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果斯口岸,记录着国门的一段耻辱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霍尔果斯口岸位于新疆伊犁的霍城县,处于中国西部边陲,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是伊利游必去的一处景点。

霍尔果斯口岸,记录着国门的一段耻辱

霍尔果斯是一条河,蒙古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哈萨克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古丝路北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霍尔果斯口岸,记录着国门的一段耻辱

公元1881年,霍尔果斯口岸正式通关,是中国最早向西开放的口岸。改革开放后,是1983年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陆路口岸,也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最好、通关条件最便利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

霍尔果斯口岸,记录着国门的一段耻辱

回到1881年的霍尔果斯通关,清晰地记录了当时清政府的一段耻辱。清乾隆时期,这里的周围直达西方很远的领土范围都属于大清,而不是口岸。

霍尔果斯口岸,记录着国门的一段耻辱

清同治年间(1864年),新疆各地的回族、维族相继发生暴动,各地先后建立地方割据政权,与清兵互相攻伐,局势混乱。喀什噶尔的回部请求中亚浩罕汗国增援,浩罕汗国派军官阿古柏率军进入新疆,日后阿古柏占据了整个回疆,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洪福汗国”(又称“毕杜勒特汗国”),自封为“洪福之王”,并获得俄罗斯和英国的承认和支持,史称“阿古柏之乱”。

1871年7月,沙皇俄国趁阿古柏侵占新疆并向东进犯之际,出兵占领了新疆伊犁地区,从中渔利。

1875年,清政府任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4月,左宗棠进军新疆,1877年12月击溃阿古柏,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粉碎了英、俄两国妄图通过支持和利用阿古柏变新疆为其殖民地的阴谋。

清政府与沙俄多次交涉伊犁问题,沙俄拒不撤兵。1878年6月,无能的清政府钦差大臣崇厚赴沙俄谈判,在沙俄的胁迫下,未经清政府允许,擅自与沙俄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里瓦几亚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即《里瓦几亚条约》),国内闻之舆论哗然,纷纷指责崇厚卖国。清政府因此拒绝批准该条约,并将崇厚革职治罪,另派曾纪泽为钦差大臣出使俄国。1881年(光绪七年)2月24日,曾纪泽在沙俄拟定的《伊犁条约》上签字画押,就此大清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其他部分领土,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霍尔果斯从此也成为了祖国的边界。

霍尔果斯口岸,记录着国门的一段耻辱

国门的耻辱还不止于此。《条约》签订后中俄边界界碑据说由清政府出资、由沙俄政府制作,但是,在埋设界碑时,清政府竟没有派官员到现场监督,俄方乘机将界碑向中国境内推移了20公里。对此,清政府一直未予承认,拒绝以石碑作为界碑,由此形成了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18号界碑就是当年伊利境内的大清界碑,这就是我们在伊利霍尔果斯口岸碑亭内见到的的“耻辱碑”。(界碑原址立于伊犁河南岸察布查尔县境内的特奇勒干山上,今移至此)

霍尔果斯口岸,记录着国门的一段耻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积极捍卫领土主权,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进行了不懈努力。伟人给《新疆日报》的报头题字,“疆”字少“土”,不是错别字,是一个民族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一种如鲠在喉。

霍尔果斯口岸,记录着国门的一段耻辱

直到前苏联解体,1994年中哈两国总理在阿拉木图签订了协定,对历史遗留的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区进行了重新划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