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旅居美國

醫學學士和醫藥科學博士

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家

耐司濾鏡合作攝影師

國際知名風光攝影師

凌博士獲得超過150個國際攝影賽事的獎項,包括多面金牌,2015年世界攝影獎第一名,2015年和2016年美國攝影學會世界十大傑出展覽家,2016年美國國家公園藝術家。

他也是全球最大的國際攝影組織之一的美國攝影學會的副會長,以及新澤西攝影協會會長。他榮獲由世界各地攝影組織頒發的超過50個榮譽名銜,以及由美國國會議員頒發的國會特別獎勵證書,以表揚他對攝影界的貢獻。

個人主頁:www.kahwailin.com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在探討印象派攝影的拍攝技巧以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印象派繪畫和印象派攝影的由來,瞭解歷史的變遷有助於我們帶著理性和認知去創作,拍攝出有意義的作品。19世紀下半葉,印象派繪畫在法國興起。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是法國著名的印象派代表人物和領導者,他反對當時繪畫的陋習,提倡繪畫應該要充分使用光和影的氣氛中來表現和傳達物體的視覺印象。其中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莫奈畫作的特徵是看不見非常明確的陰影和輪廓線。同時,他對於色彩的運用非常細膩,他的許多著作都是光和彩色的融合體,體現出他對光和色彩的掌控。莫奈長期探索光影,顏色與氣氛的表現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物體作多幅的創作,在光色變化中的瞬間。

印象派攝影(Impressionist Photography),顧名思義,是從印象派繪畫中獲得靈感以及啟發而產生的一門攝影支派。當年英國自然主義攝影家彼得·亨利·埃默森(Peter Henry Emerson)提出的焦點攝影理論,他認為人的視覺中間部分是清晰的,而邊界區域是模糊的

因此,埃默森為了達到這種人類視覺效果,他提倡攝影不必使影像都達到最清晰,僅僅清晰地展現景物的部分細節即可,這樣的效果會更自然一些。這概念即成為後來的印象派攝影的理論基礎。繪畫主義派攝影家亨利·皮奇·羅賓森(Henry Peach Robinson)在印象派繪畫影響下,提出

“軟調攝影比尖銳攝影更優美”的審美標準,意思是追求明暗和色彩,而沒有明確的線條和輪廓,這和莫奈的說法雷同。

喬治·戴維森(George Davison),後來的英國倫敦柯達有限公司經理,在實踐中引起了攝影師們的興趣,藉助針孔鏡頭和特殊的柔焦鏡賦予攝影朦朧印象效果,或在沖洗照片時使用漫射濾鏡,甚至戲劇性地修整負片,或在照片上施用畫筆以達到朦朧的效果。印象派攝影營造了一種浪漫的風格,並引發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

隨著數碼年代的到來,雖然印象派攝影沒有想當年在攝影界造成的轟動和爭論,但多年以來許多攝影師通過使用各種拍攝和電腦後期技巧,把印象派攝影作為表現光影瞬間的手法。

正如莫奈提倡的概念,把拍攝場景抽象化,讓攝影作品的的陰影和輪廓線模糊。當觀者看不見非常明確的陰影和輪廓線,這可以讓觀者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畫面中的光線,顏色,圖案,紋理,線條等等的元素,營造出浪漫的氣氛

。因此,印象派攝影的成功訣竅在於選擇合適的拍攝主體,以鮮明的色彩鮮明,漂亮的光線為最理想條件。

印象派攝影的拍攝手法非常多樣化,其中以延長曝光時間,以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相機拍攝最為常見,這是所謂的“慢門平移攝影”。這類的拍攝手法非常合適拍攝一些以表達線條,形狀或顏色為主的場景,畫面中的物體會若因為相機的水平運動,產生水平方向的形變而展現出各種橫向的線條,這水平平移以海灘為最普遍的題材。反之如果把相機垂直移動,則會形成垂直的線條,這垂直平移則以樹林為最普遍的題材。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1、把相機設定去快門優先模式,或者手動模式,把快門調到1/10到2秒之間。倘若光線太強而無法把快門速度減慢,使用減3擋或減6擋中灰濾鏡(ND filter)把進光亮減低,從而延長快門速度。

