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大境門西邊山上的松柏,近百年來是如何保存下來的?

張家口大境門西邊山上的松柏,近百年來是如何保存下來的?

寫有“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的石頭。這塊石頭是2004年樹立的,石頭上寫著宋哲元將軍植樹上萬棵,後來植的樹再也沒有之前那樣鬱鬱蔥蔥了。

張家口大境門西邊山上的松柏,近百年來是如何保存下來的?

站在山上向市區望去,山上全部都是樹的頂部,這在張家口周邊的山上很少見,在其他地方的石山上也少見。

由大境門沿山而上是西太平山,西太平山的半山腰有一座山間公園,公園周邊被三五米高的松柏林包圍著;站在西太平山的高處滿眼都是綠色,竟看不到半點裸露的地面。

遊人常常注意到陡峭的山崖和順山而建的長城,很難注意到這裡的綠色。這些樹木不光在張家口市區周邊的山上少見,在其他地方也是很罕見的。

張家口市區周邊的山上很少能看到這麼多松柏,其他的山上比這裡的輸水管道要多,比這裡蓄水大鐵桶要多。相同的條件,市區周邊的山上也多是石山,山上也多無山泉。把所有的樹木都算進去,這裡的樹也是最多的。張家口地區年降水量在350毫米左右,按理說,在沒有山泉,全部是石頭的山上不會生長這麼多的樹木。

前一段時間曾帶著朋友在山上搜尋一個“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的牌子,可惜沒能找到;多次探訪後,在一塊風化很嚴重的石頭背面看到了這句殘存的話。宋哲元將軍喜歡樹木,1933年將軍任察哈爾省主席,為了抵禦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將軍在張家口組建了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將軍率部在西太平上植下了樹木,當時將軍一邊在山上植樹,一邊發出了這樣的軍令,於是八十年後,滿山鬱鬱蔥蔥,甚至林中野雞野兔亂跑。而建國後植下的樹木都還似嗷嗷待哺。

當年蒐集長城的資料,看到這樣一個記載:山西境內的長城要比河北境內(主要是張家口境內)的長城保存得好,兩省的交界處對比很明顯。作者說原因要從閻錫山說起。民國時期,長城在軍事上的作用已經被削弱,於是很多人將修築長城的磚石和夯土取走;閻錫山在山西境內也發佈了與宋哲元護樹同樣的命令。而河北缺少相關要求,人們有意識無意識地將長城的磚石據為己有。

看到滿眼的綠意,想起了兩位前人。似乎並沒有人因此而掉腦袋,但這並不妨礙這兩道軍令的威力,甚至形成的慣性一直延續至今。這恐怕也是當事人沒有想到的。可能這兩件事情只是兩位將領戎馬生涯中極不起眼的一件事情,但是歲月的硝煙已過,也已時過境遷,但並不影響兩件“小事”發生的作用和影響。

無論何時,也無論何人,無論要做的事情是大還是小,當決心做好一件事情就要盡最大的努力,堵住所有可能發生的漏洞,而不能心存半點僥倖。如此,所要做的事情才會最大限度少受外界影響,才能會真正做成。

無論宋哲元將軍植樹還是閻錫山護長城,其人已逝,其事長存,其因在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