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平:踏平坎坷成大道

(一)迎著“十九大時光”,在習近平總書記確立的時代座標上,2018年是最先到來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對洛陽而言,這個時間節點不僅有著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推陳佈新的“時間意義”,更有著知其所來、識其所在、明其將往的“空間意義”。

“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誠然。發展之路沒有終點,只有新的起點,而怎麼發展、實現什麼樣發展的“路”的問題,從來都是發展的首要問題。

2018年8月1日,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暨重點工作推進會召開。會議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精神,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總結和部署,動員全市上下以新擔當展現新作為,全面深化“9+2”工作佈局,著力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和黨的建設高質量,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中原更加出彩。”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時這一殷殷囑託,把中原出彩與中國夢緊密聯繫在一起,指明瞭河南發展前行之路,點燃了億萬中原兒女的奮鬥激情。

洛陽,作為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帶動河南發展新的增長極,在中原更加出彩中理應實現率先發展,多出彩、出重彩,更有擔當、更有作為、更有支撐力,全面走在全省前列。市委書記李亞在會議上強調:“這是我們對中央和省委、對全省全市人民、對這個偉大新時代的鄭重承諾!”

洛平:踏平坎坷成大道

(二)洛陽在歷史上是出過“重彩”的。在2730多萬字的二十五史中,“洛陽”二字出現了3549次;洛陽解放70年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作為國家“一五”時期重點佈局的老工業基地,洛陽曾一度挺立中國發展的潮頭。

但改革開放後,和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洛陽發展的步伐慢了下來。尤其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洛陽經濟持續低位運行,增速甚至滑到過全省倒數第二的谷底。到“十二五”末,洛陽經濟才好不容易觸底反彈,總量達到3500億元,但彼時,洛陽經濟總量的全省佔比從“十一五”末的10.11%一路降至9.48%,從相當於鄭州的57.4%一路降至47.9%。更令人憂心的是,制約洛陽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依然較多,產業結構不優、質量效益不高、體制機制不活,而一些幹部則是思想觀念僵化、能力水平滯後、幹事勁頭不足。

站在決勝全面小康的歷史倒計時牌前,置於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新常態大邏輯下,洛陽要爬坡過坎、轉型跨越、蓄勢崛起,敢問“路”在何方?

(三)2015年的金秋十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甦低迷開出“藥方”: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著好定了。

“十三五”大幕從2016年拉開,“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成為洛陽幹部隊伍的共識。這一年的春節,全市領導幹部都在做一道思考題:洛陽,要靠什麼樣的體系把五大發展理念落到實處,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這是洛陽“十三五”發展之路上的必答題。“新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而新發展理念要在洛陽落地生根,關鍵是要有清晰的思路、有力的舉措、具體的方案來支撐——

2016年,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新發展體系為支撐,洛陽首先確立了“四高一強一率先”的奮鬥目標,作為其支撐系統的“9+2”工作佈局隨後歷時大半年謀劃得以完成,“圍繞理念落地構建體系、圍繞體系推進謀劃專項、圍繞專項實施抓好項目”的頂層設計一“上路”就“頂天立地”。

2017年,以新思想引領新徵程、在新方位謀劃新發展,洛陽確立了決勝全面小康、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宏偉藍圖,謀劃形成了加快建設副中心、打造全省增長極的決策部署,豐富提升了推進“9+2”工作佈局、實現“四高一強一率先”奮鬥目標的思路舉措。

2018年,跳出洛陽看洛陽、跳出河南看洛陽,洛陽更加突出思路舉措的提升和落地。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暨重點工作推進會,對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學習借鑑徐州、襄陽等地經驗,對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和黨的建設高質量作出部署,特別是對“9+2”工作佈局進行了完善提升,既固化了行之有效的做法,又根據新的形勢任務,對各個體系的目標、內涵、路徑和保障進行了提升,對一些專項和項目作出了調整,使“9+2”工作佈局更加承天接地、更加科學明晰、更加務實管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肩負起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歷史使命,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探索新路、彰顯自身特色,“9+2”工作佈局成為洛陽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轉型發展、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的基本路徑,既體現了對標看齊的政治自覺,又體現了“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定力和決心。

