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草原文化 鄂爾多斯少年那達慕研學之旅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的不僅僅是豐富知識儲備,更應該投入到真正的社會環境中,體驗生活、感知生活,用生活的觸角,探知這方天地的奧秘,進而通過正確的個人認知引導,形成青少年健康的價值觀。

基於此,7月24日至7月27日,由鄂爾多斯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中青旅聯科、去哪兒攻略聯合承辦了“鄂爾多斯少年那達慕”活動。邀請來自北京、廣州、成都、西安、邯鄲等10組家庭來到鄂爾多斯,讓城市中的孩子們來到草原,和蒙古族孩子做朋友,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環境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結合內蒙古獨特的文旅資源,在充滿趣味和挑戰的草原生活中,以“信義”、“博學”、“勇敢”、“孝親”、“環保”為精神核心,打造了一期內含成長曆練與成長啟示的親子研學旅行。

弘揚草原文化 鄂爾多斯少年那達慕研學之旅

成吉思汗陵中,通過祭敖包的實景講授,孩子們瞭解了蒙古族信奉長生天、敬畏大自然的傳統。相傳成吉思汗出征之前都要先祭祀敖包,祭祀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民俗習慣,想要成為一名草原英雄,不僅要有勇有謀,還要有對自然和生命的尊重與敬畏。

眾所周知,馬頭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種弓弦樂器,想讓孩子們瞭解馬頭琴的相關知識,並對馬頭琴產生興趣,便不能只通過單純地講課。為此,在鄂爾多斯蒙元文化景區蒙古源流裡,通過由蒙古族民間故事《馬頭琴》改變而來的《蘇和的白馬》繪本學習以及《蘇和的白馬》情景劇演繹,讓孩子們瞭解了馬頭琴的由來以及構造,同時通過《蘇和的白馬》故事演繹以及結交蒙古族小安達學習馬頭琴的過程,也讓孩子們切身感受了信義與忠誠的意義。

弘揚草原文化 鄂爾多斯少年那達慕研學之旅

弘揚草原文化 鄂爾多斯少年那達慕研學之旅

弘揚草原文化 鄂爾多斯少年那達慕研學之旅

造型獨特卻承載著博大精深文化的鄂爾多斯博物館,將36億年前“鄂爾多斯古陸”到現代都市鄂爾多斯的發展演變,一一展現在了小朋友們眼前。遠古時期由陸轉海、由海轉陸的海陸變遷演化;幾千年中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的興衰更替,沉澱著濃厚的文化底蘊,靜靜的等待著後人來發掘。

華貴精美而內涵豐富的蒙古族服飾店,向孩子們展示了傳承至元代蒙古宮廷服飾文化精髓、盡顯高貴典的鄂爾多斯蒙古族服飾;簡潔粗壯、熱烈奔放的鄂爾多斯民間剪紙,讓孩子們知曉了鄂爾多斯文化的傳承與多樣。

弘揚草原文化 鄂爾多斯少年那達慕研學之旅

弘揚草原文化 鄂爾多斯少年那達慕研學之旅

被稱之為“蒙古族男兒三藝”的騎馬、射箭、摔跤,讓城市中來得孩子們進一步認識到了鄂爾多斯草原粗獷豪邁之氣,也激發了一個個小男子漢的英雄氣概。蒙古小課堂中學習蒙古馬、射箭、摔跤知識之後,急不可耐的孩子們在大草原上騎馬、射箭、摔跤,陽剛強健的男兒三藝讓孩子們平添三份英武陽剛之氣。而在這片與平常生活不同的土地上,小朋友們不斷的擴展著視野、充盈著知識,也不斷地與自然加深著親近感,在對承載了這一切美好卻又如此脆弱的草原生態的瞭解後,又讓孩子們升起保護草原母親之情……

弘揚草原文化 鄂爾多斯少年那達慕研學之旅

弘揚草原文化 鄂爾多斯少年那達慕研學之旅

弘揚草原文化 鄂爾多斯少年那達慕研學之旅

弘揚草原文化 鄂爾多斯少年那達慕研學之旅

而最終彙集10組當地家庭與區外10組家庭的少年那達慕大會,真正迴歸“那達慕”的本意,既是一場娛樂的盛會,更是一次塑造堅毅、勇敢、信義的“小巴特兒”的盛會。像是這一次遊學的結業考試,其實卻是一場慶祝知識豐收、安達豐收的遊戲,孩子們通過那達慕盛會,在進行比賽和遊戲的同時,又一次將此次旅行中所學到的知識進行了複習和實踐。開闊眼界與思維、學習知識與技能、收穫朋友與快樂,在這短短的的四天旅程裡,小朋友們卻收穫滿滿。

弘揚草原文化 鄂爾多斯少年那達慕研學之旅

一路行來,在與學校教育情境不同的生活場景中,孩子們從蒙古族民族文化、民俗風情、歷史演變,到技藝傳承、草原情懷等都形成深層次的體驗後認知。而在這些看得見的民族文化、美食、服飾、男兒三藝等內容體驗、學習的同時,“少年那達慕”這段旅程更有看不到的精神的養成。“結交小安達”的團結友好與信義,拜師學習剪紙、男兒三藝、熬製奶茶的求知與博學,騎馬、摔跤的堅韌與勇敢,為父母熬製奶茶、敬獻哈達的感恩與孝親,愛護草原環境、維持草原環境衛生的環保……這些將會是此次“少年那達慕”孩子們最寶貴的收穫。

弘揚草原文化 鄂爾多斯少年那達慕研學之旅

“少年強,則中國強”。孩子們的成長不僅需要學習豐富的知識,更應該擁有誠實守信、堅強勇敢、尊老愛幼、熱愛自然等優秀的品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鄂爾多斯市本次“少年那達慕”活動,就是希望通過在有別於大多數孩子生活環境的草原上,在充滿趣味和挑戰的草原生活中,讓孩子們獲得全新的歷練與成長啟示,成為國家的棟樑、未來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