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傍晚掀起一聲「嚎叫」,節後大盤跌破3000點已是板上釘釘

控制風險,做一個理性的投資者

某大公司準備以高薪僱用一名小車司機,經過層層篩選和考試之後,只剩下三名技術最優良的競爭者。主考者問他們:“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著車去拿,覺得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於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說。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說。

"我會盡量遠離懸崖,愈遠愈好。"第三位說。

結果這家公司錄取了第三位。

【“慾望是無止境的,股市裡面風險是第一位的,收益是第二位的,能夠控制住風險的人才是一個成熟的交易者。”那麼您能夠做得到嗎?】

中國股市傍晚掀起一聲“嚎叫”,節後大盤跌破3000點已是板上釘釘

不應該對抗市場,或嘗試擊敗他。沒有必要比市場精明。趨勢來時,應之,隨之。無趨勢時,觀之,靜之。等待趨勢最終明朗後,再動手也不遲。這樣會失去少量的機會,但卻贏得了資金的安全。你的目標必須與市場保持一致,順應市場的趨勢。如果你與市場保持一致,利潤自會滾滾而來。如果你看錯了趨勢,就得使用古老而可靠的保護傘止蝕單。這就是趨勢和利潤的關係。

操盤成功的兩項最基本規則就是:停損和持長。

一方面,截斷虧損,控制被動。另一方面,盈利趨勢未走完,就不輕易出場,要讓利潤充分增長。多頭市場上,大多數股票可以不怕暫時被套。因為下一波上升會很快讓人解套,甚至獲利。這時候,買對了還要懂得安坐不動,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交易之道的關鍵,就是持續掌握優勢。

快速認賠,是空頭市場交易中的一個重要原則。

當頭寸遭受損失時,切忌加碼再搏。在空頭市場中,不輸甚至少輸就是贏。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在一個明顯的空頭市場,如果因為害怕遭受小損失而拒絕出局,遲早會遭受大損失,所以在股市操作沒有技術是萬萬不行的。

在股市中控制風險要遵循“一停二看三通過”的原則

一停:停止盲目的、無計劃的買賣操作,有獲利的籌碼要及時兌現利潤,深度套牢的股票也不要急忙割肉。

二看:就是了解股市中的各種情況,仔細研判行情的未來發展趨勢,研判個股的運行規律,認真地選好股票,等待趨勢的徹底轉強。

三通過:當市場整體趨勢重新轉暖,個股成功有效地突破阻力位後,當投資者對市場的研判符合股市客觀運行態勢時,可以根據當時情況,適當加重倉位。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在股票交易中同樣有決定投資命運的內在因素。在心理學上講,性格的改變雖然很難,但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影響慢慢改變的,而氣質往往是不能改變的。這也正應了目前有些人是“富而不貴”這一說法。回到交易中來,我們不一定要有貴族氣質,我們是要先富起來。所以我們要重塑交易性格,從而實現交易命運的轉變!把賺錢變成我們每位投資者的精神特性!


中國股市不成熟的機制,罵聲一片

中國股市傍晚掀起一聲“嚎叫”,節後大盤跌破3000點已是板上釘釘

請輸入描述

中國股市已經成長28年,真正全民共贏年份區區只有三四年時間,而三四年賺錢效益兌現後沒有及時鎖住利潤,肯定加倍的吐出去,怎麼漲上去就怎麼跌回來,導致中國股市10年過去指數還倒跌沒了3000指數,這樣的市場股民沒有怨氣才怪,不罵都不正常

中國股市主要還是散戶市場,散戶為主體角色,但往往主體角色卻把主力機構當韭菜收割,而且是一批一批的收割,有時候就連都配合他們想要連根拔起(去散戶化);這樣散戶化怨氣更加濃,罵聲更加大,是不是可以理解呢?

就拿題主的問題來分析,為什麼指數上漲,股票卻在跌呢?這是描述了2017年藍籌慢牛行情,個股嚴重分化,指數在“漂亮50”帶動下上漲,個股卻賺了指數虧了錢;“買的假股票”“買在2600套在3500”“牛頭熊身”等等罵聲一片;中國股市確實走出了這麼的行情,指數連漲,個股連續陰跌破了2600的股價,甚至有些跌破了歷史新低;中國股民罵股市我覺得非常正常,就連我都想要罵中國股市,但是罵有什麼用,只能面對事實,我們改變不了市場,吃啞巴虧吧!

