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聖殿春秋:半個地球都在通宵讀!寫活中世紀史及《無盡世界》

去年今日薦書▼

《香水》

薦書|聖殿春秋:半個地球都在通宵讀!寫活中世紀史及《無盡世界》

薦書|聖殿春秋:半個地球都在通宵讀!寫活中世紀史及《無盡世界》

作者語錄:向下滑動查看)

  • 世界是屬於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屬於我的。
  • 沒有任何事情會照你預計的那樣發生。
  • 傑克對母親說,他從來沒想象過,一個人會像湯姆那樣勇敢,她說:“這就是我們得離開森林的原因。你需要一個你欽佩的人。”
  • 他忘記了上帝透過絲袍看到的是有罪的心,唯一值得珍惜的財富是天堂裡的珍寶,連國王也要在教堂頂禮膜拜。他感到別人都比他有權勢得多、聰明得多,他就失去了自己的真正價值,中止了他的批判功能,讓他對自己的上司深信不疑。對他的報酬就是欺騙他。
  • 湯姆從眼角瞥見那扈從把手放到了劍柄上。他知道如今他得放棄了,委屈求全,但他肚子裡憋著氣,實在解不開那疙瘩,儘管他心慌得很,還是設法讓自己鬆開馬嚼子。“先付我們錢,然後殺掉我,”他不在乎地說。“你可能會為此受絞刑,也許不會;但你早晚總有一死,到時候,我會升天堂,而你會下地獄。”
  • 威廉的臉上輕蔑的表情凝住了,面色變得蒼白。湯姆莫名其妙: 是什麼把這小子嚇住了?當然不是因為提到絞刑:一個老爺殺害了一名工匠是不大可能受絞刑的。是他怕地獄嗎? 他們互相盯視了一會兒。湯姆詫異地看著威廉那副氣惱和輕蔑的表情化成了驚慌和擔心,心裡鬆了口氣。最後,威廉從腰帶上取下一個皮口袋,扔給他的扈從,說道:“給他們錢。”

書蟲評論:向下滑動查看)

  • 忍不住考據了一下史實。書裡的王橋大教堂峻工於12世紀60年代,但實際上英格蘭1175年才因法國建築師重建坎特伯雷大教堂的祭壇而引進了哥特形式。而且作者把飛扶壁和圓形花窗也歸到傑克父女倆頭上就不怕法國人打過來嗎?(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書還是很很很好看的啊!
  • 高中讀的所以愛恨情仇已經忘光 社會習俗和教堂工事值得一看 很有觸動的是貫穿全書的宏偉精神力:貧窮與瘟疫不是問題 集結幾代人之力成就真正的愚公移山 一磚一瓦地徒手造出了不起的大教堂 滿懷虔誠且無所畏懼地直指向上、向上……
  • 譯筆極好,順暢而不繁複,卻又不失韻味,小說內容也極具味道,似有當年讀《呼嘯山莊》時的純粹感。同樣是寫中世紀、宗教和教堂,與埃科的觸筆各有不同,卻同樣張力十足。可以說《聖殿春秋》字裡行間自然瀰漫著一種強烈的歷史氛圍感,卻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毫無距離感。
  • 這書太好看了!
  • 因為都不能完全地喜歡書中的任何一個人物,所以才意識到他們真的很真實。
  • 又找回那種想一口氣讀完,但又緊張得不能呼吸而不得不停下來,且捨不得讀完的感覺。
  • redmayne同學整個第一集都沒有說話,結果最後已經可以當著幾百號人的面跟人辯論了。eddie同學,我感到你要大紅了。
  • 我媳婦兒問我這個八集迷你劇講的什麼故事呀?八集啊!我怎麼用一句話給總結了呢?我靈機一動,說:這就是英國版的《白鹿原》啊~~~哈哈哈
  • 大愛,那濃郁的歷史味道,堪與《羅馬》齊平。將同樣描述英倫史的“偶像劇”《都鐸王朝》遠遠甩在後面。
  • 最喜歡的中世紀題材新劇 近年來難得製作精良的好劇