2、在按下快門以前,半按快門以作對焦,然後開始以等速地水平或垂直平移相機,這樣可以使平移更加順暢。

3、在平移時按下快門拍攝。

4、查看拍攝的結果,然後實驗不同的設定和拍攝手法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圖1:Belmar Beach(美國新澤西州)

Canon 5D III, Canon 24-70mm @ 70mm

光圈:f/22,感光度: ISO-100,快門:1.6秒

圖1為是攝影美國新澤西州貝爾瑪(Belmar)海灘的慢門平移攝影作品。海灘的線條方向為橫向,因此以水平平移拍攝可以在任何海灘進行創意的印象派創作。

海灘的印象派攝影的成功訣竅在於以鮮明的色彩鮮明,漂亮的光線為最理想條件。這副作品中間部位的白色面是大浪衝往海灘方向時留下的軌跡,因此增加了一層的色彩以及畫面的層次。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圖2:Spring Lake(美國新澤西州)

Canon 5D III, Canon 24-70mm @ 70mm

光圈:f/18,感光度: ISO-100,快門:1.3秒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圖3:Spring Lake(美國新澤西州)

Canon 5D III, Canon 24-70mm @ 70mm

光圈:f/22,感光度: ISO-100,快門:1/3秒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圖4:Spring Lake(美國新澤西州)

Canon 5D III, Canon 24-70mm @ 24mm

光圈:f/16,感光度: ISO-100,快門:1秒

圖2,圖3和圖4都是攝於美國新澤西州春湖(Spring Lake)的海灘。由此可見,即使是同一個景點,不同的時間,光線,雲層,海浪可以讓海灘呈現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圖一是太陽剛起來的黃金時段逆光拍攝的作品。當時的雲也較多,天空和海浪由於面向太陽方導致顏色顯得比較濃郁,因此形成了想油畫般用筆刷橫向塗出來的作品。

圖二則是太陽下山以後的黃金時段順光拍攝的作品,由於雲層較稀薄,而且背向太陽方,天空和海面的顏色比較清淡一些,和圖一的色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圖三,把鏡頭焦段拉到較廣角處,把黃褐色的沙灘也包括在圖內,因此增加了作品色彩的層次以及被拍攝物體的特質,讓觀者更加容易意識到這是海灘。

此外,在黃金時段拍攝海灘平移作品還可以在冷色的海面和冷色的天空之間多了一層暖色的天空面,增加了畫面增體色彩的層次。由此可見,同一個海灘拍攝出不同的作品,這正和莫奈的做法相似,他的印象派繪畫也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物體作多幅的創作,為的是補抓大自然光色變化中的瞬間。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圖5:Manasquan Reservoir County Park

(美國新澤西州)

Canon 5D III, Canon 100-400mm @ 180mm

光圈:f/11,感光度: ISO-100,快門:1/5秒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圖6:Manasquan Reservoir County Park

(美國新澤西州)

Canon 5D III, Canon 100-400mm @ 200mm

光圈:f/7.1,感光度: ISO-100,快門:1/13秒

樹木的線條方向為上下垂直,因此以垂直平移拍攝可以在任何樹林進行印象派攝影的創作。同樣的,樹林的印象派攝影的成功訣竅在於以鮮明的色彩鮮明和漂亮的光線。

因此,在作樹林平移攝影的時候,取景的角度必須儘量把樹木分開,這樣便能把樹木的線條明確地展示出來。可想而知,如果取景的時候站的位置不理想,樹木連在一塊,垂直的線條也都成了一個面。此外,光線在垂直平移拍攝也非常重要。

圖5為早上的黃金時段,逆光拍攝,冷暖交替且濃郁的色調讓整個畫面顯得更加有生氣,更加有視覺的衝擊。倘若這副作品是在中午時段拍攝,背景就沒有了色彩,加上深色的樹木,整個畫面舊會顯得平淡和沒活力。同樣的,在拍攝的時候,多實驗不同的設定和拍攝手法,有時候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圖5和圖6實為同一個拍攝景點,但圖6使用廣角拍攝,把天空和湖面包含在圖像裡,整幅作品顯得更加有層次,更加有大氣。但值得一提的是,倘若印象派攝影的拍攝視野較為廣闊時,就得注意背景是否簡潔無太多的雜物,否則平移拍攝會把這些元素放大,讓整幅作品看起來雜亂無章。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圖7:Manasquan Reservoir County Park