中國股市確實問題太多,美股十年牛市,中國十年還在熊市中沒有走出來,指數倒跌一半;這些都是問題是主要原因,投機性太強,肉弱強食,把散戶當韭菜收割,為何不能和平相處呢?退市企業沒有幾家,上市企業每週十家!上市圈錢後業績360度轉變,馬上翻臉不認人,留下垃圾股份給散戶們自己買賣,自由發揮等等的一個市場,試問又有幾個股民能受的住這個怨氣呢?只能用罵聲一片來發洩散戶們的情緒!中國股民們只能吃啞巴虧!

股票的漲跌由主力撐控

簡單的說,股票漲跌的浪是主力造的,沒有主力就沒有大的漲跌,漲跌根本上就是炒作出來的。有了主力,有題材可以借題材、發揮題材;沒有題材可以造題材、編題材、挖題材,公司派也會提供題材。沒有主力,再好的題材也不是題材,沒有主力炒作的股票根本不會動,你只能看別人漲你不漲,望股價興嘆。那麼大盤的漲跌呢?大盤的漲跌是一群主力合力造的,沒有他們,就沒有大盤的波動。如果他們看法不一致,動作不一致,方向不一致也造不出大波動。

沒有主力,再好的題材,再好的概念,再多的理由,一樣是一潭死水。你知道了漲跌的源頭是有主力介入,因此,我們散戶不要與主力為敵,而要瞄準主力,瞭解主力,跟定主力。有主力作莊,你就要與主力為伍,與莊家共舞,沒有人能替你賺錢,除了主力莊家之外。

與大勢同步的莊就是好莊。主力也不是散財童子,他的目標也是你帳號裡的銀子,因此他不但是莊家,也可能是魔鬼,專門坑殺散戶的魔鬼。進入股市要與莊家共舞,不要與魔鬼共舞,因為,與魔鬼共舞終究會有沉淪的一天。然而,要如何才能發現何者是可以幫你賺錢的莊家?何者是壞心腸的魔鬼呢?答案就是從一些蛛絲馬跡中,查看出其狐狸尾巴,正如同交友一般,從其應對進退行事細節查看其心性。

股市第一個思路,就是要知道無風不起浪,浪是莊家主力造的,沒有當莊的主力就不容易有波動,你要想在股市獲利,就要與莊家共舞與主力同進退。思路理清了嗎?沒有理清這個思路之前,你學再多的分析,都是一點用處也沒有,信不信由你。水能載舟,也可覆舟。思想能產力量,力量能生財富,但相同的,力量用得不當,也可讓你喪失財富。

漲的時候不要看太好,跌的時候不要看太壞。保持幾分樂觀,也保持幾分戒心,才能在股市長存久安。主力企圖心強的漲多一點,企圖心不夠的就晃來晃去,主力已經出貨完畢的就是自由落體。

多頭的浪:一高高過一高,低點不破前低。空頭的浪:一低低於一低,高點不過前高。這是最簡單不過的多空型態的判斷原則了,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吧!如果你會了這一個簡單的判斷方式,也就不會被跌一兩天的盤給嚇著了,會了這個大原則,這兩天收黑你會如何看待?有人含淚殺出,有人含笑等待,懂與不懂就差在這裡而已。會了這個,你最少已經比50%以上的人強了,信不信?

帶頭的浪先行跟隨的浪後至。盤要先看大盤,再看類股,最後才挑個股,為什麼呢?順勢而已吧,沒有大盤作背景的漲升,總是持續不久的,莊家作浪就是要人跟進,如果都沒有人跟進,最後買了一堆籌碼要丟給誰呢?你只要知道莊家不是阿呆就好了。沒有大盤作背景的漲升,總是持續不久的,同樣的,沒有類股作背景的漲升,也是持續不久的,這是選浪和分辨好浪壞浪時,你先要知道的。

操作股票不必預設立場,也不要自認非凡能預知高低點,完全依法定法定點操作,就是贏家。莊家沒說賣出之前,我們就繼續和他玩,莊家的訊號知道吧,如果還不知道,再回去畫圓圈,要能瞭解莊家的語言,才能和莊家愉快的共舞。為什麼這裡是賣點?對了!高不過前天的高,低破了前一根k線的低嘛。這就是起跌k線。至於要跌多少?就看何時出現止跌和起漲了,買賣的技巧其實是很簡單的,衝浪的方法也不難,不需捨近求遠, 想了老半天、思考了老半天, 最後還是無語問蒼天!