推 薦

薦書|聖殿春秋:半個地球都在通宵讀!寫活中世紀史及《無盡世界》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巨人的隕落》《世界的凜冬》《永恆的邊緣》;

暢銷作者肯·福萊特開山之作。

全球銷量過億;

歐洲美國十大暢銷小說排行榜冠軍;

蕩氣迴腸的歷史驚悚懸疑小說;

隱藏在大教堂背後的王位爭奪陰謀。

薦書|聖殿春秋:半個地球都在通宵讀!寫活中世紀史及《無盡世界》

內容簡介

《聖殿春秋》是英國暢銷小說作家肯·福萊特受歡迎的作品,自1989年問世以來已被翻譯成近30種語言,曾登上英、法、德、西、美等各國暢銷書排行榜首位,總銷售量超過1400萬本。

12世紀的英格蘭,高聳的哥特式教堂的出現象徵著一個新時代的開端。小說就以此為背景,以修建世界首座哥特式大教堂為經,以王位、爵位爭奪戰為緯,描繪了善惡交戰引發的政教衝突、兄弟鬩牆,講述了一段有關勇氣、奉獻、夢想、愛情、貪婪和復仇的故事。本書被評論家譽為“史詩般的鉅著”,真實的歷史背景和細緻入微的細節描寫,讓讀者彷彿置身混沌的中世紀,與主人公們一起經歷了那段驚心動魄的時光。

肯·福萊特(Ken Follett,1949— ),當代大師級驚悚小說作家。1949年6月5日生於英國威爾士,在倫敦唸完大學後曾任新聞記者,後專職寫作。1978年以《針眼》一書榮獲埃德加·愛倫·坡*佳小說獎,蜚聲國際,年僅27歲。之後又有《聖彼得堡來客》、《與獅同眠》等多部小說暢銷全世界,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大師地位。

福萊特的作品一大特色是內容都有史實根據。歷史上的真實人物與小說中的虛構角色,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高潮迭起的情節鋪陳,精緻準確的細節描繪,讓讀者在亦真亦幻之中,與歷史時代共浮沉,和歷史人物同悲喜,得到無比的樂趣。

福萊特還擅長描寫愛情,用纖細動人的筆觸,捕捉男女間微妙的感情變化,使他的驚悚小說同時也是一流的愛情小說。

精彩書評

以一個神秘的故事開始,並以其陰影籠罩全書,故事緊張,高潮迭起,懸念叢生,有行動,有詭計,也有暴力和激情,充滿奢望、貪婪、勇氣、奉獻、復仇和愛情。

——《出版家週刊》

一部史詩般的鉅著,書中人物雖距今遙遠卻刻畫得栩栩如生,令人信服。書中涉及人類所有的情感——愛恨,忠奸,希冀和慾望。請你一讀。這部小說確能令你沉湎其中。是本出版年度中的一部奇書。

——《時尚》

一部觸手可及卻錯綜複雜的史詩,生動逼真,史料翔實。小說中十二世紀英國的教堂建造者家庭彷彿是一塊拱頂石,支撐著殘酷的英國封建制度。

——《費加羅報》

《聖殿春秋》情節錯綜複雜,感人至深,細節翔實。作者做了非常棒的研究,故事人物獨具魅力,情節開展速度快,絲毫沒有因為頁數多而拖沓。世上沒有完美的小說,但這本小說絕對接近完美!我的建議就是:讀這本小說——你一定會喜歡上它!

——美國M. Phipps

這是個關於十二世紀大教堂建造以及建築匠一家、修道院院長等各色人物的故事。聽上去不那麼有趣。可讀了之後我大吃一驚。這是本非常有趣的書。肯?福萊特把歷史寫活了!他敘述故事流暢,洞察力非凡,讓你毫不懷疑自己是在聽而不是讀一個活生生的人講的故事。

——美國 Christopher B. Jonnes

當看到這本一千多頁的書時,我的首先反應就是要麼丟在一邊,要麼痛苦地讀完……但是一旦翻開第一頁,我再也不能放下了!懸念迭起,我半夜在看、走路在看、坐地鐵在看,心情無時無刻不在跟隨情節起伏!