(美國新澤西州)

Canon 5D III, Canon 24-70mm @ 70mm

減3擋中灰濾鏡

光圈:f/22,感光度: ISO-100,快門:6秒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圖8:Merrill Creek Reservoir(美國新澤西州)

Canon 5D III, Canon 24-70mm @ 70mm

光圈:f/22,感光度: ISO-100,快門:1/10秒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圖9:Goshen Pond, Wharton State Forest

(美國新澤西州)

Canon 5D III, Canon 24-70mm @ 70mm

光圈:f/22,感光度: ISO-100,快門:1/20秒

倒影拍攝也是印象派攝影創作途徑之一。倒影無處不在,它可以是路旁的一個小水灘,也可以是湖面,河面或海面。無論是光滑的表面,或者有著波紋漣漪的水面,都可以創作出獨一無二的印象派攝影作品。

拍攝倒影的時候,倘若水面太多漣漪而影響了畫面,可以用減3擋或減6擋的中灰濾鏡,把快門速度延長,讓讓水面的漣漪平滑得像鏡面一般,倒影更加清晰和明確。

圖7正是是使用了減3擋中灰濾鏡,配合上小光圈,把快門速度延長到6秒,讓水面看起來更加平滑,黃金時段天空和樹枝的倒影顯得更加清晰,畫面更加簡潔。此外,拍攝倒影也可以用平移技巧來拍攝,按倒影的特質以平行或垂直平移相機,把拍攝物體的倒影輪廓模糊化,形成了想油畫般用筆刷橫向塗出來的作品。

圖8和圖9正是在湖面作了垂直平移,把乾枯的樹枝拉成細長的線條,讓畫面看起來更加有詩意和想像的空間。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圖10:Delaware & Raritan Canal State Park

(美國新澤西州)

Canon 5D III, Canon 24-70mm @ 70mm

光圈:f/10,感光度: ISO-100,快門:0.8秒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圖11:Delaware & Raritan Canal State Park

(美國新澤西州)

Canon 5D III, Canon 100-400mm @ 100mm

光圈:f/14,感光度: ISO-100,快門:1秒

在多年前,當我正開始學習印象派攝影的時候,我多次開車前往附近的州屬森林練習樹林的平移攝影。某一天,當我正要從上往下平移相機的時候,突如其來的一陣冷風讓我的手抖了一下。

當我查看拍攝的結果的時候,我發現手抖拍攝的效果比平移拍攝來得更像印象派繪畫的筆刷痕跡。圖11和圖12正是這一天以抖動相機拍攝出來的作品。

圖11對我來說意義非淺,一張無意間的創作,讓我在一個美國新澤西的攝影廊舉辦的攝影比賽中獲得了一面銅牌。但回頭分析抖動相機的拍攝效果的原理,其實抖動相機只是小幅度地模糊了被拍攝物體的輪廓和陰影,因此可以保留更多被拍攝物體的特質,比如線條,圖案和色彩。

由此推斷,抖動相機拍攝手法更加合適應用在畫面比較複雜的景色。經過多次的實驗,小幅度的抖動相機應用在畫面比較複雜的景色的確可以很有效地發揮印象派攝影的精髓,就如以下的兩個例子。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圖12:東川紅土地(中國雲南省)

Canon 5D III, Canon 100-400mm @ 100mm

耐司V5濾鏡支架,耐司減6檔中灰濾鏡(NiSi 6-stops ND)

光圈:f/16,感光度: ISO-100,快門:0.6秒

圖12攝於中國雲南省的東川紅土地。由於土壤裡含鐵和鋁的成分較多,因此形成了炫目的赤紅色彩,加上各類的農作物把土地分割成一個個不同顏色的區域,場景非常壯觀。

在旁晚時分來到了其中一個紅土地的景區,這一天沒有豔麗的日落,但眼前的景色依然美麗。由於當時的光線稍強,我使用了耐司減6檔的中灰濾鏡,把曝光時間增長到1/2秒到2秒拍攝,然後以平移相機的技術拍攝。