開車到了平交道,你會看到一個警示牌,寫著“停、看、聽”,從巷子出來,你也會自重的減速,看看有無來車,這是很平常的交通規則,卻使駕駛人有了自動反應這是路感。換成股市的術語叫做盤感吧,股市也是如此,當情勢看好時,大家一直往上看,愈看愈高,卻未注意關卡已到,必須“停、看、聽”一番。當下跌了幾天,就一路往下看,愈喊愈低,卻沒注意指針已在低檔,再跌有限。


制勝三把斧:技術、原則、人性

交易的真諦是什麼呢?我想這是每一個參與市場的交易員都需要做出明確回答的問題。我個人認為交易的真諦是:以小博大。我這裡所提到的“以小博大”,不是指平常我們所談的保證金的槓桿作用,而是在交易中“如何用較小的虧損去搏擊較大的利潤”的問題。

以小博大的代名詞便是投機,投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投機貫徹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僅期市中有投機,現貨市場也有投機,甚至一個生命的生存過程,便是一個投機的過程。單從金錢佔有的角度來給投機下一個定義,便是:抓住機會,進行投資,以期獲得幾倍於投資的回報。投機的目的非常明確,便是賺錢。想歸想,努力歸努力,但事實是有的人賺了錢,有的卻倒賠了本。仔細分析一下,其實道理很簡單:大多數賠錢的人沒有學會以小博大。

“以小”就是要“付出小的”,可即便是“小的”,很多人仍不願付出,不付出便想博大。而少數人之所以成功,博到了大,最關鍵的一點便是學會了“以小博大”,於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生活中便產生了兩類人。一類人,稱之為“大智若愚”型。這種人豁然大度,眼光遠大,不計小利。一類人,稱之為“大愚若智”型。這種人小肚雞腸,目光短淺,斤斤計較。

以小博大的交易的過程,本身便是一個人性修煉的過程。

技術、原則、人性三者之間的關係,在交易中到底是怎樣的呢?我以為,技術所解決的是:“怎麼做”的問題;原則所解決的是萬一做錯“怎麼辦”的問題;而人性所解決的是原則能否真正執行的問題!

所以,人性是交易成敗的關鍵,是根本所在。一個交易員水平再高,預測市場的準確度亦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怎麼辦?靠原則去彌補技術之不足,但一個交易員的原則制定的再完備,如果在交易中不嚴格執行,也形同虛設,毫無意義。為什麼會出現有些原則不能執行的情況呢?這便是人性的問題了。從事過期貨交易實踐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體驗,那就是“紙上談兵”與“真刀實槍”是兩回事。不交易時看市場往往準確率較高,自我感覺良好,心態不錯,為什麼?因為輸贏都與自己無關嘛。而到真正交易的時刻,人性的另一面便露了出來,即“想贏怕輸”的思想充斥著人的頭腦。於是事先制定的計劃,事先制定的原則早已拋到九霄雲外,結果往往賺小錢、賠大錢,最終導致失敗。

由此可以看出,人性在決定交易成敗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如果把交易看作一場戰爭的話,技術是戰術,原則是戰略,人性則負責把原則融化貫穿到戰術中,從而奪取整個戰爭的勝利。

如果把技術看成水,原則便是容器,人性負責把水裝在容器中,使之不致於氾濫無形,而是有規有矩。

如果把技術看成一種宗教信仰,原則便是無情的法律,人性是法律的執行者,當宗教信仰出現危機時,用法律來無情規範人類的行為。

如果把技術看成一把寶劍,它應該是把雙刃劍,使用得當能殺敵,使用不當時則有可能自殘。而原則是鎧甲、是防護衣,在做好防守的基礎上去進攻,才能戰無不勝,且無後顧之憂。所以人性負責在寶刀出鞘之前,穿好鎧甲,然後披掛上陣。三國時期的曹操手下有員工大將許楮殺得性起,赤搏上陣,結果捱了一箭,正如魯迅先生所講的“活該”。

由此可見,一個成功的交易員所具備的三個充分必要條件,便是技術、原則與人性三結合,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沒有技術的原則是空洞的原則,沒有原則的技術是盲目的技術,人性修煉不夠的交易將會是失敗的交易,失敗交易歸根到底是人性出了問題,所以成熟的人性、完備的原則、嚴密的技術,三者成功凝聚,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以小博大!