——法國Loubeyre

真正的史詩,讓人穿越時空,一起參與大教堂的建造。這是一個殘酷的世界,但有著偉大小說的所有特徵:善與惡的對立、愛與激情,以及信仰。一部傑作!

——法國béku

法國大作家克雷蒂安?德?特魯瓦曾提出:寫小說的高境界莫過於每個波折都恰到好處地服務於情節。對於長篇作品來說更是如此,這部超過一千頁的小說無疑創造了一個奇蹟!

——瑞士Jerome Lorenz

這本書不只是值得一讀。它有著細節描寫,各種矛盾衝突,愛情,陰謀,暴力和張力。你一旦開始瞭解主人公們的生活,就再也無法將這本書放下了。故事是如此的扣人心絃,我一個晚上就將它看完了。

——德國 Barbara Grossgart

這本書太好了!我才十五歲,知道的書不多,但這一本是我讀過的所有書中非常喜歡的,我向所有人推薦。

——西班牙Leyre



書評:真正的支柱

時間:2009-09-15

有一部出版於1989年的長篇歷史小說,平裝本厚達1000頁,暢銷多年,在出版18年後又被奧普拉讀書俱樂部選中,至今暢銷不衰。這部小說便是肯•福萊特的《聖殿春秋》,故事圍繞著12世紀英國一個名叫“王橋”的地方的大教堂的建造,生動鮮活地將中世紀時期英國的方方面面展現在讀者面前。

作為歷史小說,對歷史細節的真實再現自然是《聖殿春秋》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設想一下,假如你穿越到了12世紀的英國,你將過上怎樣的生活?首先是你可以選擇的職業相當有限:要麼做農夫,那是中世紀英國最苦最累的差事,種地要向領主繳納地租,還要向當地的修道院或者教會交納什一稅。除此之外,農夫還得在教會的土地上免費勞動,忙碌的時候,甚至來不及料理自己的土地。如果你要將小麥磨成麵粉,必須得送到當地領主或教會管轄下的磨坊,根據小說裡的敘述,磨坊會拿走10%的麵粉作為酬勞。農夫要看天吃飯,遇上災年,顆粒無收,而諸如《聖殿春秋》裡威廉•漢姆雷那樣殘酷暴虐的領主並不會同情農夫,依舊強行收租,農夫們只好落草為寇。

假若要做工匠,沒有一技之長的人只能從學徒幹起,天資聰穎的也許很快就會變成匠師,但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只是個普通的工匠。工匠這一行,也很容易失業,尤其是書中那些走南闖北找活幹的建築工匠。即便是找到了建造教堂這樣能幹上幾十年的長期活,碰上不景氣的年份,依然會面臨失業。

做商人,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但請看小說裡的阿蓮娜如何白手起家,靠著收購羊毛而積累了不小的家產,卻因為威廉•漢姆雷攻擊王橋、火燒集市,頃刻之間所有的財產都化為灰燼。做商人,並不安穩。

如果要投身於宗教,做個教士或者修士,雖然飲食無憂,但卻要放棄人生的不少歡樂,並且沉悶乏味的宗教生活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的。

又或者你想做個遊蕩各地的吟遊詩人,居無定所,過著飄零的日子。如果運氣不好,你也許會面臨與傑克之父相同的命運,稀裡糊塗地丟掉了性命。

即便是有幸成為了一位中世紀裡的貴族,也得注意自己的立場是否正確。如果站錯了位置,或者惹惱了某些狠角色,說不定哪天就會像書中的巴塞洛繆伯爵一樣,城堡被人攻陷,自己成了階下囚,一對兒女更是遭受了不少磨難。

中世紀裡生活艱難,旅途上會碰到強盜,而不良的領主們比強盜們更可怕。威廉•漢姆雷作惡多端,害人無數,但只因國王用得上他,就對他的惡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當然,小說裡對中世紀社會的描寫並非僅此而已。民眾的飲食、城市的形態、教堂的建造都有涉及,書中更出現了期貨交易的雛形,令人眼前一亮。

對於歷史小說而言,細節描寫和故事情節只是形而已,小說所反映出的時代精神與變革才是小說之魂。對於後者,小說結尾的那句話或許最能反映:

“菲利普上前邁步,去鞭笞國王。他很高興,能活著看到這個。他想,過了今天之後,這個世界將不復是舊模樣了。”



影評:《聖殿春秋》與中世紀建築革命

時間: 2010-09-23

《聖殿春秋》的片頭很有意思,手繪風格動畫中有幾個畫面是這樣的:敦實厚重的羅馬式教堂迅速崩塌;一隊修士肩扛十字架走來;一座高聳的哥特式教堂從廢墟中拔地而起。這段畫面實際上交待了本劇中重要的背景——中世紀由羅馬式向哥特式轉變的建築革命。

劇中的王橋修道院便是這場革命發生的地方。雖然王橋這個地名真實存在,卻並非劇中的王橋。原著作者肯·福萊特為了小說敘述的方便,將其放置在溫徹斯特與格洛斯特附近。但即使故事的發生地是虛構的,我們依然可以對照劇集,回顧一下發生在九個世紀之前、並將產生深刻影響的那場革命。

第一集中,被焚燬前的老王橋修道院教堂是典型的羅馬式建築。從外部看牆壁厚重,窗口狹小,正面與側廊處的拱門採用的是簡單的羅馬式半圓形拱;從內部看,只在中殿盡頭的內室牆壁上開有狹長的採光窗口,複式扶壁支撐著主連環拱,扶壁上還有半圓形的爬牆柱作輔助支撐。總之,這座教堂以中世紀的標準而論非常普通。

而在第二集中,我們瞭解到一個重要的事實:這座教堂的屋頂是木製的。木樑,在中世紀教堂建築中其實並不鮮見,在意大利和神聖羅馬帝國此種做法比較普遍。實際上,使用木製屋頂是解決採光和承重的一種最簡便的方法,木製屋頂重量輕,上部牆壁就可以造得相對薄一些,可以開出更多的採光口。但就像劇中一樣,木製屋頂最大的缺點就是不防火。之所以中世紀的人們費盡心力也要建造石質大教堂,其中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已經厭煩了心愛的教堂一次次在火災中變為廢墟。

劇中,建築師Tom給王橋修道院副院長Philip三張設計草圖:平面圖,側面圖,以及大約是教堂內室、即教堂最東端牆壁的設計圖。有意思的是,在劇中鏡頭最清楚的是第三張圖,該圖中間的拱門上有很大的圓花窗,但這個設計在之後的劇集中只在模型中出現,卻從未在實際的建築中使用。建成的王橋大教堂,無論是正面、側面、還是背面,都沒有大圓花窗。這可能是劇組的疏忽,當然,也可以解釋為建築師Tom修改了自己最初的設計。

劇中,Philip院長說自己從未聽說過尖形拱門,這確實可能,但如果據此以為那時的英國人不曉得尖拱、建築上也不使用尖拱,那就錯了。劇中此時為1138年,而於1133年建成(1093年始建)的達勒姆大教堂雖然整體上仍是羅馬式,但已經開始局部使用尖拱,更重要的是,達勒姆大教堂還使用了肋架拱頂這一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建築技術。

實際上,無論是尖形拱門或肋架拱頂,這些建築形式都不是哥特式的獨有發明,它們早已被運用在各種建築中,但將這些技術組合起來,有目的的呈現一種建築觀念,卻是哥特式建築的發明創造。

Tom對Philip院長說,“尖拱可以更好地承重”。的確如此,因為尖拱使主要的受力部分引向拱頂的角落,結果就減輕了拱頂對牆面的壓力,使牆面可以開窗透光。羅馬式的筒形拱頂對兩側支撐牆面的壓力是均勻的,不允許在比較高的位置開窗。而由尖拱發展起來的肋架拱頂對兩側支撐牆面的壓力都集中在肋架與牆壁的接觸點上,而在非支撐點的位置上的牆面就可以造的很薄,或者開窗,由此,牆壁的重量就減輕了,就可以把牆壁造的更高一些。

