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舊影1972年,西貢街頭的奧黛女郎們


“西貢”一名,大約在明初才出現。大明帝國曾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在這七次下西洋後,不少東西亞、中東沿海、東非等國家也向明國進行朝貢或貿易。而在當時,西貢便是西來朝貢船隻停泊的一個港口。久而久之,這裡就被稱為“西貢”,有“西方來貢”的意思。

胡志明市位於湄公河三角洲地區。起初只是個稱“普利安哥”的小漁村,周圍都是沼澤。高棉人在此居住多個世紀,此地逐漸發展成真臘的港口貿易重鎮。1859年法軍入侵,殖民時期法國人在西貢留下一些著名的建築物。

1954年北越軍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援助下取得奠邊府之役大勝之後,宣告獨立。法國政府將政權移交給阮朝的末代皇帝保大帝,西貢定為南越首都。越南共和國成立後仍將此地作為首都。

1975年4月30日越南共和國被北越政府推翻後,越共為紀念胡志明,將西貢改為胡志明市,但西貢仍時常出現在公司名稱、書的標題和語言研究中。

奧黛,是中文對越語Ao Dai的音譯,是越南的國服。在現代越語裡“ao”則指遮蓋到頸部以下的服飾,而“dai”的意思是長。

它通常使用絲綢等軟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長衫,類似中國旗袍,胸袖剪裁非常合身,突顯女性玲瓏有致的曲線,而兩側開高叉至腰部,走路時前後兩片裙襬隨風飄逸,下半身配上一條喇叭筒的長褲。

無論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都很方便,大家常常看到越南街頭騎自行車和摩托車的奧黛少女。在驚羨其飄逸時,也常常為她們捏把汗,擔心裙帶絞進車裡不安全,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1954年之後,南北越進入分裂時期,越南南方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開始出現無領的奧黛,這股風潮由 Madame Nhu親自帶動,她常常穿著船領或水手領的奧黛接見外賓,露出纖細白皙的頸部曲線。

直到1975南越解放前,此時的奧黛呈現各種嬉皮、迷幻的風格,也有迷你裙化的傾向。南北統一之後,奧黛幾乎消失殆盡;只允許在少數場合,例如婚禮時才能穿。【越南西貢,1972年。攝影:尼克·德沃爾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