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好黨風廉政「責任田」 當好政治生態「護林員」

耕好党风廉政“责任田” 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

“為政者,莫善於清其吏也。”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既是持之以恆正風肅紀、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鍛造優良黨風政風、確保改革發展目標順利實現的重要保障。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定邊縣紀檢監察機關始終站好位、履好職、擔好責,不斷深化黨風廉政建設,當好政治生態的“護林員”。

堅定理想信念 提高政治站位

理想信念宗旨決定了黨的政治綱領和政治主張,是共產黨人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對紀檢幹部來說,尤為如此。“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需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更精的業務能力,更強的擔當精神,更實的工作作風。我們要勤於學習、善於學習,堅持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提升當好政治生態“護林員”的信心和決心。”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多次強調。監委成立以來,採取了多種形式進行培訓,讓全縣紀檢監察干部做熟悉政策的明白人,監督執紀的清醒人,善於正“歪樹”、治“病樹”、拔“爛樹。

抓住“少數關鍵” 帶動“絕大多數”

維護良好環境,在於抓住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抓好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的重要性,提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目的就是要通過“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

堅持領導帶頭、以上率下,層層立標杆、作示範,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經驗。為了能更好發揮“關鍵少數”示範帶動作用,縣紀委監委對全縣領導幹部尤其是基層領導班子這個“關鍵少數”,加強教育引導,注重破立並舉,積極推動各級領導幹部自覺擔當領導責任和示範責任,把自己擺進去、把思想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形成“頭雁效應”。利用有效制度機制推動領導幹部以身作則、當好表率、帶頭強化黨性修養、帶頭嚴格自律,時刻擰緊紀律“壓力閥”。去年以來,該縣實施黨內問責79起,涉及科級幹部33人;領導幹部問責127起,涉及科級幹部98人,真正用嚴明的紀律抓好“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

壓實“兩個責任” 強化責任擔當

淨化政治生態,重在責任落實。該縣牢固樹立不抓黨風廉政建設是失職、抓不好是瀆職的意識,細化責任清單,完善考核方式,用好考核結果,處理不落實的事,問責不落實的人,解決好壓力傳導層層遞減、追責問責失之於寬失之於軟等問題。

堅持有責必問,建立“兩個責任”追究制度體系、工作程序和保障機制,形成責任分解、監督檢查、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逐步實現責任追究的制度化、程序化和常態化,促使領導幹部真正把“兩個責任”記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年初,對去年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的59個黨組織和單位在全縣範圍內進行了通報。

嚴格監督問責 踐行“四種形態”

淨化政治生態,在於嚴紀律、明規矩。監督是權力正確運行的根本保證,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舉措。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這是一條鐵律。

該縣紀委監委形成監督合力,統籌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審計監督、巡視監督等,暢通監督渠道。緊盯重點人,監督好領導幹部尤其是“一把手”正確用權,防其濫用職權;緊盯重點事,特別是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運作“三重一大”事項,嚴防違規運行、暗箱操作;緊盯關鍵環節,盯緊節假日,防止節日病,嚴防“四風”反彈和轉型變異,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推動作風建設落地生根。同時注重抓經常,抓好日常監督教育管理,善於運用“四種形態”,常約談提醒、常咬耳扯袖,讓紅臉出汗成為常態。2018年以來,該縣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120人次,正“歪樹”治“病樹”,守護政治生態的“青山綠水”,推動從嚴治黨不斷走向深入。

作者/高利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