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陝西師範大學

记忆中的陕西师范大学

记忆中的陕西师范大学

我是一名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90級的學生。

考上大學之前,我並不知道我應該上什麼樣的大學,也並不知道我就一定能考上大學。只是在一個汗流浹背的下午,我一個人在一片田地裡被沉重的農活壓彎了腰的時候,才迫切地想著要跳出農門了。我就是個農民的兒子,並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目光所及,也就是眼前的那一片天。

我的老家地處關中平原,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偏僻鄉村。父親老實巴交、目不識丁,母親宅心仁厚、勤勤懇懇,他們一直默默無聞地支撐著一個貧困的大家庭。那個時候的大學極難考,十里八村的,考上大學的少之又少,一個村有時候一年出不了一個大學生。雖然我從小書讀得還不錯,但父母對於我的態度,也還是聽天由命的,能考上大學,他們不怕累,考不上大學,他們也不責備。不是父母不嚴格管我,而是沉重的生活使他們自顧無暇,壓根兒不敢抱太大的奢望。

如果我走出鄉村,做一個吃公家飯的城裡人,他們高興,兒子有出息,卻也擔心,兒子離家遠了;如果我守在家裡,做了個農民,他們擔心,兒子要吃苦受罪,卻也高興,兒子可以守在身邊,一起守著那份並不算大,卻足以溫飽的家業了。無論如何,父母於我,都是恩重如山的人。

记忆中的陕西师范大学

在1990年以前,我只進過縣城,對於大城市的一切充滿了好奇。當我一個人來師大報到的時候,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我在火車站看見有通往師大的車,扛著行李就上車了,售票員讓我買票的時候,才知道上錯了車。那時候火車站通往陝西師大的是3路公交,票價只有1毛錢。

记忆中的陕西师范大学

大概三十分鐘後,我到了師大。那個時候的師大校門,一點都不氣派,大門左側,是中文系的教學樓,右側是地理系,正對著的是圖書館,一座仿古的建築,是學校的標誌性建築。在這些建築物的中間,有草地,有涼亭,有噴泉,也有一條通往校園深處的小路,我就是在這條路上,被接進了中文系的男生樓,9號學生公寓。那時候教學樓不是新的,公寓樓也不是新的。就是在這樣一個不太嶄新的環境中,我的四年大學生活開始了。

记忆中的陕西师范大学

20世紀90年代學校校門

我記得,那個時候上大學不用交學費,而且還有補助,男生每月31斤糧票,女生28斤,男生不夠吃的時候,經常盯著女生的飯票。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不高,但師大的伙食卻不錯,以致於今天還流傳著“吃在師大”的戲謔,而且師大的飯票居然可以在周圍一些商店通用,好像上師大,也是一件蠻榮耀的事情。

记忆中的陕西师范大学

師大多美女,中文系更是這樣,至少我就經常見那些高傲的工科男有事沒事地跑過來。身處美女包圍圈裡的中文系的男生們,卻多半很木訥,他們的風花雪月是寫在文章裡的,並不浪漫,那段不浪漫的往事,卻裹著純純的友誼,要一輩子留在記憶裡了。

记忆中的陕西师范大学

我記得,那個時候每個週末,學校都要放露天電影。通常是男生扛著凳子,三五個一夥兒,如果能約幾個女同學,那場電影就會看得特別有滋味了。去早了,電影沒開,就打撲克,男生女生打升級,沒人計較輸贏,贏了的人開心,輸了的也一樣開心。在紅紅的夕陽裡,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三年級的時候,看露天電影的人漸漸少了,後來學校也就不放了。那些有了男女朋友的,再看電影,都去了正規的電影院,落了單的男生女生們,只好看書,準備考研究生了。我的一位同學,很沒落地給自己的宿舍取了名字,叫寂寞山莊。

记忆中的陕西师范大学

圖為30年前陝師大學子軍訓場景

我記得,那個時候的軍訓,很苦,大約有近兩個月的時間,其中有一個月,是在當時的西安陸軍學院渡過的。從來沒想過自己一口氣要跑十幾公里,從來沒想過自己居然比地板還髒,從來沒想過要把被子疊得四方四正,從來沒想過吃飯前還得唱歌,從來沒想過看電影還得整隊,從來沒想過說話前還得打報告,軍訓,讓我體會了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沒黑沒明地訓練,走隊列踢正步練瞄準拉歌緊急集合彙報表演,男生黑了,女生也黑了。軍訓結束,當我們一路歡歌,穿著統一的軍訓服,整齊地走進學校大門的時候,有人開玩笑:“咋才一個月,男生女生都一個樣了,從非洲回來的吧!”

我理想的大學十分簡單:先生們認真教書,學生們認真學習,管理者認真服務,大學裡的所有人都認真地生活。

先生們的本職是教育,搞不搞科研,是私事,搞得好,有名有利,挺好,但不能把與這些名利有關的各種情緒帶進課堂,給學生製造了各種各樣的壓力;學生們的本職是接受教育,他學的是先生的業,看的卻是先生的人了,先生正,學生也就正了,二十歲左右的孩子們,再怎麼著,性格卻未必定型,他們的人生或許才剛剛開始,如果有幸碰上了一個用心工作,坦蕩做人的先生,或許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影響。

管理者的本質是服務教育,從來不把自己當成一個官員,沒有高高在上的架子,只有勤勤懇懇的態度,一切的一切都只為了先生們把課上好,學生們能好好地成長。二十年前的陝西師大,雖然不是特別的有名,但正是那樣的一所大學!

记忆中的陕西师范大学

清華大學先校長梅貽琦先生在1931年就職演時說了這麼一句話:-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句話現在是非常有名了,所有的大學都想有大師,但很少有人考慮,什麼樣的人才是大師,大學裡為什麼一定要有大師?大師離我很遙遠,可是師大離我很近。師大愛過我,我也愛著師大。比起那些以大師標榜自己的大學,師大是務實的,這裡有太多的先生們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教學上,耳濡目染之間,我或許正在傳承著師大的精神。

我固執地認為,師大也有大師,非學者之大,實師者之大,或許正是因為有了師大這些默默無聞的先生們,我們期待的大師才會在以後的某一天,從厚重的土壤裡破土而出。如今的我,也像我的先生們一樣,把一生定位成了一名教師,當越來越多的人說學生難教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教師誤入歧途的時候,我時刻記得自己是一名師大的畢業生,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我希望能夠有和師大的先生們一樣的榮幸,為培養大師而做一點事情。

记忆中的陕西师范大学

如今,再回師大的時候,圖書館還在,圖書館前的水池與假山也還在,如果是萬物萌動的春天,圖書館兩側的那幾樹白玉蘭幽然而立,一樹的淡雅,滿園的清香了。我和我的同學們,就是在這幾株玉蘭樹下相識、相知而後分離,畢業照還在,但人已經不是從前了,好些,記得,卻不認得。當年那個一頭烏髮的青蔥少年,早已是兩鬢斑白,而那些長髮飄飄的美女們,雖然風韻猶存,卻也是滿臉的褶子了。歲月該有多麼的不堪呢!

记忆中的陕西师范大学

我們都老了,可是師大依舊年輕,在以後的日子裡,師大四年,打打鬧鬧還在,恩怨情仇還在,一輩子與師大的纏綿與糾結,也一定還在了!

(作者 王紅相 我校1990級中文系校友

文章有刪減)

记忆中的陕西师范大学

微尚工作室

新浪微博@陝西師範大學

大家都在看

记忆中的陕西师范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