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到底有多牛!看到最後,熱淚盈眶


“中國之眼”展示大國視距。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

“中國藍鯨”盡顯大國氣魄。“藍鯨2號”是全球第二座最先進的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最大作業水深3000多米。

“中國科技”匯聚大國力量。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中國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如果說地面量子通信構建了一張連接每個城市、每個信息傳輸點的“網”,那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像一杆將這張網射向太空的“標槍”。

“中國飛機”騰躍大國高度。C919中型客機,全稱COMAC C919,是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幹線民用飛機,於2008年開始研製。C是China的首字母,也是中國商飛英文縮寫COMAC的首字母,第一個“9”的寓意是天長地久,“19”代表的是中國首型中型客機最大載客量為190座。

“中國橋樑”樹立大國地位。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樑在2016年國慶節前夕正式貫通,令國人振奮。近年來在中國的江河大海上,一個又一個“世界之最”的橋樑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等等,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橋樑大國。


“中國道路”走出大國特色。道路交通是國家的動脈,是推動國家快速發展的核心設施,道路建設完善成度,是衡量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經濟狀況最有力的依據。總程13.1萬公里中國高速公路位居世界第一;營業里程超過12萬公里的中國鐵路縱橫田野阡陌;高鐵總里程已超過第2至第10位國家的總和,成為交通發展的新脊樑。

“中國港口”弘揚大國精神。“巨輪遠航,向海而生”。港口作為交通運輸的樞紐和對外交流的窗口,是推動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浪潮中,我國正憑藉自身優勢和不懈努力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參與全球分工。

“中國網”匯聚大國智慧。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信息資源早已與百姓生活密切交織,與國家現代化建設息息相關,成為我國聯通世界經濟的無形橋樑。隨著“網絡強國戰略”的高歌猛進,“大數據”“雲計算”“4G網”廣泛應用遍佈神州各個角落,使中國的互聯網服務水平引領世界。


“中國列車”體現大國速度。我國自主研製的“2.0版”快速磁浮列車具有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低噪音等特點,適於在城市內部、城市和衛星城之間、城市群之間、地形複雜的景區內部運行,將成為城鎮化建設、“一帶一路”建設和“走出去”的拳頭軌道交通產品。

“中國部隊”彰顯大國實力。近年來,在聯合軍演、維和、護航等世人關注的焦點上,中國軍隊頻頻亮相。從聯合軍演中的同臺競技、並肩作戰,到亞丁灣、索馬里海域為商船護航,再到海外維和中用生命捍衛和平正義,中國軍隊一次次向世界展示出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形象,彰顯出維護國家利益、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