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逝世八周年|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吳冠中逝世八週年|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午後,與掌櫃品飲一款生普洱,名曰‘荼蘼’。問及取名緣由,掌櫃說“開到荼靡花事了”荼靡是花季裡最後盛放的鮮花,荼靡花開過之後,人間再無芬芳。荼靡的寂寞,是所有花中最持久,最深厚,也是最獨特的。

吳冠中逝世八週年|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見‘荼蘼’二字,我突然想起吳冠中。吳先生作畫,多不署名,而是在畫的左下角或右下角寫一‘荼’字,然後畫一個圓圈圈起來。他似乎也從未對外界解釋緣由。

他的畫,總給人一種乾淨又意味深長的感覺。傳統中式水墨畫的留白加上西式的靈動線條,是他獨樹一幟的畫法。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個煙雨濛濛的江南又或者是墨色筆調下添幾筆綠色線條便成了一個春意盎然的小城。

吳冠中逝世八週年|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筆者非藝術出身,無法從專業的層面去描述先生的大師風範。只記得,大學時某個晚上,我在圖書館席地而坐,初讀先生的作品《我負丹青》時的視覺和心靈的震撼。文字已然忘卻,而那一幅幅簡約又靈動的畫卻如印腦海。那時的想法也是非常單純的:這畫真是太好看了!

吳冠中逝世八週年|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6月25日,吳先生逝世8週年了。

大師的隕落總是令人

悲慟的。

吳冠中逝世八週年|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先生說:“我一生只看重三個人:魯迅、梵高和妻子。魯迅給我方向、給我精神,梵高給我性格、給我獨特,而妻子則成全,我一生的夢想,平凡,善良,美。”

他說:“我這一輩子啊,很孤獨。我有親人,但一步步往前走時,親人漸漸不理解。你走得越遠,中間距離就越遠。至於朋友,只能某一段同路而已。過了這一段,各走各的路。一輩子的同道,幾乎沒有。”

吳冠中逝世八週年|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他曾是在世國畫家中畫價最高紀錄保持者;他是生前捐贈畫最多的國寶級畫家;他也是甘願觸犯權威,大膽鞭笞畫壇弊制的勇者。有人說他是一代大師,有人說他是一名戰士。

吳冠中逝世八週年|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此前,曾有人簡單統計了一下,吳冠中的畫作近年在市場上拍賣的總額達到16億港元。

吳冠中逝世八週年|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與其身份完全不符合的是,先生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後海會賢樓的大雜院裡,吳冠中一家住著兩間平房,房子像火車車廂,一間孩子們住著,另一間是他和老伴朱碧琴用,還佔了半間用木架子放畫。星期天和節假日,夫人帶著孩子們出門,把吳老反鎖在屋裡畫畫,作品《向日葵》、《木槿》等就是在那個地方畫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每天騎自行車揹著畫箱,從後海的家到光華路工藝美院上班。他戲稱有一輛不喝汽油的鐵騎寶馬。

吳冠中逝世八週年|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近年,他生活在北京方莊小區附近一處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居民樓裡。老式的四室一廳,幾年前還是水泥地,還是孩子把他哄出來做了最簡單的裝修。他只有一間“袖珍”的畫室,大概十幾平方米,畫大畫時只得鋪在地上,一邊畫一邊卷。

吳冠中逝世八週年|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搞了一輩子的藝術,對美術界的是非,赤子之心的吳冠中經常捲入。多年來,“筆墨等於零”、“藝術家不應該養而應該獎”、“一百個齊白石比不上一個魯迅”等吳氏語錄常常被人提起。他說:“我心裡很坦然,我覺得我講得非常對,都是真話。”

吳冠中逝世八週年|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2007年,吳冠中發表了“以獎代養”、“取消美協、畫院”等言論,激起軒然大波。吳冠中把美協和畫院稱作一個養了許多官僚的衙門,養了一群不下蛋的雞。當時,89歲的吳冠中揮舞雙手,激動地說:“我說的是真話。我這個年紀了,趁我還能說,我要多說真話。”他認為中國美術界存在問題的根源——其實就是一個體制問題!

吳冠中逝世八週年|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他說:“人,從軀體到精神,是獨立的個體,這個硬道理決定了人的孤獨,孤獨是人的本分。但人偏偏不本分,愛群體,生活的歡樂和意義都體現在群體活動中,雖然人們也欣賞獨來獨往的老虎與雄鷹。有了群體,人們才步入創造,個體比群之群體,其間差異難以衡量。”

他說:“永恆的孤獨轉化為永恆的安寧,但人們留在群體中的貢獻將代代閃光。

他說:“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他說...

吳冠中逝世八週年|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通古今之變,成中西之美“的先生已乘黃鶴去,留給我們的,是一道長長的背影。

思緒飄遠,茶湯已微涼。

吳冠中逝世八週年|我負丹青,丹青負我

版權聲明:本文歸禎福祥說茶(Chinazhenfuxiang)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