-萬國(1)

奢侈品魅力-萬國(1)

奢侈品魅力-萬國(1)

萬國表是國內購表人選擇第一枚腕錶之首選。萬國錶款非常多,但是市面上銷售最高的還是波濤菲諾、馬克17、葡萄牙計時和葡萄牙七天四款。這其中,葡萄牙系列就佔了兩席。

1930年代末期,兩位葡萄牙商人在位於瑞士沙夫豪森的IWC萬國表訂購了與航海計時儀器同樣精確的腕錶。在當時,只有使用碩大的懷錶機芯才能滿足他們對精準度的要求。

所以製表師決定採用74型獵人式懷錶機芯(其錶冠同樣位於右側),並以腕錶錶殼搭載,這便是葡萄牙系列源。

第一批這樣的“大型腕錶”亮相伊始就已經從技術和美學上遙遙領先於時代。技術上,性能卓越的懷錶機芯由於採用較大擺輪,在精準度方面為腕錶樹立了新標準。

設計美學上,由於當時的腕錶流行儘可能小巧、方正,並且裝飾藝術風格風行一時,而引人矚目的大尺寸、簡潔的錶盤以及“懷錶式腕錶”簡單的圓形錶殼都有悖於彼時的流行品味,所以銷量非常低。

在1993年,這款時計以“葡萄牙”之名成功復出,才引起轟動。

而今天,我們測評的正是來自萬國葡萄牙系列的Portugieser 7(葡七),被稱之為“葡七”的原因在於這兩個字就包含了這塊表最重要的幾個元素。

第一是延續了葡萄牙商人所定製手錶的大尺寸和簡單幹淨的盤面設計,第二是搭載了有7天動力儲存顯示的機芯。

葡萄牙系列復興於1993年,但“葡七”的出現卻在2000年時,萬國在巴塞爾表展上推出了型號為Ref.5001的錶款。初代的Ref.5001和我們今天看見的“葡七”差不多。

葡七延續了懷錶時代9點鐘位置設有小秒針的盤面設計,為了佈局和諧,又在3點鐘位置增加了7天動力儲存顯示。即使後來葡七添加了日曆功能,也沒有影響它的美觀性。

葡七的藍色來源於兩種不同的工藝,指針採用傳統的烤藍處理,另一種藍色,則在數字和刻度時標之上,從側面看過去,我們可以發現,藍色只覆蓋於表面,我感覺應該是電鍍工藝製作的。

為了確保讀時的簡單快捷方便和準確性,在葡七的藍寶石表鏡之上進行了前後雙面的防眩光藍色鍍膜。除了顏值高,葡七被很多表友喜歡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它長達7天的動力儲存。

葡七使用了寶璣遊絲、無卡度微調設計,其實微調還同時兼備螺絲微調(紅色箭頭)和砝碼微調(綠色箭頭)。異常碩大的單一發條盒內藏接近1米的發條,源源不斷向外提供動力。

但是葡七單一發條盒也常常被人所詬病,長動力機芯也會不可避免地存在後期誤差變大的情況。所以要想保證精度,最好是一直戴在手上。

可能很多表友都不知道原本葡7的機芯是可以運轉8天的,但是由於最後一天的誤差太大所以就直接設計為7天了。

自動陀的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零件“心形凸輪”,其作用非常大。以帶有心形凸輪的偏心軸承盤把擺陀的轉動變為搖桿的前後擺動。

搖桿的活動會經兩個棘爪傳遞至上鍊齒輪,其中一個棘爪拉動齒輪,另一個則順暢地滑行至齒輪頂部,直至動作互換為止。

“不論任何方向和幅度,擺陀都會利用每個動作為主發條上鍊。”因為轉動時,棘爪特別像啄木鳥的鳥嘴在啄木頭,所以被俗稱為“啄木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