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衣庫最大死敵,主動扒下底褲,還不打廣告,卻估值17億!

全世界數不清的服裝品牌,為什麼能成為名牌的少之又少?

看到國內很多新生服裝品牌,在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市場中,依然故我地自嗨式發展。

實際上,他們和那些被淹沒在市場洪流中、死掉的牌子沒啥區別。

但是有一個品牌簡直是服裝界的一股清流!

相比於Zara每年推出10000+新款,這個品牌每年上新都不到100款,而且不打折,甚至還傻傻地公開行業秘密,主動扒下自己底褲:

主動展示衣服的每一項成本,主動展示各家代工廠,主動告訴顧客他們每件衣服的盈利,還讓顧客自己決定商品的價格!

但就這樣一個傻品牌還經常賣斷貨!被描述為秒殺優衣庫、Zara、H&M的存在,它就是來自美國舊金山的Everlane。

01

無審美!不時髦!上新慢!

最死板的服裝品牌卻估值17億!

舊金山曾在19世紀憑藉淘金潮一夜成名,這裡的人都極具冒險精神。Everlane的創始人Michael Preysman便出生在舊金山。

Preysman是個正兒八經的理工男,黑框眼鏡,滿面鬍鬚,大學畢業後曾在紐約一傢俬募公司工作,對時尚完全沒有概念。

優衣庫最大死敵,主動扒下底褲,還不打廣告,卻估值17億!

但就是這樣一個對時尚一點不感冒的人在2011年創立了一家服裝店——Everlane。

他的目標是顛覆較為高端的服裝品牌。

但他似乎毫無優勢。

沒有實體店!在充滿競爭的時尚服裝行業,近年來興起的時尚品牌都在強調線上“直銷”的概念,這種線上直銷的模式與百貨商場、精品店等中間商模式相比,品牌直銷利潤會高出3-4倍,但它也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只推出基本款!這個理念它也不是先行者,日本的優衣庫、無印良品都是這個套路,並發展的風生水起。

優衣庫最大死敵,主動扒下底褲,還不打廣告,卻估值17億!

產品款式少的可憐,上新速度不能再慢!在其網站上,所有產品一個頁面就全部展示完,相對於Zara每年推出的10000+新款,而它每年推出的新品不到100件。

網站裡更是連搜索框都沒有!

優衣庫最大死敵,主動扒下底褲,還不打廣告,卻估值17億!

純理工男審美,和新潮完全不搭邊!

優衣庫最大死敵,主動扒下底褲,還不打廣告,卻估值17億!

還不打折!但美國商場基本天天打折,平均折扣力度六折左右,突然出現一個不打折的品牌,美國用戶能接受?!

而且Everlane從來不打廣告、不請代言!俗話說,酒香還怕巷子深。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看上去沒有一個長項的牌子,僅在Facebook、Instagram等主流社交媒體上就積累了百萬級別的粉絲,上到演員明星,下到博主模特。

例如它家的基本款T恤就經常出現在博主們的街拍裡。

其中也不乏安吉麗娜·朱莉、卡莉·克勞斯、梅格漢·馬克爾、娜塔莉•波特曼和泰勒等一眾明星都是它家的粉絲。

優衣庫最大死敵,主動扒下底褲,還不打廣告,卻估值17億!

超模GiGi就很喜歡穿它家的羊絨產品。

2012年,Everlane的註冊用戶就達到了35萬人次;2013年,利潤漲到了2.5億;到了2015年的時候,年營銷額超出了3.4億,2016年銷售額成功突破6.8億!

短短成立5年估值就超17億!

Everlane究竟如何脫穎而出?靠兩招“攻心計”!

02

攻心計1:透明營銷策略

告訴你一件衣服成本是多少

在“懷疑主義”盛行的互聯網時代,信息“透明”是吸引用戶的有效策略。Everlane則次次主動扒下底褲。

創始人Michael Preysman每次接受媒體訪問幾乎都要講一遍這個核心理念:

  • “定價50美元的T恤衫成本竟然只需8美元。而我完全有能力生產出同樣品質的衣服,定價15美元。”

這也被用戶形容為“再也不需要為奢侈品支付化妝費”,口口相傳開來。

1. 公開成本價

所有衣服的風格都很簡單,算不上好看,但好在耐看,強調不會過時,並且他們會公佈每件衣服的成本價。

優衣庫最大死敵,主動扒下底褲,還不打廣告,卻估值17億!

還將“透明化價格”玩出了一種新高度。通過推出“Choose What You Pay"的銷售方式,用戶可以在三種不一樣的商品價格中選擇一個進行支付。

優衣庫最大死敵,主動扒下底褲,還不打廣告,卻估值17億!

價格分為三個檔:

  • 1.最低價:商品成本+運費
  • 2.中間價:商品成本+運費+運營開銷
  • 3.最高價:商品成本+運費+運營開銷+發展資金

看到他們的定價後,用戶大有被傳統品牌商坑慘了的心理,接著便產生撿大便宜的愉悅。

並且據統計,有10%的用戶會選擇中間價和最高價。回購率也在30%。

優衣庫最大死敵,主動扒下底褲,還不打廣告,卻估值17億!

