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化武危機

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開始至今,已過去7年,化學武器疑雲就不曾散去。4月7日,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東郊東古塔地區據稱發生化學武器襲擊,造成大量平民傷亡。敘反政府武裝指責敘政府軍使用了化學武器,但這一說法遭敘政府的堅決否認。特朗普9日表示,美國將在未來24小時至48小時內就如何回應此事做出決定。他表示,不排除使用軍事手段在內的任何選項。

敘利亞化武危機

平民受害

據《今日俄羅斯》4月11日報道,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了美國提出的有關敘利亞化學事件的決議草案。隨後,俄羅斯提議的兩個草案也未能通過。

報道稱,美國發起的決議草案獲得12票贊成、2票反對、1票棄權。 由於俄羅斯行使否決權,決議草案沒有獲得通過。俄羅斯提出的第一項決議草案沒有獲得通過,有6票贊成,7票反對,2票棄權,決議要求至少獲得9票。

報道稱,俄羅斯隨後提出了另一項決議草案,該草案是基於瑞典早先提出的一份草案,該草案顯示,要求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對杜馬事件展開新調查。聯合國安理會暫停會議,就瑞典的要求進行磋商,然後才將決議付諸表決。隨後的投票結果獲得5票支持,4票反對(美國、英國、法國和波蘭)和6票棄權,決議要求至少獲得9票。

雖說是敘利亞內戰,但如今已經成為美國和俄羅斯的較量。眾所周知,美國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俄羅斯則支持敘利亞政府軍。現在,在敘利亞反對派控制區發生疑似化武襲擊,不免讓人覺得,自然是政府軍所為了。

先不談這場事件的真實性,那麼這場戰爭誰將會成最終受益者呢?

這場戰爭誰將獲益?

對於美國而言,對敘利亞的戰爭更多的打擊俄羅斯,將俄羅斯在拔掉俄羅斯在中東的最後一顆牙齒。還能順便幫下小弟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的忙,大賣軍火,攪亂中東,何樂而不為?

敘利亞化武危機

對於沙特阿拉伯而言,雖然同屬於阿拉伯國家,但敘利亞屬於什葉派,而沙特阿拉伯卻是遜尼派,雖然同為阿拉伯國家,卻勢如水火,沙特雖然與之沒有共同邊界,但敘在這場教派和地緣政治的博弈中戰略地位至關重要。因為在整個中東地區,敘利亞不管是在面積和人口上都屬地區大國。敘利亞長期在什葉派控制下,如果拿下敘利亞,已連成一片的什葉派新月地帶將被切斷。黎巴嫩的什葉派真主黨就成為無本之木,黎局勢也將發生根本性改變。

對於以色列而言,以色列對於幾乎是四面皆敵,對於它而言當然是中東局勢越亂越好,順便還能報一下曾經的仇恨。

對於伊朗而言,伊朗在兩伊戰爭期間即與敘利亞結成戰略盟友,兩個什葉派政權之間從此建立起“唇齒相依”關係。伊朗的最終理想,是建立一條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的什葉派走廊。伊拉克有六成人口是什葉派,敘利亞政府什葉派人口兩成,加上黎巴嫩真主黨,如果打通走廊,整合所有什葉派,伊朗會更強。

對於俄羅斯而言,在經濟上受到了西方各國的制裁,在經濟壓力的形式下,俄羅斯參戰敘利亞,不但保障了自己在中東唯一軍事基地的穩固,而且還將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進一步擴大。同時更加深入的影響中東戰局,在中東施加更大的影響力。這對俄羅斯來說,戰略上的收益那是無法估量的。

敘利亞化武危機

俄軍事基地

第三視度

戰亂中敘利亞,無疑同時早已化作美西方與俄羅斯、伊朗等各方激烈博弈的戰場。誰能奪取到敘利亞最後的掌控權,無疑那方就是贏家,這次的杜馬鎮“化武襲擊”事件將如何演變,又會怎樣牽動波譎雲詭的美歐俄戰略格局,料將成為備受關注的國際焦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