(四)“如果你瞭解我們跋涉泥濘的艱辛,就會理解我們為什麼對鮮花如此珍愛。”詩意表達背後,往往有著歷史的蕩氣迴腸。很多時候,只有回首過去,我們才知道自己已經走出多遠,歷程有多麼艱辛,勝利果實是多麼來之不易。

“加快構建現代創新體系、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市場體系、現代城鎮體系、現代基礎設施體系、文化傳承創新體系、生態環境建設體系、現代開放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兩年多來,通過謀劃推進“9+2”工作佈局,洛陽著力解決了一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一批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實現了一系列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突破,諸多“看得見的亮點”振奮人心——

一道代表城市綜合實力的大關奮力突破了。進入“十三五”以來,洛陽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主要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並穩居全省第一方陣,經濟總量連年上臺階,2017年首次突破4000億元大關,達到4343億元,佔全省比重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時隔4年之後回升至10%左右,洛陽作為全省增長極的支撐作用正在彰顯。

一個跨越半個世紀的歷史性拐點終於到來了。2017年,洛陽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5.3∶46.9∶47.8,“三產”首次超過“二產”,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今年上半年,“三產超二產”的格局進一步鞏固。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跨越,打破了洛陽長達半個世紀的“二產獨大”局面,改寫了洛陽“重工業過重、老工業過老”的歷史,緩解了洛陽“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結構失衡之痛。當現代服務業與工業交換領跑位置,共同成為拉動洛陽經濟的“動車組”,洛陽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的良性軌道。

一批千億級的新興產業集中發力了。在2016年一次全國性高技術成果展上,習近平總書記駐足中信重工展位前,指著整齊列隊的消防機器人說:“這是中信重工的啊,這個企業我知道!”以“國之重器”著稱的中信重工,憑藉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機器人,坐上國內特種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市場“頭把交椅”,敢與全球行業巨頭一決高下。作為全省唯一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基地,洛陽機器人產業已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千億元,150多家相關企業及科研院所完全有條件抓住機器人市場“井噴期”大幹一場。短短几年,洛陽“五強六新五特”現代產業體系告別“傻大笨粗”,以“轉型加速度”邁向“產業中高端”,推動老工業基地實現“新興超傳統”。

一座城市建設史上的里程碑穩穩立起了。“8分19秒!暢快!”前不久,沿古城快速路,本報記者駕車從關林火車站出發,以59公里的時速到西苑橋,全線沒有一個紅綠燈,大多是在地下隧道和高架上行駛,“上上下下”的行程中平添了許多新鮮感和歡樂。古城路快速化改造項目,是國務院批准的洛陽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洛陽“以快治堵”的關鍵所在。從“開門辦規劃”到“修路先保通”,從“以人為本、便民利民”到“統籌各方、協力而為”,從“百年大計、效益優先”到“古韻新風、品位提升”……作為我市中心城區首條快速路,古城快速路建設彰顯的“洛陽速度”“洛陽情懷”“洛陽效益”“洛陽品位”,凝結為“一條路激活一座城”的“洛陽經驗”。在路與橋的延伸、交會和跨越中,洛陽交通壓力緩解,人民群眾受益,城市品質提升,一幅更加美麗協調的城市圖景令人眼前一亮,整個城市真正有了“我家大門常打開”的底氣。

一系列國家戰略平臺相繼落地了。2016年以來,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規劃、“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等國家戰略密集佈局洛陽,其產生的戰略疊加效應、政策集成效應、發展協同效應,不亞於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在洛陽佈局“十大廠礦”。這是基於全國發展大局的需要,也是基於洛陽發展現有的基礎、優勢和潛力,更是基於對洛陽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的信任。

煌煌河洛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跨越、發展質量實現歷史性突破、城鄉面貌實現歷史性鉅變、人民生活實現歷史性提升、黨的建設實現歷史性成就,洛陽在砥礪奮進中和共和國一同跨入了新時代。滄桑鉅變發生在眼前,讓每個洛陽人都有種“處身大歷史”的感覺。今天的洛陽,已經展開了一幅經濟發展、政治安定、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宏圖巨卷,令人心潮澎湃、意氣風發。放眼河洛大地,已是“風生水起逐浪高”。

這一切表明:理念決定行動,道路決定命運,佈局決定未來!

