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多重舉措應對網貸暴雷 多方發力助推行業健康前行

自互金行業監管落地以來,2018年的6、7月應該是發展最艱難的階段。“雷潮”、“市場低迷不振”、“投資人悲觀”……這些關鍵詞成為2018年夏天網貸行業特別的記憶,也令市場對行業的後續發展充滿質疑。

監管多重舉措應對網貸暴雷 多方發力助推行業健康前行

面對行業前所未有的危機,監管層正不斷加快監管步伐,促使行業風險出清。

8月以來,利好信號不斷被釋放,從推進構建白名單機制到187條網貸細則逐步落地再到重磅推出十項舉措應對網貸風險,可以看到監管層在應對行業流動性危機、維持行業穩定發展上的決心,同時為行業注入信心。

01 監管兩週年的嚴與變

截至到今年的8月24日,網貸行業監管將滿2年。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代表著P2P網貸行業正式進入監管時代。在“8·24新規”出臺後一年,伴隨著銀監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信息披露指引》的落地,網貸監管“1+3”制度體系全面完成,監管也向著更加規範、細化的方向發展。

可以說,正是監管的不斷推進,行業發展方向才更加規範。同時,身在行業之中的平臺也受到了更為嚴格的約束:資金存管不斷嚴格,第三方支付託管不具備託管資格,平臺資金必須由銀行存管,同時銀行資質也需要嚴格測評;

信息披露要更加清晰、具體,平臺企圖選擇性披露、美化數據、隱藏曆史數據的行為被嚴格禁止;各類高風險的違規資產出清成為監管舉措制定的重點,對於一切可能造成資金和資產期限錯配的產品,都被認定違規,除小額網貸外,其他理財計劃類產品被明文禁止。

從野蠻生長到被納入國家金融監管體系中,網貸行業的健康發展得到了明確的指引,行業也在制度約束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業內人士表示,完善監管之下,合規程度高、經營狀況好的平臺的公信力和競爭力會凸顯,與此同時,大批合規性差或經營狀況差的平臺也會浮出水面,市場分化凸顯,洗牌加速。

監管多重舉措應對網貸暴雷 多方發力助推行業健康前行

02 利好頻出 監管提振之意堅定

進入2018年,懸掛在各平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非備案延期莫屬。原定於6月底完成的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並未“如約而至”,讓行業中的平臺受到了合規成本與運營成本的雙重壓力,同時也為隱藏在水面下的問題平臺念起了緊箍咒,成為壓倒這些平臺的最後一根稻草。

相關專家分析指出,網貸備案的延期意味著監管層希望通過延長備案時間,倒逼不合規平臺退出,通過優勝劣汰實現行業的自我淨化。

毋庸置疑,面對著行業的“雷聲滾滾”,監管層控制風險、增強投資者信任和市場信心、促進行業穩定發展的決心堅定。

8月以來,國家層面接連出牌,直指網貸行業危機。8月初,互聯網金融整治辦對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允許符合信息中介定位和各項標準的平臺適時備案。8月8日,互金整治辦印發相關通知,打擊惡意逃廢債。與此同時,監管層釋放信號,187條監管細則即將落地,平臺將被分為合規、整改、兼併、清退四大類。8月12日,互金整治辦再一次重磅發聲,針對網貸風險,提出十條措施……

以最新出臺的“國十條”為例,十條舉措中既包括規範網貸機構退出、打擊惡意退出網貸平臺等約束平臺的舉措,又包括暢通出借人投訴維權渠道、加強金融基礎知識普及工作等在內的投資者權益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監管層首次提出與金融機構合作緩釋風險。 “國十條”的出臺標誌著網貸暴雷風險已經引起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防範網貸風險上升到國家層面標誌著網貸行業本身的行業性問題,已經上升到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等新高度,在各方的努力下,網貸行業危機有望得到更快的化解

監管多重舉措應對網貸暴雷 多方發力助推行業健康前行

03 行業淨化 需多管齊下

暴雷以來,監管層已經通過實施一系列舉措傳遞出了救市的信號。然而,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需要監管、協會和機構共同維護。需要企業的自律自查、堅守合規,也需要行業協會承擔起監督之責,覆蓋面更廣的指標數據,積極引導投資行為。

作為網貸行業中最重要的參與者,網貸平臺發展責重山嶽。網貸平臺需緊扣信息中介的定位,把握好創新和違規的邊界,修煉內功。除此之外,平臺還需敬畏風險,把風險放到首要位置,不斷提升風險管控水平,在資金端做到筆筆監控,在資產端也要保證真實透明、小額分散。以恆昌為例,一直以來,恆昌秉承行業自律、嚴格控制風險,不斷完善信息披露機制。在合規方面,恆昌嚴格遵守監管要求,率先具備經營三證、較早成為等保三級認證平臺;在風控方面,恆昌不斷加大技術研發,以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作為支撐,打造完善的風控體系。

作為金融領域中的重要一環,

網貸行業的風險出清、健康發展是眾望所歸。面對眼下的危機,行業中的重要參與者們需要意識到,恢復市場信心需要多方的努力。對於合規平臺而言,敬畏金融、堅守合規,才能致穩行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