不得不說,Everlane將這一波心理戰術玩得很巧妙。

因為直銷、不打廣告,從而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Everlane從不打折,無論用戶在什麼時候購買,都能以最真實的價格買到商品。比起動不動就大幅度打折的品牌,用戶更會傾向購買到手之後不會覺得虧大發的產品。

2. 公開供應鏈

如果你不care價格,Everlane還有招“攻心計”,瞄準的是社會責任心。

為了將透明度做到更好,Everlane毫不避諱公開自己的海外代工廠,並在網站上展示他們5個國家的14 家工廠的工廠的詳細信息,讓用戶對他們產生了“性價比高”又“符合時尚道德”的聯想。

例如,位於意大利的佈雷西亞工廠。

網站上的文字與圖片就像條旅遊帖,讓人置身於被伊塞奧湖、加爾達湖和阿爾卑斯山環繞而成的中世紀重鎮。

優衣庫最大死敵,主動扒下底褲,還不打廣告,卻估值17億!

佈雷西亞工廠

工廠裡有60多位製鞋匠人,之前專門服務於一家時尚品牌,近來轉而為小型奢侈品公司生產。Everlane還“耿直”地寫明:

  • “我們很愛去年的涼鞋,但發現時間長了鞋子會越撐越大,所以更換成這家廠商。”
優衣庫最大死敵,主動扒下底褲,還不打廣告,卻估值17億!

做的最好的一次是在2013年,當時孟加拉服裝加工廠倒塌導致逾1100名工人喪命。

優衣庫最大死敵,主動扒下底褲,還不打廣告,卻估值17億!

當時很多人把事故稱為大規模行業謀殺:

  • 這是你我未曾直面過的行業內幕,此刻它還在繼續存在。請記住,每一張鈔票都是你手中的選票。我們本可以督促服裝品牌的內部變革,去選擇供應鏈更加透明的品牌。

此時Michael Preysman踩著新聞熱點,將品牌合作工廠的照片和視頻擺上官網。一來與血汗工廠劃清界限,增加了曝光度的同時,更增加了“透明定價表”的可信度。

可以看出,Everlane的每一個行為都是話題,無需打廣告就能增加曝光,並且這種高透明度的品牌形象更易獲取用戶信任。

03

攻心計2:假性社交落地

重新定義“客戶服務”

但曾揚言打死不開實體店的Everlane,卻在去年在紐約開了第一家線下旗艦店,今年2月又在舊金山開設了第二家線下店。

優衣庫最大死敵,主動扒下底褲,還不打廣告,卻估值17億!

在新開的舊金山旗艦店中,牆上的耳機可以聽到工廠生產環境的原聲

由此可見,如今整個電商環境和當年Everlane創始的大好時光早就不同,大量新生品牌都擁有他們的模式,同時奢侈品牌也越來越重視線上市場。

因此如何巧妙地將線上線下融為一體成了重中之重。

1. 線上:建立親密假性社交

雖然Everlane沒有進行傳統的廣告推廣,但它會貼心地向消費者發私信郵件,一位25歲的Everlane粉絲說:

  • “他們的營銷郵件非常誘人,你可以在郵件中讀出發件人的關切之情。”

Everlane另一個主要的曝光渠道是社交媒體,在眾多品牌都視Instagram為重點宣傳陣地的時代,很多消費者最初知道這個牌子時是通過INS。

在INS裡,他們的設計師時常會直播分享工作狀態與空間,這種非官方的溝通,深得用戶喜愛。

這些陌生人們因為共同的興趣聚集、互動,雖然顯得親密無間,但互聯網上,都隔著冷冰冰的機器——這被稱為一種親密的假性社交關係。而Everlane的高明之處是,通過舉辦線下活動,把這種假性社交落地。

2. 線下:假性社交落地

Everlane剛開始確實沒有實體店,但他們開了兩間展覽室,顧客有機會第一時間驗證產品是否像“吹”的那麼好,有機會看到品牌的工作人員,這些都是線上銷售無法提供的直觀交流機會,更是讓很多顧客產生誤會,以為那裡是Everlane的店面,時常有人來下單。

不得不說這波體驗營銷著實贊。

在真正有了實體店後,他們最大的優勢在於線上線下的銷售管道是統一的,線上購買的產品可以在店裡退貨。

而大品牌線上線下往往分屬兩個不同銷售部門,跨頻道購買或退換貨不是那麼容易。就像在現實中見網友,還得重新介紹自己,而Everlane則讓你覺得無論在哪認識的,朋友就是朋友。

Everlane還會邀請品牌的忠實用戶參與內測;也常有特殊的單品售賣,將所得利潤捐給代工廠建造籃球場之類的活動。

再回過頭來看Everlane,其成功得益於的正是反叛和背離時尚行業的規則,。它做的不只是產品,更多的是情懷營銷。

這種營銷能夠讓產品和品牌的知名度迅速躥升,提升產品的客戶群體。但營銷只是手段, 情懷不能當飯吃。這一切還需要優秀的產品和服務質量作為基礎,否則只能是令人惋惜的情懷。

就像曾經有投資人談羅永浩:很欣賞他,但不會給他一分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