(五)“9+2”工作佈局的基本路徑為何“行得通”?

首先,它全面貫徹了新發展理念。推出“9+2”工作佈局的基本考慮,就是讓新發展理念在洛陽落地生根。以創新發展解決發展動力問題、以協調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以綠色發展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以開放發展解決內外聯動問題、以共享發展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這些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第二,它認真落實了打好“四張牌”重要要求。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打好“四張牌”重要要求,在“9+2”工作佈局中得到了全面貫徹落實,結合洛陽實際,有了實實在在的體系、專項和項目作支撐,正像省委書記王國生評價的那樣,是洛陽特色的“四張牌”,不虛不空。全面深化“9+2”工作佈局,就是持續打好有洛陽特色的“四張牌”。

第三,它充分體現了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洛陽作為老工業基地、內陸城市,轉型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必由之路。全面深化“9+2”工作佈局,一條清晰的主線就是推動產業轉型、動能轉型、城市轉型、生態轉型、社會治理轉型、體制機制轉型,以此來推動“三大變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一言以蔽之,謀劃推進“9+2”工作佈局,就是要以新發展理念導引一場關係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就是要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及競爭力去發揮優勢,就是要跨越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歷史關口,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領導者的責任,主要是解決“橋”與“路”的問題。至於“路”,就是確定本地經濟發展的路子,要從中央和省裡的總體部署,從全局工作的大背景、大前提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來考慮。

作為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我們洛陽一切工作的前提就是把黨中央的要求落到實處,把黨中央提出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本地區的“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確保黨中央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戰略部署順利實現。在發展的問題上,我們必須緊跟黨中央令旗走,真正把發展的路子謀得更好、走得更寬,真正走出一條符合中央精神、符合發展規律、符合洛陽實際、符合人民意願的發展路子,真正匯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民族復興的大道”。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洛陽“十三五”以來的發展成就,是黨和國家事業歷史性變革的一個縮影、一個印證、一個樣本。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的結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滋潤著廣袤的河洛大地,不僅“落地生根”,而且已經“開花結果”!

人間正道是滄桑。實踐表明,只要緊跟新時代的領路人,高擎新思想的火把,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總書記的囑託要求去做,我們的方向就明、路子就順、效果就好、前景就廣闊!

(六)“這些年,我們扛回了國家自創區、自貿區等‘牌子’,爭取到‘互聯網+政務服務’信息惠民、醫養結合、文化消費、建築垃圾治理等一批試點,但是否試出了特色經驗?是否發揮了示範效應?相關領導和部門要認真反思了,不能只是圖個‘名分’、爭個‘彩頭’。”

“縣(市)的同志都要認真反思,對總書記的縣域治理‘三起來’重要要求是不是真正理解貫徹了?對市委決策部署是不是認真落實了?自己所在的縣(市)對全市是作出了貢獻還是拖了後腿?”

“在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今天,個別地方還想著上一些高耗能、高汙染的項目,對淘汰落後產能搪塞應付,顯然是沒有吃透中央精神,何以有方向、有效果?”

“這兩年我們在中心城區建了200多座公廁,給群眾提供了方便,但背街小巷的公廁如何提升?如何使公廁與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相匹配?如何讓遊客和市民能在最短時間找到最近的公廁?農村的公廁怎麼建?如何解決農村公廁汙水排放問題?”