MACD高位二次死叉

當DIFF和DEA均為負值,DIFF線向下跌破DEA線,在0軸下方形成死叉,表示市場上做空力量較為強大,下跌行情仍將持續,此時投資者應該殺跌賣出。

當DIFF和DEA均為正值,DIFF線向下跌破DEA線,在0軸上方形成死叉,表示市場上的做多氛圍有所鬆懈,持股者有高位回吐的想法,股價可能滯漲回落,此時投資者需要藉助其他技術指標來分析是否應該賣出。

總而言之,MACD指標在0軸下方形成死叉才是可靠的賣出信號。

中國股市傍晚掀起一聲“嚎叫”,節後大盤跌破3000點已是板上釘釘

如圖所示,2015年8月25日,處於震盪整理的美的集團放量收出一根T形線。同時,DIFF線向下跌破DEA線,在0軸下方形成金叉,看到此情形,投資者不宜介入。2015年8月17日, MACD的兩條指標線在0軸下方形成死叉,說明股價會出現下跌走勢投資者宜迅速出清手中的股票。

不該買的買了,指的是投資者在害怕踏空的心理狀態下,在大盤或個股上升空間本不明顯、可買可不買的市況狀態下,輕易出手了。可事後證明,這種錯誤的選擇往往導致錯誤的操作,要麼使買入股票套牢在階段性甚至是趨勢性的頂部,而承受巨大的風險;要麼使買入時機選擇在了大盤或個股發生橫盤之初而徒增時間成本。

什麼是MACD紅綠柱?

MACD的紅綠柱表示的是DIFF與DEA之間的距離。DIFFDEA時為紅柱。當MACD紅柱出現時就說明市場將展開一波多頭行情,是買入信號,在紅柱不斷拉昇情況下,股價會連續創出新高。

如何更好深入理解,圖例說明:

一、多方市場能量

中國股市傍晚掀起一聲“嚎叫”,節後大盤跌破3000點已是板上釘釘

非常靈驗的MACD口訣——將死不死,必然上漲;將金不金,必然清倉

都在零軸之上,零軸線之上就代表了多方市場強勢。

圖一,多方能量柱增強,通常是一波行情最強勢區,利潤集中釋放區

圖二,多方能量柱衰退,做多能量衰退

中國股市傍晚掀起一聲“嚎叫”,節後大盤跌破3000點已是板上釘釘

非常靈驗的MACD口訣——將死不死,必然上漲;將金不金,必然清倉

圖三,空方能量柱增強。DIF與DEA在零軸線之上,紅柱轉化為綠柱,這說明在多方市場中,上漲行情運用中調整出現了惡化。

圖四,空方能量柱縮短。空方能量柱增強(圖三)轉化為空方能量柱縮短(圖四),調整隨時結束,重上升趨勢。

二、空方市場能量柱

中國股市傍晚掀起一聲“嚎叫”,節後大盤跌破3000點已是板上釘釘

非常靈驗的MACD口訣——將死不死,必然上漲;將金不金,必然清倉

圖五,空方能量柱增強:DIF與DEA在零軸之下,處於弱勢市場,綠色能量由小到大,說明殺跌過程,風險較大,利潤沒有。

圖六,空方能量柱衰退:DIF與DEA在零軸之下,整體市場環境不好,說明做空動能衰退,有可能會產生一波反彈。

中國股市傍晚掀起一聲“嚎叫”,節後大盤跌破3000點已是板上釘釘

非常靈驗的MACD口訣——將死不死,必然上漲;將金不金,必然清倉

圖七,空方能量柱增強。綠色能量柱縮短之後翻紅,而且紅柱開始增強,在一波弱勢結果裡面,說明反彈增強。

圖八,空方能量柱縮短。環境同樣在零軸下,紅柱趨勢向下,弱勢結構裡,僅僅是修復性反彈,不足以形成大結構,所以反彈隨時可以結束。


散戶如何避免處於被莊家牽著鼻子走的被動地位,其實只有兩個辦法:

