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在非洲「遍地開花」 覆蓋53國6個地區

港媒稱,近年來,不僅在南非,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於非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非洲經濟發展帶來充足動力與新機遇。

據《香港商報》網站8月13日報道,非洲擁有廣闊的陸地和世界上重要且多達50餘種的礦產及戰略資源,但其對耕地面積開發利用率卻低於30%;其次現非洲人口總數已逾12億。這讓現階段的非洲在勞動力資源、城市化發展和消費需求層面上都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和無限的潛力。同時,非洲國家現階段多旨在實現工業化和經濟多元化,需要外來投資和技術轉讓,中資企業作為先行者率先邁入非洲大陸。

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對非務實合作8項措施提出成立中非發展基金,並於2007年6月落實。截至2017年4月,中非發展基金已累計對90個非洲項目投資44億美元,等這些項目全部實施後,可帶動中國企業對非洲投資逾200億美元。

中國在非洲的企業有多火?一組來自阿里巴巴的最新統計數據為中國企業在南非的活躍提供了佐證:2017年,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與南非開展貿易往來的中國企業,同比增長2.64倍。阿里巴巴面向全球市場打造的在線交易平臺速賣通提供了近35萬家中國企業的服務給非洲消費者。

中企在非洲“遍地開花” 覆蓋53國6個地區

在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東奧服裝廠的當地工人加工服裝。(新華社)

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對非洲投資持續增長,中資企業已基本覆蓋非洲53個國家和6個地區。且非洲作為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的第二大市場,能源電力和交通運輸佔據市場的主要比例,進入非洲的中資企業遍佈多領域。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紮根非洲,非洲發展所需的資金、技術、經驗、就業平臺、合作伙伴和市場渠道都接踵而至。目前中國對非洲投資方式多樣:合資、跨國兼併、創建投資等,其中不乏優秀知名的中資企業。

中資企業為當地提供就業機會

北汽南非工廠便是中國企業在南非投資規模最大的汽車工廠,目前該廠在南非已有17家經銷商,預計今年年底可達27家。北汽南非公司總經理田京海表示,從2016年8月開工以來,北汽南非公司已直接為當地提供1540個工作崗位,為工廠所在地東開普省創造的總經濟效益高達24億蘭特,摺合人民幣超12億元。田京海強調,中國人主張的重利更重義的義利觀在與非洲合作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中國企業與非洲客戶不僅做成生意,也在努力成為朋友。他舉例,北汽在進入南非市場之初,就和當地合資企業簽署協議,對本地用工和採購比例作出嚴格明確規定。

海信在南非建設的工業園更是讓人印象深刻,當地員工早已把海信當作了家。每逢節假日,海信園區都邀請員工家屬參觀體驗增強歸屬感。

海信南非分公司總經理李友波表示,海信見證了中南關係密切發展的全部過程,作為中國家電企業它幾乎與中南建交同步紮根南非。李友波介紹,海信以聘用南非民眾進行“本地製造”為突破口,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解決就業,也讓產品售後服務與質量得到保障。據介紹,開普敦亞特蘭蒂斯區有6萬多人口,貧困、失業、高犯罪率是當地發展面臨的最為嚴峻的問題。而海信工業園為當地創造了約700個就業崗位,幫助當地民眾改善家庭環境和提供生活保障,地區犯罪率亦有所降低。海信工作四年以上的當地員工比例高達60%。喀麥隆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史蒂芬·恩廣扎通過統計數據表明,2015年中國在南非創造的就業崗位超出2.6萬個,其中當地就業率達到90%。

中企在非洲“遍地開花” 覆蓋53國6個地區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助力納米比亞建設南部非洲區域物流中心。

全面改善當地民生環境

除促進非洲經濟增長、提供就業崗位以外,中資企業也幫助非洲人民改善了醫療健康保障和教育、工作生活環境,包括完善人力資源、人力建設、管理經驗與技術轉讓。

其中,中非發展基金擔任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中非發展基金在埃及投資了非洲首個鋼板倉本地化生產項目,能有效改善非洲糧食儲備能力。而中非發展基金與中國農業發展集團合作的坦桑尼亞劍麻項目,幫助坦桑尼亞乃至非洲學習中國減貧經驗的實踐案例,極大推進當地減貧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中資企業參與建設了耗資36億美元的非洲最大自貿區。今年7月初,中國招商局集團、大連港集團和吉布提政府聯合開發的吉布提國際自貿區開園儀式順利舉行。該項目10年後竣工,物流、貿易、汽車、機械和食品加工等中國企業紛紛入園設廠,統計已有20餘家非洲和中國企業簽署入園意向書。

此次中非合建的經貿合作區在政府、企業、民間等領域都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中企在非洲“遍地開花” 覆蓋53國6個地區

在肯尼亞卡賈多郡的中國特福陶瓷有限公司,工人們清點陶瓷地磚。(來源:參考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