在取景的時候,我選擇了色彩和圖安較為明確的區域,有紅色的土地,淺黃色的農作物地以及綠色的草地。

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嘗試了不同的拍攝方法,包括以不同的速度移動相機,以及以不同的方向平移相機,向左,向右,或左右來回搖擺。最後,這幅作品是用了0.6秒,左右小幅度的抖動相機給予最佳的效果。小幅度抖動相機把影像抽象化的同時,

觀者很輕易從其特質辯認出這場景為紅土地。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圖13:Painted Hills, John Day Fossil Beds National Monument(美國俄勒岡州)

Canon 5D III, Canon 100-400mm @ 120mm

光圈:f/32,感光度: ISO-100,快門:1/3秒

圖13攝於美國俄勒岡州的畫山(Painted Hill, Oregon, USA)。畫山由於在遠古時代的頻繁的火山爆發和氣候的急劇變化,讓火山灰中的礦物質以及植物殘骸為當地山脈塗上了一層層美麗的色彩條紋。這副作品是使用了長焦段的鏡頭,然後以

小光圈把曝光時間延長到1/3秒的拍攝,在按下快門以前開始小幅度的抖動相機直到按下快門。

在取景的時候,我選擇了色彩和線條較為豐富的區域,有紅色,褐色,黑色的條紋,也有遠處的草地,農地和平原。在拍攝這個場景的時候,同樣的,我使用了不用的拍攝手法和設定,比如不同的快門速度,抖動相機的幅度和頻率,在拍了數十張照片以後才選出效果最好的一張作品。

值得一體的是,以這副作品為主的印象派攝影作品集被美國國家公園獲選為2016年度石化森林國家公園藝術家(Artist-in-Residence, 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被贊助派往亞利桑那州的石化森林國家公園駐住拍攝一個月。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圖14:Duke Farm(美國新澤西州)

Canon 5D III, Canon 100-400mm @ 380mm

光圈:f/22,感光度: ISO-100,快門:1/4秒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圖15:Longwood Garden(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Canon 5D III, Canon 100-400mm @ 180mm

光圈:f/13,感光度: ISO-100,快門:0.6秒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圖16:Longwood Garden(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Canon 5D III, Canon 100-400mm @ 180mm

光圈:f/22,感光度: ISO-100,快門:1/8秒

凌嘉偉視界(十七)ND鏡與印象派風光攝影-NiSi解析

▲圖17:Longwood Garden(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Canon 5D III, Canon 100-400mm @ 180mm

光圈:f/3,感光度: ISO-100,快門:1/2秒

花卉也是印象派攝影常見的創作題材。圖14是使用了上下垂直小幅度抖動相機的拍攝手法,把向日葵園拍攝成油畫般的印象派作品。圖15和圖16則用了左右平行小幅度抖動相機的拍攝手法,拍攝出不一樣的花卉。

除了平移拍攝以外,印象派花卉攝影也可以用變焦模糊的拍攝手法來達到效果。比如圖17,我使用了慢快門,然後使用手動對焦模式操作鏡頭,在按下快門以後,轉動對焦環直到取景器中的圖像變得模糊。而這裡成功的關鍵是要控制好變焦的速度和方向,在同一場景中多嘗試幾次,以拍攝到合適的虛化效果。

總結而言,印象派攝影沒有鐵定的科學可遵照,也沒有固定的拍攝手法,唯有可以不斷的實驗和嘗試才可以成功。多花些時間嘗試不同的拍攝技巧,或許能夠發現新的印象派表現手法。多觀察周邊的風景,看看是否有未被髮掘的的題材,在腦海裡想像一下,當撇開其原貌,集中其形狀,線條或色彩,是否合適作印象派攝影的題材。

或許看似平淡無奇的景色或物體,搖身一變成為印象派攝影大作。多分析自己的拍攝的作品,看看如何改進拍攝的技巧。多欣賞印象派繪畫作品,或許可以得到更多的靈感。創意無止境,保持眼界和思路開闊,這會讓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圖片/凌嘉偉&網絡

文字/凌嘉偉 編輯/Maisy La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