1 戰略博弈

從戰略上進行運籌和佈局策劃,遠離具體層面的戰術糾纏

由於主力處於暗處,廣大散戶處於明處。所以在戰術層面上,散戶根本做不到知彼,更不可能洞悉主力的一舉一動。所以散戶要遠離那些戰術層面的細節分析,比如盤口分析、分時線分析等這些細節問題分析散戶要遠離,否則容易陷入莊家的陷阱。散戶應從大勢出發,觀大略做決策。

例如;某年我見儀徵化纖的盤口不斷出現大單吃進,並且關鍵均線被主力放置大單死死守住。從細節看主力似有牢守甚至隨時可能發起進攻。但是如果分析當前的大盤形勢正處於高位下跌的開始,大盤其它個股都在大跌,儀徵化纖獨立難支,後市大跌的可能性極大。因為我選擇了對盤口的大買單視而不進,馬上全部清倉儀徵化纖。果然第二天儀徵化纖開盤就開始暴跌,從此一路大跌40%以上。

2 長線價值投資

本法是不與莊家進行博弈,而採取價值投資的方法買入好股票,無視股價的震盪堅守好股,獲取長期的收益。這種本法是任莊家有千條妙計,我有價值投資之規。莊家再兇也不能奈我何。進行價值投資實質也是博弈,但它是更廣義方面的博弈。它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它的難點在於真正瞭解公司的發展前景和盈利模式,還有長久持股的耐心。

中國股市傍晚掀起一聲“嚎叫”,節後大盤跌破3000點已是板上釘釘


為何A股仍逃不出“去槓桿”陰影?

2015年6月,中國股市上演了一輪轟轟烈烈的“去槓桿化”、“去泡沫化”過程。然而,在這一個過程中,股票市場卻發生了大幅波動的表現,滬市從5178點大幅下挫至2638點,而創業板更是從4037點下挫至1571點,市場累計跌幅過半。

雖然15年下半年的那一輪下跌力度,仍比不上08年的水平,但仍然稱得上股災行情。或許,這也是一次強力的去槓桿化、去泡沫化過程,同時也可以理解為對之前非理性槓桿牛市的一次快速地修復。

談及前一輪槓桿牛市行情,可謂非常瘋狂。在此期間,不少打著互聯網、併購重組旗號的上市公司,卻獲得了市場的大舉炒作。在牛市中後期,甚至還湧現出一批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鋼鐵等瘋狂概念,但凡披上了互聯網的概念,股票價格與市值卻獲得了持續性的追捧,一家普通企業市值瞬間攀升至千億水平,也似乎不是特別難的事情。

從本質上分析,前一輪槓桿牛市行情,歸根到底還是高槓杆惹的禍。成也槓桿,敗也槓桿,無疑成為了當時A股市場的真實寫照。在此期間,無論是場內融資還是場外配資,都受到了追捧,而一些不為人知的隱蔽配資渠道,也因此獲得了爆發式壯大,配資槓桿率達到數倍乃至十多倍以上的水平。

槓桿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在股市上漲過程中,槓桿利於加快市場資金利用率,刺激股市的上漲節奏。但,在股市下跌過程中,槓桿卻會助跌股市,而15年下半年政策突然轉向,並對高槓杆工具進行全面性的清理,股市隨之下挫,而任性動用高槓杆工具的上市公司大股東隨即身陷困局,而在股災末期,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甚至遭到平倉乃至強行平倉的風險,有的無法及時補充質押,而不得不任性停牌,乃至長期停牌,以保住公司的控股權與話語權,不至於發生系統性風險。

全面性的去槓桿動作,對股市衝擊不少,但這更應該屬於資金端的去槓桿。時至目前,中國股市的槓桿率有所迴歸理性,資金端去槓桿也接近尾聲。但,縱觀目前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情況,自身採取股權質押槓桿工具的比例不少,有的上市公司自身槓桿率非常高。更有甚者,還存在多種高槓杆工具、融資工具結合使用的情況,而最近一段時期內,部分上市公司發生了債務違約的問題,這也是近期金融市場的一個真實的寫照。