在第五集中,建築師Tom的兒子Alfred非常清楚地向我們演示了肋架拱頂的建造過程。先建造一個木製的活動支架,叫中心支架,然後在支架上鋪上石塊,形成石頭組成的肋架,接著在肋架間建上一層薄殼的拱面(這一步劇中沒有演示),最後再撤掉中心支架。因為受力都集中在肋架上,拱面可以造得很薄,於是便減輕了拱頂的重量。在晚期哥特式建築中,人們甚至把拱面掏空,以彩色玻璃花窗代替。

根據平面圖和側面圖,王橋大教堂的外觀近似於索爾茲伯裡大教堂。它們都有大小兩個袖廊,最東端微突,形成一個小禮拜堂,而西側外牆上有一條一條的壁龕帶,裡面裝飾有雕像。這些特徵,也是區分英國哥特式教堂建築,與法國、德國以及意大利哥特式教堂建築的主要特徵。

而王橋大教堂內部的建築結構在劇中展示得更清楚一些。大教堂的中殿為三層,一層是主連環拱,兩側有側廊,側廊牆壁上開有尖形窗子。第二層是拱廊,不設窗口(這是很多哥特式教堂的通用手法),朝中殿開有尖拱。最上一層是天窗。

王橋大教堂的拱頂是四分拱頂,即一個跨間的長方形區域內由兩條對角線交叉的肋架分為四個部分。相對應的還有六分拱頂,即在兩條對角線交叉點上再加一條橫線,將跨間分為六個部分,實際的例子有坎特伯雷大教堂和巴黎聖母院。以此類推,你也可以建成輻射狀的肋架拱頂,這樣就能覆蓋圓形的區域了。

王橋大教堂內部還有一個地方非常具有英國特色。那就是主連環拱的拱肩壁面上是空白的,附著在扶壁柱上的爬牆柱只到拱廊一半位置。不像法國的大教堂,幾乎都有從底部一直延伸至拱頂頂端的爬牆柱。從這可以看出,英國大教堂更強調水平線,而法國大教堂更強調垂直線。

在第六集中,本已建成的王橋大教堂卻坍塌了,造成重大傷亡事故。之後,從法國學藝歸來的Jack將大教堂完成。這一段故事涉及到的是哥特式建築的另一個重要技術:飛扶壁。

只要是拱頂,無論是羅馬式的筒形拱頂或者哥特式的肋架拱頂,總要對支撐拱頂的牆壁或支柱施加向下的壓力和向兩側的外推力。建造拱頂就必須解決這兩個力的問題。下壓力比較好解決,只要有堅實的支撐柱和地基。但外推力就比較麻煩一點兒。牆壁和柱子造得更大、更厚當然能解決這個問題,但卻會嚴重地影響採光。

羅馬式建築解決外推力的方法,一是增厚牆壁,如羅馬萬神殿;一是在中殿的拱頂外側再修建筒形拱頂或者半筒形拱頂,這樣就把外推力給分散出去,但這樣也依然很難解決採光問題。

對於哥特式建築,當然也可以用在中殿拱頂外增加拱頂的方式解決推力。但哥特教堂採用肋架拱頂,而此種拱頂把壓力轉移到幾個點上,只要加強這幾個點的支撐,整個拱頂結構便是穩固的。建築者們最先想到的就是把支撐拱頂的扶壁柱向教堂外延伸,形成扶垛牆,把一部分拱頂的重量拋出建築物之外。劇集中,Tom把設計圖展示給Philip院長時,也提到了要增加扶垛來加固拱頂。

問題似乎解決了,但隨著教堂越造越高、越造越大,扶垛的缺陷也隨之出現。拱頂有多高,扶垛就要造多高,而且扶垛牆還要造得更長些。太長太高的扶垛欠缺美感,也影響採光。於是,飛扶壁的技術便應運而生。一般公認巴黎聖母院是最先使用飛扶壁的哥特式大教堂,它就像是‘柺杖’,在教堂兩側成對支撐著中殿。飛扶壁一端連著扶垛,一端連著中殿側壁上肋架拱頂與牆壁相交的位置,如果把大教堂的外殼掀掉,就會看到飛扶壁緊緊連接著肋架。而飛扶壁的一大好處,就是它不影響採光。

