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侏羅紀世界2》看電影的套路(幾乎沒有劇透)

從《侏羅紀世界2》看電影的套路(幾乎沒有劇透)

我很少去電影院看電影,理由很容易解釋,窮。有時候忍不住了,也是影片基本就要從電影院下線的時候才去,這又讓我莫名其妙的有一種虧了的感覺。只有兩部電影是在上線第一天第一場看的,一個是《魔獸》,這個很容易理解,相信魔獸世界玩家都知道無盡的等待意味著什麼。另一個就是《侏羅紀世界2》了,這個很奇怪,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部分原因是剛看的《復仇者聯盟3》還不錯,燃起了我對美國大片的熱情,另一部分原因是我對巨獸電影的喜愛,《侏羅紀世界》給我留下了還算不錯的印象。

再說一個我的惡趣味,或者說膚淺的表現,我去電影院只看高投入的所謂大片,因為我覺得劇情片在家裡坐著看一樣,大片還是在影院更有味道,這種惡趣味,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沒有錢,不過想想那些高口碑低票房的電影,總覺得自己好像還是被商業大潮挾裹住了,這樣想想,作為一個沒賺過一分錢的碼字人,也沒什麼抱怨的了。

總之,我去看了《侏羅紀世界2》,而且是和媳婦一起去的,媳婦很不喜歡去電影院,因為她喜歡看電影時能夠隨時暫停,起來倒杯水、拿點零食、去澆澆花、看看發的面發好了沒有,甚至去打個盹兒,總之,她覺得這樣才是看電影的正確節奏。因此,能說服她去電影院很不容易,每次都讓我覺得虧欠了她一次。

一場電影看下來,不溫不火,每一個套路都沒有出乎意外,每一種理念都是老生常談,最期待的巨獸格鬥沒有出現,最兇殘的巨獸也不夠給力,客觀地說,看起來不失望,也沒有驚喜,倒是片尾的種種跡象,暗示著在下一部電影中,侏羅紀世界才算真正的展開,不管是字面意義上的,還是象徵意義上的。

人類對巨大、力量有著一種本能的敬畏,巨獸代表的那種所向無敵、無堅不摧的力量總是能鼓盪人心,這是巨獸電影的心理基礎,這也是超人向電影的心理基礎。從《大白鯊》、《侏羅紀公園》、《哥斯拉》、《金剛》到《環太平洋》,都是關於巨獸的經典影片,每個影片的價值導向都不太相同,對人性貪婪的懷疑與反思,對人類科技的不信任,對外星生物的好奇與警惕,幾乎代表此類影片所有的套路,其實,《綠巨人》也可以算作一個成功的巨獸電影,反映的正是對化學射線的恐懼,上網查查,連手機、電腦的輻射對人體傷害與否、大小都能成為持久的討論話題,可知綠巨人的形成是有玄學基礎的,它也因此成為了一個最經典的英雄形象。

應該說,《侏羅紀世界2》的套路用得還不錯,所有符合大片氣質的套路它都用上了,開頭和結尾的大場面,技術宅、機靈的美女和萬能男主的經典災難片組合,男主硬朗、幽默的個性和混不吝中帶些玩世不恭的性格,一個不缺。相比主角,反派一般都會更復雜點,更符合人性中惡的一面,他們被貪慾扭曲了性格,祭出駭人手段,強行去達成自己的目的,當然,離達成往往會差一點,那差的一點取決於主角什麼時候爆發。

套路太多是典型商業片的標誌,套路的密集程度、高級程度決定了它是成功的商業片,還會直接撲街。看印度《巴霍巴利王》時,那層出不窮的套路和套路運用的合理程度令人驚歎,這是一部十分好萊塢的電影,連導演也不諱言這一點。為此,我對續作期待了很久,但是到了《巴霍巴利王2》,套路運用的密集程度減少,高級程度降低,變成了一部相對平庸的作品。

套路想用好還是很難的,首先,你要十分相信這套路,而且對它充滿了熱情,哪怕這種套路已經被一千部電影用過了兩千遍,你還要欣喜地運用它,就像第一次見到它、而且被它震驚到了一樣,成功的運用這套路會讓老看客覺得“到位了”,讓第一次接觸此類影片的人覺得“震驚了”。總有些永恆的主題,也有些永恆的套路。只要用得好,再老套的電影也會有觀賞性。就像票友會永遠欣賞那些經典的唱段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