值得一提的是,自股市加快去槓桿以來,國內金融市場的去槓桿動作卻接連不斷,且難言終結。或許,對於金融市場前半段的去槓桿動作,已經基本上達到了初期的效果,但在資管新規、金融市場加快去槓桿等因素影響下,似乎已經步入了後半段的去槓桿過程。

然而,對於這一個去槓桿過程,已經不僅僅侷限於資金端的去槓桿,而更可能屬於金融市場多元化的去槓桿化過程,而其對股票市場的直接或間接衝擊還是不可小覷。在此期間,對於部分槓桿率較高、償債能力較弱的上市公司而言,無疑也是深受衝擊的。由此可見,對於近期接連出現的上市公司債務違約現象,還是給了部分槓桿率高、負債率高、現金流不佳以及償債能力較弱的上市公司敲響了警鐘。

“防風險,守底線”,似乎為未來數年的金融市場定了調子。與此同時,在抑制資產泡沫的背景下,實際上也暗示出未來一段時期內,高槓杆工具再度活躍的概率並不大,支撐股市再度崛起的助推器很難在中短期內發揮出應有的效果。或許,要想再度激活股票市場,要麼引導更多新增流動性的入場,要麼進行市場制度改革,盤活存量流動性,這也是後續值得期盼的發展方向。

在實際情況下,雖然資金端去槓桿任務已基本上步入尾聲,但對於一些非常隱蔽的渠道還是很難從根本上消除槓桿資金的隱患。例如,一些不為人知的場外配資渠道,通過對賭形式實現變相的高槓杆投資;又如,近年來部分資金借道滬港通等渠道,或利用不同市場間的灰色通道實現變相加槓桿等,這也是比較隱蔽的加槓桿行為。

但,對於目前國內金融市場,去槓桿的力度很大,而股票市場也依舊逃不出“去槓桿化”的陰影。在實際情況下,雖然適度槓桿利於提升市場的投資活力,但考慮到前期股市受到轟轟烈烈“去槓桿化”、“去泡沫化”的衝擊過於嚴重,加上金融市場去槓桿化仍未終結,無論是存量資金還是場外資金,都會顯得相對謹慎,即使如今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已有逐漸迴歸合理的趨勢,但對於具有逐利性的資金而言,在股市缺乏投資活力、缺乏賺錢效應以及加快擴容的背景下,參與熱情並不高,更可能處於持續觀察的狀態之中。


交易者不是詩人,只是孤獨的戰士

凡是涉及到誘惑或者壓力的時候,人的執行力都會大打折扣,投機交易終歸是要靠執行來驗證對錯賺錢的,在整個交易過程中這是最重要的一環.

說交易場是賭場可能很多交易者不同意,但是兩者之間的確存在著太多相似的地方,弱肉強食,籌碼交易的背後是人性的碰撞,是自然界食肉性動物最根本的競爭,所以,這裡可能會有你需要的遠方,但是絕對沒有你想要的詩!

交易者不是詩人,只是孤獨的戰士,所以內心柔弱的不要玩,獵物在前,扣動扳機的機會稍縱即逝,所以執行力不夠的也不要玩,與所有的戰士一樣,除了規則和紀律,交易的戰士也離不開不折不扣的執行。

交易匠人:交易者不是詩人,只是孤獨的戰士

人都有天生的執行能力,但是層次不同,在大家都不能預測行情的情況下,確切的說執行力的不同,區分了不同層次的交易者,誰都會犯錯,只是有的交易者總是來回犯同一個錯誤,每天幾乎都在發著同樣的牢騷犯著同樣的錯;有的交易者偶爾會重複犯錯(當然,絕對不錯的人也不存在),總結起來說就是,誰犯的錯越少誰賺的錢就越多。

真正犯過錯爆過倉的交易者才能體會那種錯誤的代價,所以也只有這些重新站起來的勇士才有資格成為一個優秀的交易者,在這種情形下鍛造出來的執行力與其說是優勢,不如說是意識中一根不敢觸碰的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