《聖殿春秋》第八集裡,Jack說是風的壓力造成之前的大教堂坍塌的,而沒有提到拱頂外推力。我個人覺得,風壓應該不至於能對石造的大型建築產生那麼大的影響,至少這種影響不會大於拱頂的壓力。當然,是不是這種情況,可能需要專業人士來回答了。

至此,哥特式大教堂的支撐系統像昆蟲的外骨骼一樣被轉移到了建築物外,而內部的支撐則減少了。哥特式建築變成了石頭造的框子,而原先的石頭牆壁,紛紛被換成了彩色玻璃。如此,才能出現巴黎聖禮拜堂這樣幾乎完全是由玻璃和細細的石頭線條組成的建築。

劇集中,從Tom、到Alfred、再到Jack,三個人對王橋大教堂的修建和逐步完善基本上也正是哥特式大教堂興起的過程。最初,建築師只是想要建的更高、更明亮,然後採用了石質肋架拱頂,最後為支撐拱頂又發明了飛扶壁。而這逐步完善的過程得到的,是人類建築史上最為輝煌、最為瑰麗的藝術品。

最後說一點與建築不太相關的東西。劇集的背景是中世紀修道院,因此不少地方出現了宗教音樂,修士們唱的大部分都是單聲聖歌,即素歌。但有一幕,就是當Philip院長率領眾修士奪回採石場那一幕,修士們唱的是雙聲部奧爾加農。考慮到最初的多聲部音樂就出現在英國的修道院裡,這樣的設定沒什麼問題。大概修士們也覺得奧爾加農比素歌要更有氣勢。


《無盡世界》

薦書|聖殿春秋:半個地球都在通宵讀!寫活中世紀史及《無盡世界》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巨人的隕落》的作者肯·福萊特是世界知名暢銷作家,在全世界擁有九千萬讀者。他和《追風箏的人》的作者卡勒德·胡塞尼被稱為世界上廣受歡迎的兩位作家。《聖殿春秋》和《無盡世界》是他的成名代表作,上市一週之內,稱為歐美十多個國家暢銷小說排行榜的冠軍。《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榜長達6個月。

《無盡世界》可讀性極強,讓人想到跌宕起伏的美劇風格,它將背景設置在英國的文藝復興前夕,王位爭奪的權術之戰、平凡百姓的愛恨情仇、新舊觀念的激烈碰撞,讓小說始終充滿懸念,非要一口氣讀完不可。

肯·福萊特被譽為“歐美金庸”,他小說中的歷史細節都請歷史學家一一核實過,所以紮實可靠,為蕩氣迴腸的虛構故事增添了實感和厚度。

內容簡介

1989年《聖殿春秋》問世,在讀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不斷有讀者催促福萊特撰寫續篇。18年之後,終於誕生了這本《無盡世界》。

故事依然發生王橋。1327年萬聖節的前一天,四個小鎮的孩子悄悄溜進森林,並在那裡親眼目睹了滅絕人寰的殺人場景。長大成人之後,他們的生活中交織著野心、愛情、貪婪和復仇。他們將見證繁榮和饑荒,瘟疫和戰爭。其中一個男孩將會環遊世界,並最終回到王橋,另一個則成為了位高權重卻腐敗墮落的貴族。一個女孩將挑戰中世紀教會的權勢,而另一個則執著地追求一段毫無希望的愛情。無論怎樣,他們的生活始終籠罩在童年目睹的謀殺的陰影下。

與此同時,你爭我奪、爾虞我詐的鬧劇也仍然頻繁地在小鎮上演。人們處在愛與恨、貪婪與驕傲、慾念與仇恨編織的網中。於是有人開始質疑無所不能的天主是否真正存在……小說延續前篇,繼續講述中世紀英格蘭宗教、政治等利益勾結的黑暗陰謀。

薦書|聖殿春秋:半個地球都在通宵讀!寫活中世紀史及《無盡世界》

今日推薦 《聖殿春秋》

作者其它作品

《無盡世界》《永恆的邊緣》《世界的凜冬》《巨人的隕落123》

電子書套裝 均為¥9.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