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六大科技创新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引导创新资源向“三农”倾斜

广东“六大科技创新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记者 冯海波)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推进广东乡村全面振兴,近日,省科技厅联合省委农办、省扶贫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共同制定了《广东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了六大科技创新行动,包括20项具体措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强科技支撑,引导技术、成果、人才等创新资源向“三农”倾斜,为乡村振兴提供创新驱动力。

构建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

《方案》明确,我省将构建有效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乡村生态中的创新引领作用,着力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体系;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人才下乡、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科技扶持脱贫攻坚、创新示范区域创建行动,重点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创新型县(市)、农业专业镇、特色农产品及加工专业镇和科技小镇,扶持建设一批农村创新创业载体,推进建设一批绿色宜居村镇、专业(特色)村;实施科技精准扶贫,推动科技成果在粤东西北地区应用,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农业强省和乡村振兴发展。

《方案》也提出了分步走的目标——按照“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的要求,为2035年实现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其目标是,到2020年,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 2022年,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创新能力和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到2027年,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取得战略性成果,科技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35年,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年,创新驱动支撑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农业科技实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汇聚创新资源促南粤乡村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我省将通过实施六大科技创新行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助力乡村振兴。一方面,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努力构建从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创制与示范应用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种业创新、高效种养、疫病防控、精深加工、农业装备、污染防治、生物质资源转化等方面,进行全链条的技术创新,研究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在生产中示范推广。

在实施乡村振兴人才下乡行动方面,将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科技特派员对全省贫困村“全覆盖”,带动农户精准脱贫,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推动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三师”)等专业志愿者下乡与农村结对帮扶。构建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和成效为评价导向的考核机制,落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农业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鼓励乡贤、能人和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促进创新创业人才返乡,培养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农村“双创”人才。

同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行动,围绕乡村振兴的产业链进行布局,重点推动农产品高质量绿色生产技术、数字农业和智慧农林水技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丘陵山区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技术和蓝色粮仓关键技术等科技成果的转化示范。加速推动这些现代农业成果广泛应用和转化,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实施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行动,大力发展农高区、农业科技园区,与现代农业产业园相协调,实现一县一特色农业园区。重点发展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为乡村创新提供平台。加大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的倾斜支持力度,大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科技型农业企业,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力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增长达到20%以上。

此外,实施科技扶贫脱贫攻坚行动,围绕贫困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发展中亟需的科技需求,搭建贫困地区的科技扶贫平台,推进科技扶贫产业基地建设;在贫困地区培育一批创新创业主体,形成农村创业创新扶贫新模式。

实施创新示范区域创建行动,以各地方政府为主体,引导创建一批科技创新示范县(市)。按照“一镇一业,一业一平台”的原则,围绕广东特色10大作物,重点实施农业专业镇、特色村建设与提升工程、绿色宜居村镇示范工程,组建农业专业镇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科技+产业+生态”农业产业科技小镇,优化乡村发展环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村镇特色主导产业与互联网智慧、大数据应用、电子商务等结合发展,建设智慧型示范村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