“每位同志都要靜下心來想一想,要求別人敢擔當,自己是不是存在不敢擔責、不敢擔難、不敢擔險的問題?每位同志還要靜下心來想一想,要求別人重實幹,自己是不是存在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的問題?什麼時候我們可以斬釘截鐵地說自己沒有此類情況,我們的幹部作風就會硬起來,工作成效就會實起來。”

“領導的威信來自哪裡?幹部的激情來自哪裡?群眾的信心來自哪裡?各級黨組織、每位領導幹部都要結合各自實際,好好想一想自己如何以行動的力量、人格的力量來使人信服,而不是簡單依賴權力甚至刻意塑造形象?如何讓吃苦者不吃虧、流汗者不流淚、擔當作為者沒有後顧之憂?如何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多批一封群眾的來信,多解一些群眾的難題,多幹一件惠民實事,讓人民群眾從一個個、一天天的變化中看到洛陽大有希望,相信自己的日子會一天更比一天好?”

…………

在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暨重點工作推進會上,市委書記李亞從頭到尾密集發問20餘處,引導全市領導幹部捫心自問“領導方式是否轉到位了”。這一幕場景,與李亞連續三年在春節前夕給廣大領導幹部佈置思考題,異曲同工!

“問”,是一種提醒,一種鞭策,一種倒逼。

從“問”出發、由“問”遞進、以“問”深化——謀劃推進“9+2”工作佈局的實踐過程,本身就是洛陽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轉變領導方式、提高領導能力和決策水平的過程。

在新時代展現新擔當、新作為、新氣象,領導幹部作為“關鍵少數”,應起“關鍵作用”,形成“頭雁效應”。今天,我們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轉型發展、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標準和要求已經和過去大不一樣了,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就不能適應了。必須識變、應變、求變,必須用新時代的標準來審視問題、應對挑戰、推進工作、爭創一流,必須把握好成於一域與放眼全局的關係、速度規模與質量效益的關係、當前發展與長遠後勁的關係、科學謀劃與項目落地的關係、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關係,而這些都對我們的領導方式提出了重大考驗。

新時代的領導力,來自科學有效的領導方式。處在新徵程的攻關期,前進道路上有許多全新課題,有許多剛剛破題的任務,更有許多需要攻克的難題,如果領導方式不轉變,不能更好地發揮示範、引領、帶動作用,不能更好地提升領導力、形成凝聚力、提高執行力,不能更好地對正確思路舉措一以貫之、一鼓作氣、一抓到底,不能更好地把應該做的事情做早、做實、做優,當然過不了“關”!

如果思維方式還停留在過去的老套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坐失良機。”習近平總書記早就發出過這樣的警示。

最近一個時期,我們學徐州、看襄陽、走珠海,這幾個城市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領導方式、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注重向“實、精、專”轉變,改革了體制機制,優化了營商環境,提高了政府效能,也就難怪人家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對照加快轉變領導方式的時代要求,主動轉、儘快轉、轉到位,這正是“前看標兵”的最大啟示。

下一步,如何在轉變領導方式上下更大功夫,把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在工作能力、工作作風、工作方法、工作機制等方面來一場大提升,切實形成與新時代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真正實現“工作標準高起來、推進措施硬起來、幹部作風實起來、紀律規矩嚴起來、政治生態好起來”,洛陽每一位黨員幹部都必須“以問促答、有問必答、一問十答”。

(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譜寫濃墨重彩的洛陽篇章,是我們必須扛起的歷史使命。我們要切實認清這份使命的分量,作為樹牢“四個意識”的政治要求,作為助力中原更加出彩的政治任務,作為推動洛陽發展、造福洛陽人民的政治責任,拿出捨我其誰的勁頭去擔責擔難擔險,更主動更用心地履職盡責,不負總書記的囑託,不負黨和人民的信任和期望,不負這個偉大的新時代。

把藍圖變為現實,是一場新的長征,雖然我們已走過萬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斷跋山涉水,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

全面深化“9+2”工作佈局,解決“快速發展”留下的問題、破除“發展起來之後”的煩惱、邁過“進一步發展”繞不開的坎,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還有“一番番春秋冬夏”需要砥礪,還有“一場場酸甜苦辣”需要親歷——但,那又如何?!世界上最難走的路就是捷徑,新徵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不會一步到位、很難一蹴而就、沒有一勞永逸。必須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在一個個時間節點上勇毅篤行,風雨無阻、奮勇向前,一步一個腳印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不斷創造屬於新時代洛陽發展的光輝業績。

這正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