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人生,耐心等待:少即多,慢就是快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耐心,耐心做人,耐心做事,以及耐心生活。

古人云:“欲速則不達”,倘若一味追求快,追求速度,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急躁是人生路上的絆腳石,而耐心才是燈塔,是指南針。它能讓我們在生活中有源源不斷地前進動力,帶我們到達成功的彼岸。

智者人生,耐心等待:少即多,慢就是快

《易經·需卦》有云:“需於血,出自穴。”哪怕距離目標僅有一步之遙,我們仍然要保持耐心等待,這樣才能跨過障礙到達目標。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成功不僅需要努力耕耘,更需要耐心等待。

戒除浮躁 · 注重內心

在當下這個時代,浮躁之風吹拂起滿天灰塵。很多人睜大眼睛,焦急地覓尋出路,結果因塵埃入眼而迷失方向。有些人則耐心閉目思考,等塵埃落定再伺機出動,反而等來人生成功的時機。

生活需要耐心,才能更好地面對眼前的不如意。急躁改變不了事實,耐心才是解決事情的好辦法。

一位學僧問禪師:“師父,以我的資質多久可以開悟?”

禪師答:“十年。”

學僧又問:“師父,如果我加倍苦修,需要多久開悟呢?”

禪師說:“得要二十年。”

學僧很疑惑,於是又問:“如果我夜以繼日,不休不眠,只為禪修,又需要多久呢?”

禪師說:“那你將永無開悟之日。”

學僧驚訝萬分:“為什麼?”

禪師說:“你只在意禪修的結果,又如何有時間來關注自己呢?”

智者人生,耐心等待:少即多,慢就是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太過注重結果,那麼行走的步調會紊亂。在匆忙趕路的過程中,雙腳觸及地面的力度就會減輕,當生活有失踏實,那麼就會降低生活和成功的質量。

因此,禪師才會勸誡學僧,凡事不可急躁冒進,戒除急躁。只有真正靜下心來,才能看清自己的內心,看清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

人一生短短几十載,不知要面對多少的事,人生的追求也永無止境。所以,很多人都變得心浮氣躁,缺乏耐心等待的追求,到頭來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放下心中不必要的攀比與慾望,讓自己的身心都慢下來。當我們戒除浮躁,踏踏實實耐心地去經營人生,成功總會如期而至。

少即多 · 慢就是快

《道德經》說:“少則得,多則惑”,“大器曼(慢)成”。不論遊戲,還是人生,少就是多,慢就是快。成功不能一蹴而就,慢則需要耐心。

元末,陳友諒、張士誠每攻下一個巴掌大地方,就宣佈定為國都,並自立為帝,結果四方群起而攻之。

智者人生,耐心等待:少即多,慢就是快

朱元璋則牢記高人所授箴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他沉下心,耐住性子,默默地積蓄力量,徐圖發展。待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且觀天下大勢已定,方在應天稱帝。

後來,朱元璋揮師北上,一統江山,創立了大明王朝。

走得快未必走得遠,只有耐心等待的人,才能最終取得勝利。

齊白石是中國近代畫壇的一代宗師。然而,齊老先生不僅擅長書畫,還對篆刻有極高的造詣,但他並非天生就具備這門藝術。

智者人生,耐心等待:少即多,慢就是快

齊白石年輕時特別喜愛篆刻,但他總對自己的篆刻技術不滿意。他就向一位老篆刻藝人虛心求教,老篆刻家對他說:“你去挑一擔礎石回家,要刻了磨,磨了刻,等到這一擔石頭都變成了泥漿,那時你的印就刻好了”。

於是,齊白石就按照老篆刻師的意思,挑了一擔礎石來。他一邊刻,一邊磨,一邊拿古代篆刻藝術品來對照琢磨,夜以繼日地做著這件事。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礎石越來越少,地上淤積的泥漿卻越來越厚。終於,一擔礎石統統都被“化石為泥”了。

這堅硬的礎石不僅磨礪了齊白石的意志,也使他的篆刻藝術在磨鍊中不斷長進。他刻的印雄健、洗練,獨樹一幟。

漸漸地,他的篆刻藝術便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少即多,而慢就是快。如果面對這一擔礎石,齊白石沒有刻苦磨鍊,沒有耐心等待和堅持不懈的努力,那他的篆刻藝術自然無法練就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現在的年輕人,都認為“站在風口上豬都能上天”,沒有紮紮實實提升自己的能力,做事總想找捷徑,基礎不紮實,結果平庸一生。而有些方法看起來很笨、很慢,其實卻最快,因為它紮實,不留遺弊。

欲速則不達

我們說話做事,該慢下來就必須慢下來,不可急躁。因此,孔子說:“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北宋王安石變法,之所以會以失敗告終,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王安石太過激進。這一點,就連王安石自己都承認,“緩而圖之,則為大利。急而成之,則為大害”。

在改革時,他只認定一個目標,卻忽略了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當中,必然會連帶引起的一系列問題。

因此,在短短數年間,王安石將十幾項改革全面鋪開,結果全面地得罪了各階層支持者。於是,改革陷入了進退維谷的窘境,大大加速了北宋的滅亡。

做事過於激進、急躁,勢必導致失敗,因為凡事皆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成大事者,必須學會耐心等待,這樣才能夠把難做的事做下去,把沒有希望的事辦成。

幼年的多爾袞,因年幼無知推掉了努爾哈赤給他的皇位。為了再和皇太極長子豪格一爭高低,奪回自己的皇位,他開始養精蓄銳,從書中、實戰中耐心地汲取養料。

在一次次磨鍊中,他立下了自己的偉大報負,最終成為了清王朝的實際締造者。

如果沒有耐心等待,多爾袞也許早已屈服於皇太極的統治;也許在十幾年的漫長等待中,消磨了鬥志。

是耐心,給予了他超出凡俗的雄心壯志,也讓他最終成功取得皇權。

智者人生,耐心等待:少即多,慢就是快

成功的積澱,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無論心智的歷練,還是知識的學習,都不能急功近利。唯有心靜神寧,厚積薄發,才能收穫大涵養、大格局。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足夠的耐心,這樣才能在煎熬的等待中獲取所求,在等待中收穫成功和喜悅。

因為,穩而思進、慢而有為,這才是人生的真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